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5-中国妇女研究年鉴
- ISBN:97878023086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92
- 出版时间:2007-11-01
- 条形码:9787802308626 ; 978-7-80230-862-6
本书特色
本书由全国妇联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汇编妇女/性别研究信息的连续出版的学术性、资料性工具书,是了解和进行妇女/性别研究不可缺少的专业书。其以五年为周期,此为第三卷。该书由35篇文章和大量介绍研究成果/信息的条目组成。其中研究综述部分是由该领域有影响的专家撰写,通过综述这5年有代表性的论点,展示该领域研究的进展、特点,并指出不足和发展趋势。
内容简介
本书记载和反映2001至2005年间妇女研究的成果和信息。全书采用文章与条目两种体裁编写。重要文献,研究综述为文章类;研究成果选介,部分学术组织、会议及学者简介,附录为条目类。
目录
节选
nbsp; 言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汇编某几年度的妇
女/性别研究发展成果和信息的连续出版的学术性、资料性工具书。
其创刊以来采用以书代刊的形式出版,以5年为周期,《中国妇女研
究年鉴(2001~2005)》是其第三卷。为加强编读交流和便于阅读,
现将其编辑思想、主要内容、编辑体例以及编撰中的研究活动,特
别是本卷的新变化,简介如下:
一编辑思想和原则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1~2005)》编辑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体现性别平等和有利于妇女发展的价值理念,力求全面、
系统地记载和反映2001~2005年间妇女/性别研究的成果和信息。
第三卷的编辑设计,本着稳健发展、加强规范、注重整体性和
实用性的原则,以第二卷的编辑框架为基础,根据这5年妇女/性别
研究的发展变化和特点进行微调,增加了新的选题,力图避免选题
交叉所带来的重复内容,加强了综述和条目、索引部分的呼应。同
时,拟定和实施了《编写规范细则》等,加强了信息核实,以进一
步提高编写质量和编撰效率。
二主要内容及调整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1~2005》有纸质版和电子版两个版本,
主要由35篇文章和大量介绍研究成果和信息的条目组成,并附有索
引。全书保持了原有的5个栏目:重要文献(领导文章两篇);研究
综述(概述、妇女/性别专题研究综述23篇、女性学科研究综述9
篇);研究成果选介(课题/项目选介、论著选介、论文选介);学
术组织、会议和学者简介;附录。
本卷研究综述部分增加了“概述”,对5年来妇女/性别研究的
内容进行整合与梳理;根据研究的发展情况,对综述的选题作了调
整,增加妇女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女性人力资源研究、流动妇女
研究、妇女与科技研究、女性体育研究、国外妇女/性别研究译介6
个综述选题;有6个选题因研究范围的扩大或变化将题目略做了修
改;删除了妇女与性研究、妇女工作研究、女性教育学3个选题,
将其内容体现在其他选题中。
为了增加实用性,发挥检索功能,在附录栏目中保留原有的部
分论著(文)索引,并增加了部分妇女/性别研究期刊和专栏名录、
部分妇女/性别研究网站名录、**届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和组织奖名
单;还特别制作了论著/论文作者检索表。
三编辑体例
1.全书所引用信息资料时间为2001年1月~2005年12月共5
年(特例时,另作注明)。书中的论述涉及时限的以2005年底为
参照。
2.引用信息资料综述范围为中国大陆作者和出版单位的作品
(有个别例外);论文主要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论著主要来自国家
图书馆。
3.采用文章与条目两种体裁编写。重要文献,研究综述为文章
类;研究成果选介,部分学术组织、会议及学者简介,附录为条
目类。
4.重要文献是领导撰写的对妇女研究有指导性的文章,为一次
性文献。
5.研究综述是全书的重点部分,除概述外,分为妇女/性别专
题研究综述和女性学科研究综述两个部分;以这5年中成果较多、
影响较大的领域作为确定综述选题的原则。文章在主要研究观点
的基础上,以述为主,以评为辅,展示该领域研究的进展、特点,
综述有代表性的论点,指出其不足和发展趋向。在文章正文括号
中注明论点所引参考文献作者和出版或发表年代,其所引文献具
体的出版信息可在附录部分论著索引与论文索引中借助作者检索
表查询。析出文章作者与所析出著作的作者不同的,将所析出著
作的作者标在括号内。超出附录索引收录范围的文献信息作为正
文脚注。由于所引用文献作者对同一学术现象的认知不同,采用
了不同的概念表达方式,为真实地反映研究状态,编者未做统一
处理。
6.研究成果选介分为课题/项目选介、论著选介、论文选介3
个子栏目,对部分重点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课题/项目选介的候
选信息是以各地妇女研究组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以国际及国内省
部级以上的大型课题为重点,兼顾选题内容、地域和研究机构分布
筛选的,*后由编委会讨论确定。选介的论著是在广泛收集论著,
逐本阅读,并征询该领域其他专家意见后确定的。论文选介题目的
确定是,首先对文章的内容、发表报刊、年度、作者因素进行综合
分析初步筛选,再阅读全文评定学术质量后由编辑部选定。
7.学术组织、会议及学者简介保留了原有的部分学术组织简
介、学术会议简介、部分学者简介和3个子栏目。所介绍的学术组
织为2001—2005年间成立和少量此前成立、此间加入中国妇女研究
会的会员单位。所介绍的学者为前两卷《中国妇女研究年鉴》没有
介绍过的2005年底前具有正高级职称、并有妇女/性别研究显著学
术成果和较大影响的部分学者。选介的学者是以各地妇女研究中心
推荐的学者信息为基础,并补充了未推荐地区和学科中有代表性的
学者作为候选名单,然后由编委会讨论确定。会议简介信息是从各
地妇女研究组织机构提供的信息,以及学术媒介等信息源中,筛选
出2001~2005年间开展的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学术会议。年鉴中学术
组织和学术会议按照成立或召开时间先后排序。学者按姓氏笔画先
后排序。
8.附录包括妇女/性别研究的部分论著索引和部分论文索
引,新增了部分妇女/性别研究学术期刊及专栏名录、部分妇女/
性别研究网站名录,和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届妇女研
究优秀成果奖和优秀组织奖名单。论文索引信息来自中国学术期
刊网刊载妇女研究论文较多的中文核心期刊和综述作者提供的文
献信息,经查对、核实后从学术角度精选出1704条。论文索引
采取两级分类:一级分类包括妇女/性别研究理论、妇女与政治、
妇女与人权/法律、妇女与经济、妇女与社会/人口、妇女与健
康、妇女与教育/科技、妇女与文化/体育、妇女与文学艺术、妇
女历史、国外妇女/性别研究及其他1 2类;部分一级分类下还有
二级分类,具体见附录中的论文索引分类。论著索引信息来自国
家图书馆、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信息中
心,以及综述作者提供的文献信息,经查对、核实后从学术角度
精选出489条。论著索引基本采取一级分类,在论文索引一级分
类后增加了译著类共1 3类,具体见附录中的论著索引分类。为
便于检索,增加了部分论著/论文作者检索表。部分妇女/性别研
究学术期刊和专栏名录中不包括前两卷已录入的期刊;部分妇
女/性别研究网站名录未限定开办时间。
四编撰中的研究活动
第三卷编撰的过程是妇女研究和年鉴研究的过程,是不断规范
年鉴管理的过程。这体现在:
1.加强了年鉴的研究和管理。如在筹备编委会期间就在总结前
两卷经验的基础上,年鉴负责人草拟了《(中国妇女研究年鉴
(200l~2005))编辑框架和体例》,以及附件《编辑框架具体内容
和编写人员分工》、《编写规范细则》,并经编委会充分讨论后修订,
使编辑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计划和编写依据。在编写前召开
了作者研讨会,向有关年鉴作者介绍和说明上述文件,请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编审、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孙关龙同志结合《中国妇女研究年鉴》具体情况作了题为“年鉴概
述文章写法基本要求”的报告,又请作者、编者结合具体写作任务
进行了研讨,不仅达到了统一思想和业务培训的目的,还实现了作
者和编者的互动,有利于解决选题内容交叉和资料共享等全书的编
写难点问题。针对编写人员基本兼职且分散,流程控制是难点,编
写了《年鉴工作流程表》。为了增强全书的整体性,使综述文章引
用的文献信息和索引部分目录呼应,索引部分目录的编辑不仅要从
相关核心期刊中筛选妇女研究的重要题目,还要随着综述文章的修
改稿的变化核实并添加其信息,增加了很大工作量。
2.编写中渗透了妇女研究。这5年中妇女研究十分活跃,内容
极为丰富,而且其研究者的学科背景、学术经历和视角多元,因此
对其进行梳理和综述很不容易。为了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这5年
的女性研究的发展概况,编辑部的同志在约稿时提供了这5年中妇
女研究论著(文)索引,协助作者向有关专家收集各种观点和资
料,并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有关专家就提纲和草稿进行专门讨论,又
将其观点反馈作者,并与作者反复切磋修改。
3.确定条目选题时进行了信息分析。由于这5年中妇女研究成
果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很多大的进步,在有限的版面中选介学术成
果和主要专家的难度很大。在中国妇女研究会的支持下,编辑部的
同志向各地征集了妇女研究学术信息,得到各地妇女研究中心和组
织的大力支持,收集到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妇女研究中心和组
织提供的250多条信息(成文170多条)。信息量很大,书中难以容
纳。例如课题/项目简介信息311条、学者简介"2条(包括编辑部
补充信息)。编辑部在对信息进行多种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专门召开
了编委临时会议,研究确定了课题/项目和学者简介选题。
虽然,2006年《中国妇女研究年鉴(1996~2000)》获第二届
全国年鉴编校质量一等奖,但作为定期出版物它还太年轻,路还很
长,在若干方面都存在不足,尚需努力。如:编辑和作者队伍的建
设、管理机制的完善、信息平台的建立、流程控制的能力加强;还
有待妇女研究成果和经验的进一步积累,需要加强文献和信息的评
价指标、条目写作规范和提高信息的准确性的研究等。欢迎大家对
不断成长中的《中国妇女研究年鉴》进行指教和提出建议,以不断
提高其编撰的质量,推动妇女研究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1—2005)》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并得
到了各方面的厚爱和支持,在此衷心感谢所有为此作出贡献的人!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编辑部
2007年4月22日
妇女健康研究综述
姜秀花
一概 述
近5年来,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
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九五”规划和
2010年目标纲要》等一系列法律政策的颁布实施,随着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妇
女健康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以及新的生殖健康理念在中国的倡导,中国妇女健康研
究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学者们不仅从社会性别视野,而且从全球化视野
对妇女健康问题给予关注;妇女健康问题的公共卫生性质和社会问题性质得到进
一步强调;提高妇女地位与促进妇女健康的关系不仅是研究者的兴趣所在,而且
成为一种人权和法律追求。
第二,妇女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权利以及不同妇女群体的健康权利得到进一
步关注。
第三,妇女健康议题得到进一步扩展。基于性别的暴力对妇女健康的影响被
纳入公共卫生视野;男性参与成为生殖健康研究的重点;社会性别与性病和艾滋
病关系的研究日益丰富;妇女的职业健康、环境健康以及消费文化对妇女健康的
影响成为研究者涉猎的主题;生殖健康统计和指标体系的建立、生殖健康产业和
事业的发展与妇女健康服务的获得也开始得到重视;等等。
第四,在研究目标和形式上,以满足妇女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增长妇女权力
为手段、以促进妇女健康为宗旨的干预性研究成为妇女健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要研究内容
,
(一)两个研究视角:社会性别与全球化
1.社会性别与妇女健康
对社会性别与妇女健康的关系,研究者主要进行了以下探讨:从社会性别视
角分析影响妇女健康尤其是生殖健康的社会机制性原因,检视妇女健康战略和政
策的制订,探索妇女健康问题的社会化解决方案。
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主流的生育健康战略,致力于解决影响妇女生育健康的
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在以妇女为中心的同时,致力于改变社会环境,包括社会
政策、文化等制约因素(朱明若,2005,第8l页)。将社会性别概念引入生殖健
康领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现存的医疗保健制度,发现男女两性在享有生殖
健康资源和健康服务上的差异与不平等,使人们深刻认识性别文化机制和以男性
为中心的传统生育观念给妇女健康带来的影响,并从增强妇女权力和地位的角度
促进人类的生殖健康(肖扬,2001)。有学者从国家、市场、社区以及家庭/亲
属四个层面人手,分析了社会性别机制如何对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的孕产期保健造
成不利影响,揭示了社会身份和性别身份的互动与妇女生育健康的关系,使人们
看到改善妇女孕期保健不仅仅是卫生系统的问题,并涉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
等方面因素(高小贤,2002)。而对男女两性的参与情况、机会与资源享有的公
正和公平、对妇女的赋权、妇女的健康权利四个方面的社会性别分析也表明,男
女在性与生殖健康中角色与作用的不同,将影响妇女健康权利的获得(刘鸿雁,
2003)。一份对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揭示了贫
困、教育不平等以及医疗保健服务过度市场化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提出采用
“瞄准机制”和“孕产妇保健保偿制”,将适当的服务提供给贫困人群(孟宪范,
2004,第109~145页)。而对中国8省农户不同性别、生命周期的家庭成员的健
康投资研究发现,妇女在健康资源分配中,其生育和养育身份得到更多认同,而
妇女健康作为一种人权的价值还没有成为人们的生活准则(高梦滔、姚洋,
2004)。裴晓梅(2003)从判断一个社会现象是否是社会问题的4个标准论述了
生殖健康的社会问题性质,分析了贫困和性别歧视作为主要社会因素影响生殖健
康的方式,并阐述了解决生殖健康问题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王冬梅等(2005)
从医疗、家庭内部营养品分配及生育和节育手术三个方面,考察了健康方面的性
别不平等状况及这种不平等与贫困的关系。贺佳等人用定量的方法测量了生殖健
康与社会文化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贺佳等,2002)。
、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妇女地位与妇女健康的关
系,邵艾芳、郑晓瑛、姜秀花、徐安琪等一致认为,妇女健康水平在总体上低于男
性,这与妇女地位的相对低下和由此导致的对保健服务资源拥有与利用的不足、健
康价值观的低下紧密相关(蒋永萍,2003,第346~386页;徐安琪,2004)。
基于以上认识,学者普遍赞同社会性别视角的生育健康原则应该包括:关注
妇女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而不是狭隘地集中于孕产期;生育健康同社会、文化
及经济的因素,特别是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密切相关;研究与干预要以妇女为主
体,倾听妇女的声音,尊重妇女的知识、经验和需求;增长妇女的权力,使她们
能够控制影响其生殖健康的各种因素,是改善妇女生育健康的条件;加强男性的
参与和责任(朱明若,2005,第10页)。在这一原则框架下,研究者提出应将社
会性别纳入生育健康政策促进的主流保证使男女平等和公正地受益。2002年12
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妇女健康促进:政策与措施”论坛,集中了学者对妇
女生育健康问题产生的社会机制的认识和思考,起草了《中国妇女生育健康政
策建议(草案)》,提出在性别平等与公正公平、满足妇女需求、妇女参与以及
男性的责任与参与、跨部门合作、树立大服务意识、权力增长的原则下,对妇女
不同生命周期面临的不同问题、不同生命周期妇女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具有现实
意义的特殊议题等给予关注和解决(朱明若,2005,第87~91、309~323页)。
一些学者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过程进行
分析,指出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社会性别盲点对农村妇女健康可能产生的
不利影响,建议在具体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需要增强社会性别敏
感,使农村妇女中弱势人群在以家庭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过程
中平等受益(郭景平等,2005)。
作者简介
刘伯红,女,1951年生,现为全国妇女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六届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兼职教授,日本城西大学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31.9¥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26.1¥45.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8.7¥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28.8¥48.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9.5¥52.0 -
乡土中国
¥19.2¥2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32.0¥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5.5¥36.0 -
字海探源
¥35.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