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6413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13-04-01
  • 条形码:9787542641328 ; 978-7-5426-4132-8

本书特色

  本书以农村中父母双方外出,主要由祖辈(特指祖父母)养育的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田野调查所获经验资料的分析,考察了家庭结构变迁对他们人格发展的影响,试图探索符合当下中国国情、适于这一特殊群体社会化的理想路径,以期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对策、拓展儿童社会化理论的内涵提供一定的启发。

内容简介

《转型期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以农村中父母双方外出,主要由祖辈(特指祖父母)养育的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田野调查所获经验资料的分析,考察了家庭结构变迁对他们人格发展的影响,试图探索符合当下中国国情、适于这一特殊群体社会化的理想路径,以期能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对策、拓展儿童社会化理论的内涵提供一定的启发。

目录

导言  

**章 “问题”、“成为问题”与留守儿童研究  

  一、研究“留守儿童问题”:起点和立场的反思  

  二、“成为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建构与学术建构  

  三、既往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视角、问题与局限  

  四、进一步反思与研究的进路  

  五、乡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  

第二章 亲子分离及其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一、留守儿童与亲子分离:基于动态生命过程的重新认识

  二、留守儿童的亲子分离现状  

  三、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影响的实证分析  

  四、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抚育模式、亲子关系与反打工文化  

  一、留守儿童的抚育和监护模式  

  二、隔代抚育:问题化抑或被问题化的  

  三、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影响  

  四、儿童的反打工文化:代际向上流动的思想动力?  

第四章 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系统一结构一功能”模型  

  一、社会化理论:文化、社会结构与人格发展的视角

  二、儿童社会化模型的构建  

  三、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实证研究的发现  

  四、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留守儿童极端事件:社会支持视角的分析  

  一、留守儿童的极端事件: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留守儿童极端事件案例  

  三、留守儿童极端事件的原因分析:基于社会支持的视角

  四、总结与对策反思  

第六章 从家庭事业到社会事业的留守儿童教育  

  一、教育作为留守儿童的关键问题  

  二、作为家庭事业的留守儿童教育及其困境  

  三、作为社会事业的留守儿童教育:一个新趋势  

  四、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留守儿童问题家访调查记录  

附录2 农村儿童问卷调查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江立华:1965年生,安徽歙县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编写教材《中国社会学史》课题组首席专家之一,国家级精品课《社会学研究方法》**负责人,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近年来主要从事城市社会学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社会思想史与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出版有《中国流民史》(古代)、《英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中国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和《中国城市社区福利》等著作,《文化人类学》、《成功之源——对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捆绑的世界——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等译著,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符平:1982年7月生于湖南桃江。社会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湖北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劳工社会学。在《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文摘》等刊物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等课题多项。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年)、首届城市学研究优秀成果“西湖银奖”(2011年)、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05年)等奖励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