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纯文学的历史批判

纯文学的历史批判

解读1979年之后的诗歌小说作品,提出区别于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纯文学”研究。

1星价 ¥33.3 (7.4折)
2星价¥33.3 定价¥4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22398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2页
  • 出版时间:2013-05-16
  • 条形码:9787301223987 ; 978-7-301-22398-7

本书特色

毕光明先生和姜岚带着自己的文学情怀,梳理当代文学穿过政治的和历史场域的那种倔强性,也呈现了文学在当代复杂多变的文化困局中存在的状况,他们让我们相信文学的存在,相信文学能够存在下去,这是可贵的。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在当代喧嚣浮躁的批评环境中,毕光明先生一直有着安静的研究心态,有着坚定的学术立场。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扎实厚重,朴实稳健,更重要的是始终贯穿着其坚定的“学术之骨”,即毫不含糊的“纯文学历史批判”的价值立场和精神向度。 ——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内容简介

《纯文学的历史批判》以区别于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纯文学”作为研究对象,以当代、主要是新时期的诗歌小说为重点,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历史背景下文化冲突与人性实现的审美表现问题。作者致力于当代文学的经典化工作,执持历史内涵、人性深度和艺术创新相统一的纯文学标准,选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融合的作品,将其置于社会历史变迁和文学思潮演变的背景上,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构建,多角度地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解读,着力阐释作家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对20世纪的中国政治迷乱摧残人生、扭曲人性的艺术批判,论证纯史学以想象性的内心生活证明人的自我生成本质的独特价值,展现思想解放条件下纯文学写作的生力与发展前景,消除文坛内外对纯文学的误解。

目录

“纯文学”的情怀(序一) 执着的坚守与开阔的视野(序二) 文学体制与文学性格 社会主义伦理与“十七年”文学生态 溢出主流意识形态 ——《山乡巨变》的乡村叙事及其文学价值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 难以突破的禁区 ——《红豆》的爱情书写及其阐释的再考察 捍卫的代价 ——臧克家与当代文学权威话语 被修改的仁爱精神:杨朔散文中的悯农意识 ——以《荔枝蜜》为例 沉沦灵魂的自我救赎 ——“七月派”三位落难诗人的悲怆写作 新启蒙变奏 人的文学:从“伤痕”到“反思” 新诗潮:从“朦胧诗”到“新生代诗” 踩在历史门槛上的宣告 ——北岛的《回答》 悄寂的灵魂之旅永恒的生命之歌 ——顾城的《生命幻想曲》 以仁爱体知厄境中的生命 ——傅天琳《七层塔顶的黄槲树》读解· 文明落差问的心灵风景 ——《哦,香雪》重读 生命意识、责任感与人的觉醒 ——《太阳出世》解读 走出审美迷思 ——路遥小说的可阐释性与路遥研究 城乡分治下的困厄人生 ——路遥小说人生图景解析 城乡二元的生存界域与底层英俊的自我奋斗 ——论路遥小说的人生愿景:以孙少平为中心 作为对应物的爱情 ——路遥小说的爱情模武及其人文功能 历史的魅影 文学面对现实的两种姿态 ——以“底层叙事”为例 《生死疲劳》:对历史的深度把握 《人面桃花》:关于时间的小说 弱者复仇的白日梦 ——评莫言的《月光斩》 传统乡村文化孤魂的祭奠与礼赞 ——评韩少功的《怒目金刚》 人世温度的一次测试 ——评苏童的《拾婴记》 权力欲与大学病 ——读汤吉夫的《大学纪事》 难以告别的革命 ——评蒋韵的短篇小说《红色娘子军》 阳光下的剥夺 ——《两位富阳姑娘》的深层意蕴, 文化的魅影 ——《子在川上》的大学权力生态及其他 拥抱美好的生命 ——格致散文启示录 生存与存在 被掌控的现代人 ——评范小青的《我们都在服务区》 存在感:无药可治的生命之疼 ——评陈希我的《我疼》 欲望时代的爱情病理分析报告 ——评盛可以的《手术》 乡村女性的情欲戏剧 ——评晓苏的《花被窝》 禁语:权力对人生的败坏 ——《说话》解读 当活着失去理由 ——评方格子的《锦衣玉食的生活》 触摸*柔软的部位 ——评王手的《软肋》 疗救沉疴赖“青皮” ——评杜光辉的《陈皮理气》 元小说:《卖女孩的小火柴》 纯文学猜想 理解纯文学 ——兼与李陀先生商榷 纯文学及其研究的价值 ——对一种文学歧视的歧见 为了生命的重量 ——评《老屋的歌:史铁生创作论》 多元批评格局中的纯文学批评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山乡巨变》突破了“中国乡村生活的整体性叙事”①,意味着在20世纪历史主义话语与人文主义话语激烈冲突时期,即使是已经归附了革命阵营的知识分子,在文化品质上也并不单纯,他们往往具有双重文化人格,只要进入自己的专业领域,一些遗传性的文化要素就会在创造的热情下活跃起来。《山乡巨变》原名《茶子花开的时候》,改了后的小说名成了“整体性叙事”的标识,而周立波的创作本意似乎不在诠释革命政党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以兑现对历史和人民的承诺这一宏愿。在进入清溪乡这个乡村中国的描绘后,周立波的政治角色就被小说艺术家取代,更多地按照文学成规对乡村生活进行语言转换,忘情地精心结撰有意味的形式。小说的情节线与主流话语宣传的历史走向是一致的,但是叙述并不直奔主题。在作品所呈现的艺术视境里,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主潮沛然而至,但更引人注目的是生活的河道上涌动不息的旋流。对乡村生活原生态的尊重,决定了小说的叙述节奏,即是说,在《山乡巨变》里虽然也时时听到沉重而峻急的历史脚步声的催促,但作家却有意让作品的叙述速度放慢,不断地让镜头停留在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引起的公私冲突中的人物性格表演和孕育这些性格的湖湘地域文化风情上.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具体整体性而不是历史观念上的抽象整体性。  先看人物塑造。小说中代表历史进步方向的人物,如决定合作社成功建立和集体生产取得胜利的工作同志邓秀梅、乡长李月辉、社长刘雨生、团支书陈大春、妇女主任盛淑君、保卫委员盛清明等,以及在阶级本质上是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依靠力量,但自身背有小农经济的沉重包袱,在新的历史选择面前一度处于不应有的中间状态或暂时落后状态的人物如盛佑亭(亭面胡)、陈先晋(先进胡子)等,都浓墨重彩,刻画得性格鲜明,为人称道。而与这些中心人物形成对比的边缘人物,如虽然是党员、副社长,但走合作化道路意志不坚定的谢庆元,一心单干、不肯向合作社服输的王菊生(菊咬筋),包括几位与合作社主角有人生纠葛或受合作化运动牵连的女性如张桂贞、桂满姑娘、盛佳秀等,也给予了大量笔墨。《山乡巨变》以人物形象塑造取胜,其*有文学史意义的窃以为就在后者。如果说中心人物与重大题材的宏大叙事要求已有距离,那么边缘人物的刻画与描写就更是无关宏旨的小叙事了。但正是这种在大叙事中镶嵌的小叙事,使《山乡巨变》规避了左翼文学对世界图像的简化而呈现出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生命运的诡异,体现了文学写作应有的生命关怀。  ……

作者简介

毕光明 1951年生,湖北浠水人。1982年7月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4年9月至1985年7月北京大学进修中国现当代文学,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进修班学习。现为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海南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责任教授,兼任《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常务理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