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2017889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020178896 ; 978-7-02-017889-6
本书特色
反殖民斗士弗朗兹·法农病榻上的 唱,后殖民论述经典著作,被萨义德等重要思想家和文化批评家引用,萨特作序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人在去殖民化的进程中从这本书获得启发,引为参照,直至 ,书中讨论的主题依然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我们必须改头换面,发展新的思想,尝试着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人。” 《大地上受苦的人》出版于1961年11月,是反殖民斗士弗朗兹·法农病榻上的绝唱。这本书的出版,与他的**本书《黑皮肤,白面具》相隔了九年,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民族解放事业如火如荼,从殖民地独立的国家越来越多。法农个人的变化也很大,他直接参加了民族解放事业,因此本书也可以看作一部政论类的著作,主要讨论在民族独立后的“去殖民”问题,为全方位的独立指明未来努力的方向。 本书论及五个方面:殖民地的暴力问题、民族解放的自发性问题、民族意识、民族文化以及殖民战争中的心理失调问题。通过一个个实例和层层论证,作者作出结论,前殖民地人民应该重塑新的人格和文化,通过创新和发现,寻求人类的进步,回应自己人民的期待。法农在本书中展现了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才能和远见,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人在去殖民化的进程中从这本书获得启发,引为参照,直至今天,书中讨论的主题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永远追问的人(艾莉丝· 谢尔基)
灼热之声(让-保尔· 萨特)
**章 论暴力
第二章 自发性的伟大和弱点
第三章 民族意识之厄运
第四章 论民族文化
第五章 殖民战争和心理失调
结 论
节选
永远追问的人 (二〇〇二年) 精神科医师、《黑色呐喊:法农肖像》作者 艾莉丝·谢尔基(Alice Cherki) 《大地上受苦的人》一书于一九六一年十一月月底,由法国马斯佩罗出版社出版,当时作者弗朗兹·法农罹患白血病,正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贝塞斯达医院与死神奋战。为了避免一出版便被查封,这本书是在半隐秘的状态下很艰辛印刷出来的,但还是一发行便以“有害国家内部安全”的主要罪状遭到查禁。 这种情形早已发生在法农的上一本书《阿尔及利亚革命第五年》(一九五九年同样由马斯佩罗出版),其他一些有关阿尔及利亚战争的书籍亦同(比如:莫里斯·马辛诺的《拒绝》、亨利·阿莱格的《问题》)。这种查禁在当时是屡见不鲜的。 然而,这本书仍开始流通,并且在媒体上引起极大的反响。经过一番非常繁琐的运送过程(甚至绕道土耳其),法农终于在十二月三日收到一本样书,另有一些剪报,其中包括一篇让·达尼埃尔(Jean Daniel)写的长篇论述,发表于十一月三十日的《快报》,可以算是一篇褒扬的评论。法农让人把这篇文章念出来给他听之后,说道:“没错,但这也不能唤回我的骨髓。”几天后法农便与世长辞,日期是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八日。当时他三十六岁。 精神医学与政治之路 法农于一九二五年出生于马提尼克岛的法兰西堡,来自一个富裕的小资产阶级家庭,手足众多,成长在一个老殖民世界里,还没开始对奴役的现象提出质疑。不过,法农倒是在十分年轻的时候,便参加了“第五部队”——由戴高乐主义力量整编的加勒比籍自愿军。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培育了他的反抗意识,但也让他体验到层出不穷、无所不在的种族歧视。复员之后,他于一九四五年戴着十字勋章返回马提尼克(颁给他勋章的人就是后来的萨朗将军,他后来常说这是他和对方唯一有过交集的东西),通过高中会考并经常与埃梅·塞泽尔(Aimé Césaire)往来(他十分欣赏塞泽尔,不过当时已经很不认同对方的政治观点)。彼时,塞泽尔选择把马提尼克视为属于法国的一个省份。 很快,法农来到法国,于里昂攻读医学。除了这门科目之外,他也非常热爱哲学、人类学与戏剧,并且很早就投入精神医学专业。与此同时,他虽没加入任何党派,却参与了所有反 殖民主义的运动,还编辑了《达姆达姆报》——一份属于殖民地留学生的小期刊。特别是,一九五二年他在《精神》杂志发表了**篇文章《北非症候群》,探讨的是来自北非的劳工:这些人离乡背井,承受着“每天每日都死去活来”的痛苦,和自己的家乡切断了联系,与他们的终极目标相距甚远,成了一件给乒乒乓乓扔掉的东西。 他在圣亚尔邦精神病院待了十五个月,并认识一个很重要的人:托斯克尔(François Tosquelle),原籍西班牙的精神科医师,也是一位反佛朗哥派的斗士。这对法农之所以走上精神医学这条路,以及他后来对于政治的投入,都是个关键性的过程。他在这里得以从各个层面研究精神疾病,这里是精神与肉体、历史与社会结构的交会之所。一九五三年,他通过精神科医师资格考,接着被派往阿尔及利亚的卜利达精神病院。不过早在一九五二年,在弗朗西斯·让松(Francis Jeanson)的奔走下,法农的**本著作《黑皮肤,白面具》已由法国门槛出版社 出版。 在阿尔及利亚,他不仅发现自己与院方的传统精神医学格格不入,同时也不太认同阿尔及尔学派那些精神医师对于“土著的原始状态”的理论。他逐渐洞悉当时阿尔及利亚作为一个殖民地的现状,随即全力改造院里的精神科,并负责引进他与托斯克尔共同实行的“社会治疗法”。他因而不停修正医护人员与精神病患之间的关系,他不仅和欧洲人,同时也和信奉伊斯兰教的那些“土著”一同试图恢复他们的本土文化、他们的语言、他们的社会生活组织,亦即所有能够形成意识的东西。这一场小型的精神医学革命,获得了医护人员的赞同(他们绝大部分都很关心政治),同时也得到当地政治活动分子的认可。法农的名声从此远播。当时是一九五五年,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已然开打。 面对阿尔及利亚人追求独立的希求,法国社会党政府竟视若无睹,让法农感到相当不解;此后他的反殖民立场愈来愈闻名。后来“阿尔及利亚之友”的运动找上了法农:这是一个对 政治犯家属提供物质协助的人道主义协会,领导者是主张国家主义的政治活动分子,与占领卜利达附近那些基地的游击分子有所联系。他们对法农的**个请求,是要他负责医疗那些饱受精神错乱之苦的游击队员。 就这样,在精神医学及政治活动的交替作用之下,法农投身于阿尔及利亚追求独立的奋战之中。一九五六年年底,在一封写给总督罗贝尔·拉科斯特(Robert Lacoste)的公开信里,他辞掉了精神科医师的职务;他在信中写道,他已经无法解救某些人,“使他们等到应有的待遇,这是一个把剥夺人权及不平等和谋杀当成合法原则的国家,当地人在自己的国家里永远都是疯子,生活在一种完全没有人格的状态下。”于是法农被赶出了阿尔及利亚。 接着,一九五七年的**季,他在法国度过三个月的时光;虽然他坚信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已然势不可挡,然而旅居法国这段期间,这样的立场却没获得任何回响。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FLN)法国总会的帮助下,法农得以前往突尼斯——那里是民族解放运动境外组织设置的地点。与法国正式决裂。 法农在突尼斯同时从事精神医学及政治这两种活动。后来他成为民族解放阵线的刊物《斗士报》工作团队的一员。他从内部亲眼目睹民族解放阵线的所有矛盾之处,其中包括了政治代表和军队之间愈来愈严重的争执。尽管经常大失所望,他仍旧继续支持阿尔及利亚的解放运动,同时也是一位不断创新的精神科医师。他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愈来愈感兴趣,并于一九五九年年底由阿尔及利亚共和国的临时政府任命为黑色非洲的巡回大使。那是非洲各国争取独立的年头。法农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巡回大使,尽心尽力从加纳赶至喀麦隆,从安哥拉赶至马里,为真正的独立而鼓吹战斗。他甚至还想出一条可行的路线,由马里出发,穿越撒哈拉沙漠去和阿尔及利亚的反抗分子会合。 然而一九六〇年十二月,法农于旅居突尼斯期间,发现自己罹患骨髓性白血病。他仅存一年的生命,并于这段时间写了《大地上受苦的人》这本书。
作者简介
弗朗兹·法农(Frantz Fanon,1925-1961),精神病理学家、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后殖民主义研究的先驱,也是第三世界论述的缔造者之一。1925年出生于法属殖民地马提尼克岛法兰西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愿入伍参战,战争结束后,他进入里昂大学攻读精神医学。1952年,他出版了震惊世界的《黑皮肤,白面具》。1953年,他到阿尔及利亚行医,广泛接触当地底层民众,次年参加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事业,1959年出版《阿尔及利亚革命第五年》。1961年,他饱受病魔的折磨,仍在病榻上奋力写出了至今仍极具影响力的《大地上受苦的人》。法农去世后,按他生前的遗愿,安葬于阿尔及利亚。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0¥45.0 -
偏见
¥17.9¥5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19.8¥66.0 -
汉字王国
¥13.8¥4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8¥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2¥3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3.9¥39.8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16.5¥55.0 -
万物皆无序
¥16.4¥4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乡土中国
¥12.2¥26.0 -
字海探源
¥25.0¥78.0 -
理解人性
¥13.9¥39.8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1.4¥38.0 -
猎物人(八品)
¥23.8¥8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