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1星价 ¥28.4 (4.9折)
2星价¥28.4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58760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03
  • 页数:394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505876026 ; 978-7-5058-7602-6

本书特色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是为了向社会提供一个了解处境不利儿童生活现状的窗口,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处境不利儿童生存环境、发展状况以及基本权力的重视所编写的,既是课题组研究成果的体现,更代表着这类儿童的心声,凝聚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四类处境不利儿童的突出心理问题是什么,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其作用机制是什么等问题,这对于阐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为该研究领域下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也针对四类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干预对策,这不仅能够为家庭、学校、社区等制定详细的干预计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了向社会提供一个了解处境不利儿童生活现状的窗口,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处境不利儿童生存环境、发展状况以及基本权力的重视所编写的,既是课题组研究成果的体现,更代表着这类儿童的心声,凝聚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四类处境不利儿童的突出心理问题是什么,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其作用机制是什么等问题,这对于阐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为该研究领域下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本书也针对四类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干预对策,这不仅能够为家庭、学校、社区等制定详细的干预计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国家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录

**章 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环境**节 处境不利儿童概述第二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经济地位第三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家庭物质资源指数第四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资源指数第二章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节 处境不利儿童对环境的认知第二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健康特点第三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认知能力状况——对流动儿童群体的考察第三章 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机制**节 处境不利儿童的重要心理问题第二节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如何产生的第三节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第四节 离异家庭儿童情绪的影响因素第五节 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对贫困家庭儿童幸福感的影响第四章 教育建议**节 针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建议第二节 对留守儿童的政策、教育建议第三节 针对离异家庭儿童的教育建议第四节 对贫困儿童的教育建议第五章 处境不利儿童的个案研究**节 流动儿童案例第二节 留守儿童案例第三节 贫困儿童案例第四节 离异家庭儿童案例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内容简介:**章主要考察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环境。这里,我们考察并描述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和离异家庭儿童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及其家庭物质和教育资源情况,提出了处境不利儿童的家庭物质资源和教育资源指数。这为客观地描述四组处境不利儿童的家庭环境状况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的机制探讨奠定基础。本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的环境资源相对较差。具体来说,流动儿童的资源缺失主要表现在家庭外社会资本、物质和教育资源缺失;留守儿童主要表现在家庭内社会资本、物质和教育资源的缺失;离异家庭儿童主要表现在家庭内社会资本、教育资源的缺失;贫困家庭儿童主要表现为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物质和教育资源的缺失。第二章主要考察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从处境不利儿童的认知能力(流动儿童的创造力)、对环境的认识(包括生活满意度、公正感和歧视知觉)、心理健康现状(包括自尊、幸福感、积极和消极情绪、问题行为)和特点等方面,描述了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通过比较四组处境不利儿童之间及其与处境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对四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揭示,并讨论了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我们发现,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既存在消极方面,也存在积极方面。从消极方面来看,这两类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公正感、自尊、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均低于城市儿童,问题行为、消极情绪、群体歧视知觉均高于城市儿童。从积极方面来看,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行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虽然弱于城市儿童,但其在积极情绪、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则高于农村的留守和非留守儿童。从整体上来看,离异家庭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弱于正常家庭的儿童。其中,离异家庭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公正感、自尊、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均低于完整家庭儿童,歧视知觉、消极情绪和外部问题行为则高于完整家庭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幸福感、公正感低于一般家庭儿童;群体歧视知觉和消极情绪高于一般家庭儿童。第三章主要探讨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机制。在质性和量化研究的基础上,考察并分析了各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内部的主要或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具体问题包括: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离异家庭儿童的情绪问题和贫困家庭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然后,围绕四组处境不利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对其影响因素和机制进行了考察。通过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对于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重要的影响。相对于远端的环境,如是否留守或流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近端环境因素对于四组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第四章主要结合前面三章的研究结果,针对每一类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环境、心理发展状况及突出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教育建议,为后续开展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后,为了更细致地勾画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以及突出的心理问题,我们选取了访谈中获得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案呈现给读者。在案例后,我们对导致这些案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作者简介

申继亮,男,1964年9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封丘县,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现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
研究方向为认知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主持、参编书籍十余部。承担国家级、部级和北京市课题项目共11项。代表作有《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申继亮著,台湾东华书局。2003),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丛书:《师德心语》、《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申继亮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