- ISBN:97875325465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0开
- 页数:302页
- 出版时间:2007-02-01
- 条形码:9787532546572 ; 978-7-5325-4657-2
本书特色
《贞观政要译注》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议诤、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国军政思想。宋、元、明、清各朝对《贞观政要译注》十分重视,历代帝王都从中借鉴,以期长治久安。元代戈直又采录唐宋二十二家大臣史家,如柳芳、欧阳修、司马光、吕祖谦等议论,虽未收录然可知后人之重视 。现将全书译注,通俗易懂,作为借鉴。
内容简介
《贞观政要》全书强调臣僚谏劝帝王的作用,置立以谏诤为内容的专篇,不仅要谏诤帝王,而且也要谏劝教导太子及诸王。从这个角度说,《贞观政要》一书就是吴兢通过树立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榜样,用以开导和谏劝唐中宗、唐玄宗及其后的继承者。吴兢也清楚地知道,臣僚的谏诤是和君主的能纳谏、“从善如流”相得益彰的,二者缺一不可,否则都达不到匡谬正误的作用。帝王之所以要臣僚谏诤,是因为帝王也会在处理政事时发生谬误;臣僚之所以应该谏诤帝王,除了应尽的忠诚之外,还因为帝王纵情淫乐、败坏法度、倒行逆施,以致“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正是因为这种君臣之间的共同利害关系,臣僚要随时匡正帝王之失,避免铸成大错,君得其国,臣保禄位,免致亡国破家之祸。从这种利害关系出发,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极力通过谏诤——纳谏这条渠道避免大的错误发生。虽然,作为封建帝王的唐太宗,在位期间也曾对纳谏有过不同的表现,但他留下许多可资借鉴的言行。他曾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这是他在谏臣魏徵死后所总结的,足见他对谏诤的重视了。吴兢在摘录唐太宗嘉言懿行的同时,也摘录了魏徵、王硅、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温彦博、马周、戴胄、孔颖达、刘洎、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与君主讨论政事的言行,而其中*突出的人物是谏臣魏徵,*突出的内容是谏劝。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议诤、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国军政思想。宋、元、明、清各朝对《贞观政要》十分重视,历代帝王都从中借鉴,以期长治久安。元代戈直又采录唐宋二十二家大臣史家,如柳芳、欧阳修、司马光、吕祖谦等议论,虽未收录然可知后人之重视。现将全书译注,通俗易懂,作为借鉴。
目录
作者简介
吴兢(公元670~749年),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著名史学家。他所撰写的《武后实录》记述了张宗昌诱张说陷害魏元忠的史实,后来张说当了丞相,几次要求修改文字,都被吴兢严词拒绝,时人称之为当代董狐。吴兢一生修史,取得很大成就,修编有《唐史》、《唐书》、《唐春秋》、《则天实录》、《中宗实录》、《高宗后修实录》等,其中对后世影响*大并流传下来的是《贞观政要》,被后人称为中国**帝千学。
-
东京梦华录
¥17.1¥46.0 -
素书
¥7.5¥39.8 -
柳宗元诗文选译
¥6.4¥18.0 -
欧阳修诗文选译
¥10.4¥20.0 -
荀子选译
¥6.7¥19.0 -
诗经-先民的歌唱
¥14.5¥39.8 -
宋词三百首注评
¥12.7¥39.0 -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李白诗选译
¥9.1¥27.0 -
新书--中国古代经典无障碍读本: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8.9¥24.0 -
《子不语》(插图版)
¥25.1¥39.8 -
张舜徽集:周秦道论发微史学三书平议
¥22.6¥54.0 -
园冶-中华雅文化经典
¥15.9¥49.8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易经
¥2.5¥12.0 -
世说新语
¥13.0¥46.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洗冤集录
¥2.5¥12.0 -
昨日书林:诗经讲义稿
¥8.8¥26.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道德经
¥2.5¥12.0 -
宋代传奇选译
¥9.9¥22.0 -
五代石刻校注(全四册)
¥1568.0¥2800.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李太白诗集
¥2.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