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
献给母亲的礼物(成功人士谈母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天下为人父母以及为人子女者所借鉴
价格超值,是不可多得的启蒙教育经典之作,足为天下为人父母以及为人子女者所借鉴。 <BR>    
- ISBN:978701007046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08-05-01
- 条形码:9787010070469 ; 978-7-01-007046-9
内容简介
母爱,让一个母亲伟大;母教,让一个母亲成功。母亲是儿女的生命之源,也是启蒙之师。每一位成功儿女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而又成功的母亲。《献给母亲的礼物——成功人士谈母亲》独辟蹊径,特邀部分中国各行业的杰出人士亲自执笔,共享其已被成功人生实践所证明的母爱与母教,实为中国不可多得的启蒙教育经典之作,足为天下为人父母以及为人子女者所借鉴。
本书回到人生起步的*初基点,通过成功者自述其亲身经历印象深刻的启蒙教育,真挚地阐述了十四名成功人士、十四位性格迥异的成功母亲、十四种各有特色的教子和爱子之道,以个案带出成功母亲的共性:如何在“慈母”与“严母”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如何将“爱之深”与“教有方”集于一体?如何让望子成龙之心培育出真正的成功儿女?以及儿女如何领悟和感激于她们的母爱与母教?成功人士眼中的成功母亲又是何等的形象?这正是本书留给所有读者*深沉的思考以及*宝贵的启示!
目录
牛根生 大爱若恨
王辉耀 母爱无声,母爱有形
吕思清 母亲的幸福生活
汤敏 成长路上难忘母亲的调教
张亚勤 放飞的爱
李一 我,母亲的一切
李开复 儿子是母亲*甜蜜的牵挂
杨锐 仰视母爱的情感境界
季卫东 人生就是一幅画
洪晃 我的母亲章含之
徐小平 隧道里的风景
阎兰 记妈妈二、三事
舒奇 母亲的恩情
熊晓鸽 平凡的母亲,超凡的母爱
节选
大爱若恨——特别的母亲特别的爱
我一共有四个母亲:生母、养母、继母和岳母。对我一生影响*大的是我的养母,我*想写的也是她,她的一言一行已经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我的生活里,直到今天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依然光鲜。
我埋怨过她太严厉,后来却发现一味的纵容更容易让孩子堕落。
我埋怨过她让我干了太多的活儿,但发现自己比同龄人更独立。
我埋怨过她没有爱我,但现在觉得世上没有人比她更爱我。
这些都是我后来才发现的,因为她的爱太特别,我无法去形容。
等到了理解她的那一天,昔人已乘黄鹤去,太多世态炎凉让我数次重新认识周遭世界和自己。
我相信每个人生下来后,绝大多数情况下母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秉性。没有一个好的母亲,就不会有成功的孩子。我感激她抚养了我14年,那是人生*初,也是*重要的14年。一个人品质的基础架构和对是非的判断,乃至一切,,也基本上在那个时期开始成型。
她曾无限风光的岩月
母亲念过私塾,有点儿文化。在我小时候,她经常会给我说些历史故事,司马光、孔融、岳飞……这些人的故事至今在我的脑海里还是活灵活现。她不仅说历史名人的故事,也说自己的故事。
母亲年轻的时候是个风光无限的女人。她的**任丈夫是国民党的将级军官,深得阎锡山信任。
母亲虽然是姨太太,但前夫却对她宠爱无比,从山西到北京,去哪都会把她带上。那个年代,人们连火车都很少坐,她却坐过飞机。在当地一提起她,没有人不知道。不管是在山西运城这个小小的县城里,还是在她的老家,母亲的名气都大得很,她像个明星一样被人关注。用“光芒四射”来形容年轻时的她丝毫不过分。母亲常常跟我讲起她年轻时候的故事,那些风光即便不在了,但从她一脸的神采还是可以遥想当年的美好光景。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被政治绷紧的弦,指不定哪天就会断掉。当国民党撤退到台湾时,母亲的风光日子也跟着结束了。阎锡山要带上她的前夫一起去台湾。当前夫跟她说一起去台湾时,母亲坚决不同意。虽然她不知道台湾在哪里,但她知道那是个很远的地方,去了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而她的母亲、她的家、她的根都在这边。离开?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母亲一扭头说:“你去台湾吧,我留在这里。”
前夫见劝不动她,也横下心说:“我也不走了,留下来,我们一起好好生活。”
两个人就都留下来了,但“好好生活”却永远成为一个向往的愿景。她的前夫因为留下来,被作为“战犯”抓起来了,判了20年。被关进去的时候,母亲呆坐在家里哭了很多天,觉得是自己连累了他,要是她肯去台湾,那么前夫也不会留在这里,更不会被关进监狱。过了很久,在别人的介绍下,母亲认识了父亲。两个人的结合属于偶然,但要是没有这种巧合,我也不会被他们收养。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我也不好说。因为我总结了自己的前半生,我甚至可以把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归源到母亲的身上。要是没有当初她独特的爱和近乎残酷的教育方式,也不会有今天的我和今天的蒙牛。
她总和别人的母亲不一样
我叫她“妈妈”,但事实上,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我出生在呼和浩特远郊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生父当点小官,任生产队的小队长。那时候用现金代公粮,生父作为小队长得带头交,可是又没钱。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就把办法落在卖孩子上。我是五个孩子当中*小的一个,出生还不到一个月。他狠狠心,就把我卖了,价钱是50元人民币。那时候的50元不得了,一元钱相当于一块现大洋。城市每人每月有5块钱生活费就够了,农村则只需3元。
就这样,毫无血缘关系的我们成了至亲。
母亲不能生育,她一直都想有个孩子。我被抱回家后,父母都欣喜若狂。按理说,照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备受溺爱。可自打我记事起,就没有尝过被宠的滋味。相反,母亲对我严厉得近乎苛刻。
那时总体生活水平都不高,天天吃馒头还是件奢侈的事情。一般家庭都是粗粮细粮混着吃。我去别人家玩,看见别人家的父母都是自己吃粗粮,把细粮留给孩子吃。而我们家却不是这样。每天三餐,两顿窝头,一顿馒头。父母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我很不解,委屈地说:“我刚去隔壁玩,他妈妈只吃窝头,不吃馒头呢。”
母亲瞪了我一眼:“馒头要吃,窝头也要吃,家里一人一份的,该你吃的,不少你一勺,也不多你一碗。”
再跟她说下去,她也不会多给我馒头吃,我只好低着头喝汤。
唉,我心里暗自叹气:怎么摊上了这么个妈妈,一点都不宠孩子。
她跟别人的母亲不一样的地方还多得很,在别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到了她眼里却是丝毫不能通融。她要是规定了我出去玩半个小时,我也同意了,那就必须在半个小时之内回家。她比秒表还能掐时间。即使晚回去了一两分钟,那也要挨打。
她打我前,还会问:该不该受罚?我说:该!马上就劈头盖脸一顿打。挨打时,我心里恨透了这个女人:一点温情都没有,这么小的事情也这么苛刻计较!她打我,我就大声叫,邻居们都会好奇地过来瞧。后来,她就不打我了,改饿我。我正当长身体的年龄,每天饭量大得惊人,挨饿比挨打还要难受,饿得我头发晕,当时,只恨自己没有力气去杀了她。
惩罚归惩罚,等罚完了,该对我好的地方,她也不比别人家的差。其实我穿的吃的一点也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但这丝毫不能减轻我那时对她的“意见”,总认为她无情冷漠。
她这种冷酷的爱,是到了很多年以后我才领悟。等明白的时候,我就不止一遍地感慨:这到底是怎样一种爱,非得等到我有了白发以后才能明白,而她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女人,让我把年少的仇恨化成了尊敬甚至是崇拜。
也许这就是她独特的表达方式——大爱若恨。古语所谓“慈母多败儿”,她不是不爱,而是期望我成为一个有原则、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所以不愿意溺爱。
她听从了孩子的建议
母亲是个极有原则的人。不对的地方,她会惩罚我;做得对的时候,奖励也丝毫不落下,譬如上学时考了高分,拿了奖状,她就会特别高兴;甚至我年少时说的一些话,她都会认真地听取。而且不仅仅是对我,别人的建议只要是对的,她也都会虚心接受。
当年母亲离开山西时,家里还有一堆金银软细和古董字画。她怕这些东西招灾惹祸,而且也不方便带走,就寄存在了当地几个比较放心的朋友家。等家里生活稳定下来了,她就开始挂念着那些财物,于是挑了个日子带上我一起去山西准备要回来。
来到山西,因为想起了前夫,母亲仿佛年轻了十几岁,还没到她的老友家,她就已经满脸笑容了:“我们现在要去的这家是你舅舅的一个远方表亲,当年我前夫帮过他,他一直感恩戴德的,人品也比较放心,所以我就把东西放在他那了。”
母亲这么说着,我都能想像得出,这么多年没见面了,他要是看见母亲来了,肯定会兴奋得不得了,我们自然也都是座上宾了。我甚至开始琢磨他们会拿什么好吃的给我。
等我们到了那个舅舅的远方表亲家时,已经到了晌午。母亲推门进去,一眼就看见了他。他也认出了母亲,客气地拉着母亲上座,还往我的兜里塞糖果,不停地聊近况拉家常。
但是当母亲一提起过去寄存的东西,男主人的脸色蓦地变了:“什么东西,你什么时候往我们家存过东西。”
母亲急了:“我走前,把一些珠宝放在了你们家,你好好想想。”
“你自己好好想想吧,我都没看过你的什么珠宝,别诬赖我们家。”女主人也过来插话帮腔。
母亲气得发抖:“你们那时口口声声说替我好好保管,以后原封不动地还我,怎么现在又不承认了?”
那男主人走上来就一把拉住母亲的胳膊说:“走,咱们到公安局讲理去。我就不信政府能替你这国民党的小老婆做主。”
夫妻两人上来连推带搡要拉母亲去公安局。母亲一直都是个光明磊落而又要面子的人,但她的“姨太太”身份在新中国成立后屡屡成为被别人攻击的靶子,见政府是万万不能的。母亲气得拉着我就走。存在这一家的东西是要不回来了,我们又连跑了三家,却没有一家愿意把东西还给母亲。我们不是被赶出来,就是被告知东西不小心弄丢了,还有家干脆说东西上交给政府了。
母亲气得抹眼泪,直骂“狼心狗肺。”
我也很难过,对母亲说:“妈妈,这些钱,寄放在别人家的金银软细咱们就别要了。”
她一听这话就激动了:“不要?怎么能不要呢!那些东西都是我前夫留下来的,他辛辛苦苦地奋斗了这么多年才挣来这些家产,为了这些都进监狱了,我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呢?”
我说:“你去要的时候,人家怎么对你,你都看见了。反正都是一个结果,要不回来。如果咱们进去不是问他们要东西,只是跟他们谈些以前的事情,叙叙感情。万一谈到了那些金银财宝,就说那些东西本来就是要送给你们的。这样的话,我们肯定不会被人家赶出来,肯定还跟以前一样对我们客客气气的。”
母亲瞪大了眼睛看着我,那眼神仿佛刚刚认识我,她肯定很奇怪为什么我这么小,就能说出这番道理。
良久,母亲轻轻叹了一口气:“是,根根,你说的对,本来我们都是很好的关系,现在却因为钱翻了脸。如果这次我大老远跑来,不跟他们要钱,肯定还被当成贵宾看待。”
那次山西之行虽然没有要回一样东西,但我却认识到了不一样的母亲。以前单纯地以为我在她眼里只是个孩子,但经过那次事情之后,我才知道,孩子说的话也可以同大人说的话一样有分量。当然,前提是要有一个有原则和好心态的母亲,才能只要孩子说得对,她就听孩子的。尽管,那时我才五六岁。
我把两角钱送回去了
很多人说起女人,都喜欢说女人爱占小便宜。我就坚决反对这句话,占小便宜是很多人共有的缺点,单放在女人身上有失偏颇,而且很多女人并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我的母亲。
有一次,我跟她去逛街,买完东西后,我们拎着一堆东西往回走。走了大约一里地,我手酸,停下来歇了一会,母亲就把东西放下来,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天气很热,母亲拿出钱来让我去买冰棍。忽然,“啊”了一声,她摊开钱说:“刚刚那个店的售货员多找了我两角钱。”
我也“啊”了一声:“真的啊!那可以多给我买支冰棍了。”我伸过手去拿,母亲“啪”的一声打了我的手:“冰棍不少你的,你先把钱给人家送回去。”
我只听过少找了钱跑回去问售货员要的,还没听过多找了钱主动还回去。我努嘴说:“才两毛钱而已,我们都走这么远了,我懒得回去了。”
母亲也不逼我:“根根,你看,刚刚你去店里,那售货员阿姨对你多热情,还给你麻糖吃。可是,她多找了钱,我们要是不退回去,她就得赔钱。”
我抢过母亲手里的钱,一溜烟地跑回去了。
当我把钱递到那个售货员手里时,她惊讶的程度不亚于欢喜。她不停地说谢谢。她肯定很惊讶母亲会让我把错找的两角钱送回来。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吃亏是福,贪便宜是祸”是她常跟我说的。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我现在对这句话有了很深的体会。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实实在在、堂堂正正地做人,总会赢得别人的敬重。我所不知道的“地主”
母亲生前曾有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要想知道,打个颠倒。”上小学时,课本里常会出现地主和农民的故事。老师讲课时,每次都会分析起地主和农民的形象,无一例外地把地主描述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人,欺压农民,剥夺农民辛辛苦苦种来的粮食。听到那些故事,我心里恨透了地主,旧社会的农民原来过着这样悲惨的生活。回到家,母亲给我温习功课时,我就把对地主的抱怨一股脑儿地跟母亲吐了出来。母亲摇摇头道:“根根,你说了这么多地主的事,你认识地主吗?”
“当然不认识。”
“不认识你怎么知道地主全部都是这样的?”母亲反问我。
“书里就是这么写的,老师也是这么说的!”我理直气壮。
她说:“跟你先说个故事吧。我们村里有弟兄三个,老大是贫农,老二是地主,老三是雇农。”
我有点惊讶,地主的兄弟怎么会是贫农和雇农呢!
她解释道:“你知道这个地主是怎么产生的吗?那三兄弟的父母临终前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了三亩田地,一人一亩。三兄弟虽然是一家人,但每个人性格都不一样。老大爱喝酒,后来就把地卖了买酒喝。老三喜欢赌博,钱输得快,地卖得更快。只有老二勤快,不打牌不喝酒不吸烟,勤勤恳恳地经营自己那一亩地,闲时还出去给别人干活。攒了些钱后又买了一亩,后来钱越多,他买的地就越多,到农活忙的时候,一个人又干不了,就请人帮忙,于是开始雇短工了。冬天没活时,那些短工就离开了,可到了春天,再找从前那些短工,他们已经去别人家帮忙了。于是老二开始雇长工了,把人长期留下来。到了土改时,把每个人的土地算一下,老大把地卖光成了贫农,老三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成了雇农。老二就是地主。这个地主就是这么来的,并不是书上讲的那样在家不干活,光指使别人干。他的财富在当时是合法获得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得来的。”
我还是**次发现地主原来也有如此“正面”的形象,于是,我又追问:“那资本家呢?学校都说资本家比地主还恶毒。”
又追问:“那资本家呢?学校都说资本家比地主还恶毒。”
母亲不紧不慢地说:“*早资本家也一样。一些小学徒脑子好使,加上勤奋好学,先是自己进城学点手艺,然后慢慢地自己开了个作坊,作坊越开越大,就创办了自己的工厂,那么他就是资本家了。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只要自己奋斗过努力过,就可以像‘地主’或‘资本家’那样有钱,而且一个人好坏的关键不在于有钱没钱,而在于他的行为和品德。”
“地主”或“资本家”从阶级的角度来看是个整体,但从每个“地主”、每个“资本家”的个体角度来看,则他们的经历不都是一个样子,也有这样通过自己努力、勤劳致富的“地主”和“资本家”。
她教导我:“每件事情你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想,所谓‘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只有这样,你所看到的才会更客观、更全面。”
她让我了解到了更加真实的世界。*重要的是我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凡一件事情,我不会只有一种想法,而是会有两三种想法。光有一种想法,可能真可能假,只有“打个颠倒”才会真正知道。每件事情的发生我至少会想到三种结果,从各种角度来思考问题。
这些都让我受益终生!
……
作者简介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欧美同学会商会创始会长及2005委员会创始理事长,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联华商会副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北京市政协顾问,先后兼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商学院等多家商学院客座教授。同时担任美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董事长。
热心社团公益事业和国际商务与国际人才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多方面的著作,包括《我在东西方的奋斗》、《林中漫步》、《新华商之路》、《MBA通才之道》、《海归时代》、《创业中国》、《当代中国海归》、《缤纷海归》和《开放你的人生》等著作。
-
故事药丸
¥32.3¥75.0 -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11.3¥42.0 -
教育十讲: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世界
¥11.2¥36.0 -
正面管教-修订版
¥19.0¥38.0 -
孩子与学校
¥9.0¥30.0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9.4¥38.0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11.6¥35.0 -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15.6¥52.0 -
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
¥14.9¥55.0 -
致父亲
¥22.4¥68.0 -
学习没有那么难(全3册)
¥32.0¥89.0 -
看见孩子 洞察、共情与联结
¥38.4¥59.0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Ⅲ)
¥22.5¥50.0 -
不批评才能培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11.5¥35.9 -
自驱型成长
¥17.2¥35.0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2021版
¥12.4¥46.0 -
可怕的2岁,麻烦的3岁
¥17.1¥42.8 -
家庭的觉醒:养育自主、坚韧和有察觉力的孩子
¥28.3¥48.8 -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12.2¥45.0 -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0-18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25.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