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教育的目的
豆瓣9分,280位读者的共同推荐!一针见血地洞悉教育的目的,影响英美等西方教育界的奇书。
- ISBN:978754960614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37页
- 出版时间:2012-10-01
- 条形码:9787549606146 ; 978-7-5496-0614-6
本书特色
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那般高雅。
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
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如果要避免思想上的僵化,就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一)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二)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
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
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于树木来认识树林。
*好的教育是用*简单的工具获得*大限度的知识。
内容简介
《教育的目的》由怀特海所著,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智力的教育,因此在所有的章节中,都将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说明——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 本书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
本书除了第四章外,都是作者在一些教育和科学团体的演讲,它们都是有实践证明的经验之谈,或是教育实践后的反思,还有一些对该主题的批判。
前言
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智力的教育,因此在所有的章节中,都将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说明——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
本书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
本书除了第四章外,都是我在一些教育和科学团体的演讲,它们都是有实践证明的经验之谈,或是教育实践后的反思,还有一些对该主题的批判。
文中谈及的教育体系来自于英国,这个体系在英国的失败和成功可能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例子具有说明性,主要的原理对两国同样适用。
目录
译者前言:这是一本奇书!
前言
**章 教育的目的
第二章 教育的节奏
第三章 自由和训练的节奏
第四章 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
第五章 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
第六章 数学课程
第七章 大学及其作用
节选
我们现在来讨论这种节奏性循环周期中的第三个阶段,即综合运用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种回归浪漫的情形。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确定的知识,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已经清楚理解了一般规律和规则的系统阐述和详细例证。这时,学生想要使用他的新武器。他是一个有效的个体,他想展现的是效果。他重新回到浪漫阶段散漫的冒险之中,然而不同的是,此时他的心智是一个受过训练的严密组织,而非乌合之众。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应该在研究中开始,在研究中结束。毕竟,教育从整体上来说,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做好准备,去迎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经历,用相关的思想和适当的行动去应付每时每刻发生的情况。教育如果不以激发首创精神开始,不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那么它一定是错误的。因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我在数所大学任教,痛感学生思维的僵化,这是对精确知识漫无目的的积累且又不加以利用所导致的结果。一位大学教授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展现他的真实个性——以一个正在思考、并积极利用他所拥有的一小部分知识的无知者的身份出现。在某种意义上,随着智慧增长,知识将减少:因为知识的细节消失在原理之中。在生活的每一个哪怕是业余的爱好中,你可以学到很多重要的知识细节;养成习惯去积极地利用已经透彻理解的原理,才是真正地拥有智慧。精确阶段是通过掌握精确的知识细节进而领悟原理的阶段;综合运用阶段是抛弃细节而积极使用原理的阶段,这时知识的细节退却到下意识的习惯中去了。我们不用刻意始终记住二加二等于四,尽管我们曾经用心去记忆。我们靠的是学习初等算术所养成的习惯。综合运用阶段的本质是,脱离那种被训练的比较被动的状态,进入到积极主动应用知识的自由状态。当然,在这个阶段,精确知识将会增长,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为活跃,因为心灵已经感受到了确定的力量,并对获得一般原理和丰富例证作出反应。但是知识的增长逐渐变为无意识的了,成为一种积极的思想探险中的一支小插曲。
……
作者简介
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1861-1947),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过程哲学创始人,他创立了20世纪*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
怀特海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巨大进步,被称为永久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罗素起初是他的学生,后来他们成为同事和朋友。
出身于教育世家,他的祖父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教育家,曾任当地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他的父亲先后从事教育、宗教工作,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受家庭的影响,他对教育很感兴趣。
他早年就读并留校于英国剑桥大学,中年任教职于英国伦敦大学,晚年受聘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的目的》(1929)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其深刻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同,并影响深远,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汉字王国
¥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