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12151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7
- 出版时间:2012-12-01
- 条形码:9787301215159 ; 978-7-301-21515-9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全面研究传统中国叙事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它勾勒出了从叙事思想的萌发期一直到清代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在解释叙事作品时采用的一系列策略和习俗。在大多数的中国历史记载中,历史的可信性和事实的准确性是*受重视的。因此,虚构的小说叙事往往是依据历史叙事的标准而被理论化并被加以判断。概括地说叙事就是历史,而小说则是含有缺陷的历史。而国家政权也极力地通过诸如压制(审查)和否认(诋毁和庸俗化)等手段来控制虚构叙事。只有到了小说极受欢迎的明清时期,中国的理论家们才能认真地去面对小说,并且通过对叙事文本中不可避免存在的虚构因素的确认和赞同,将叙事理论从历史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这时,中国的叙事诗学从以历史性为中心的轨道中偏离了出来。批评家们承认优秀的虚构作品可以通过特殊的方式洞察自然和人类情感,而读者也可以在虚构中发现有关生活的各种原则,就像他们在阅读历史和儒家经典时一样。叙事的作用不再是作为事实的记录或可信的历史,它的合法性来自于它创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新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语世界**本全面研究中国叙事理论和历史的著作。书中分析了虚构的小说叙事与历史的关系,国家权力如何通过审查和否认来控制虚构叙事,对于理解小说乃至现实都有助益。
目录
总序
中文版序
绪论
**章 正名一: 西方的“叙事”、“历史”和“小说”
第二章 正名二: 中国的“叙事”、“历史”和“小说”
第三章 中国叙事阅读中的历史阐释
第四章 历史写作的诗学
第五章 作为历史、寓言和幻想的唐代小说
第六章 从史实到逼真——中国小说诗学的出现
后记 讲故事与中国叙事学研究中的批评范式
附录 《易经》与中国符号学传统的起源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鲁晓鹏,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校区比较文学博士,现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比较文学系教授,同时他还兼任东亚研究、批评理论、表演研究和电影研究等系所中心的教授。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14.9¥49.8 -
汉字里的中国
¥14.5¥45.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祖国旅店
¥15.2¥49.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9.8¥30.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8.0¥49.8 -
西南联大诗词课
¥18.6¥58.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5.9¥4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9.1¥39.0 -
遇见动物的时刻
¥21.1¥58.0 -
夏日走过山间
¥8.1¥30.0 -
她们
¥14.0¥46.8 -
你为何对我感到失望
¥10.2¥32.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8.6¥55.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4.4¥45.0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八品)
¥23.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