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精)殷墟亚长墓玉石器研究

1星价 ¥68.4 (5.8折)
2星价¥68.4 定价¥1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112239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90mmx1240mm1/32
  • 页数:11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71122393 ; 978-7-5711-2239-3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大象出版社出版

作者杜金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考古学家,文化遗产保护专家

内容涉及遗玉、改玉、假玉、铜器玉器随葬双轨制等玉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等等

本书图版部分共37幅彩图。采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商代墓葬》和《安阳殷墟出土玉器》、古方主编《中国出土玉器全集·5·河南》、何毓灵著《亚长谜——殷墟贵族人骨的秘密》,以及现场拍摄

殷墟亚长墓即殷墟花园庄M54号墓,是一座商代晚期中型墓葬,出土玉石器多达228件。本书共十三章,内容涵盖亚长墓玉石器的称名,玉石器的材质、型式、分组与归属、组合与功用、等列、年代,墓主人的族属与职业、职官,周边墓葬与亚长墓的关系等方面,亦涉及遗玉、改玉、假玉、铜器玉器随葬双轨制等玉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等内容,可以说对亚长墓出土玉石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亚长墓玉石器研究在出土玉器研究及商代历史文化研究中,具有特殊和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内容简介

殷墟亚长墓即殷墟花园庄M54号墓,是一座商代晚期中型墓葬,出土玉石器多达228件。本书共十三章,内容涵盖亚长墓玉石器的称名,玉石器的材质、型式、分组与归属、组合与功用、等列、年代,墓主人的族属与职业、职官,周边墓葬与亚长墓的关系等方面,亦涉及遗玉、改玉、假玉、铜器玉器随葬双轨制等玉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等内容,可以说对亚长墓出土玉石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亚长墓玉石器研究在出土玉器研究及商代历史文化研究中,具有特殊和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前言

后  记
亚长墓玉石研究缘起。在退休之后,我把研究方向集中到出土玉器研究方面,重点做殷墟玉器研究。这是我此前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科学研究”的拓展,先从出土玉器名实考订入手,希望*终对于殷商玉文化有比较全面的讨论。在此过程中,亚长墓玉石器研究本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在实操中,我发现该墓玉器研究不是一篇论文可以承当的,遂改为专著形式,讨论的内容也随之扩展了一些。
我与亚长墓考古的缘分。2000 年年初,我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花园庄进行亚长墓(编号 M54)考古发掘。当时,安阳工作队唐际根队长正在国外研修,何毓灵、岳占伟二位同志是主要发掘者。1 月 15 日,我随本所专家组抵达安阳,就亚长墓发掘和文物保护与发掘团队进行了现场讨论。在专家组离开安阳返京之后,作为本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我留在了安阳工作队,主要协助徐广德领队做些内外协调工作,同时密切关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我在安阳逗留了两周,与安阳工作队诸位先生共同面对风雪严寒,直到春节前一天方才回京。也正是因为有此经历,我对亚长墓考古发现比较关注。只是,我认真研究亚长墓出土玉器,已是发掘结束 20 年之后了。

目录

一 引言 /001
二 玉石器称名 /013
三 玉石器材质 /051
四 玉石器型式 /083
五 玉石器分组与归属 /113
六 玉石器组合与功用 /131
七 玉石器等列 /193
八 墓葬与玉石器年代 /199
九 亚长族属与职业和职官 /209
十 遗玉、改玉、假玉与文化传承和交流 /245
十一 铜器和玉器的双轨制现象 /265
十二 周边墓葬及其与亚长墓关系 /271
十三 相关问题讨论 /281
后记 /294

展开全部

节选












相关资料

M54 位于殷墟核心区,在宫殿区正前方 300 多米处,其位置十分突出,彰显其社会地位相当尊贵。(图 1-1)
M54 墓圹面积达 25 平方米,一棺一椁,殉葬有狗 15 只、人牲 9 人、殉人 6 人;随葬青铜器 1295 件(含镞、泡等小件器物),其中容器 40 件(包括爵 9、觚 9、圆鼎 6、方鼎 2、甗 1、簋 2、盂 2、方斝 1、方尊 1、勺 2、方罍 1、方彝 1、觥 1、牛尊 1、斗 1),(图9-1)兵器 1055 件(包括钺 7、矛 78、戈 73、卷首刀 3、弓弣 6、镞 881、盾 7),(图 9-2)工具 16 件(包括锛 5、凿 1、铲 1、刀 5、觿 1、锥 2、手形器 1),(图 9-3)乐器 3 件(铙),(图9-4)御器 2(策),杂器 179 件(包括泡 149、鋬手 4、 2、铃 23、泡形器 1);玉石器 228 件;陶器 20 多件,有豆、簋、鬲、觚、爵、罍、坩埚等;(图 9-5)骨器 60 件,包括骨章 10、策饰 3、镞 43、匕 3、刻刀 1 等;(图 9-6)货贝 1472 枚;此外还有一些金箔、象牙器、竹木器等。
我们将其与殷墟几座未被盗掘的商代贵族墓葬试做比较。
小屯 M5(妇好墓)位于宫殿宗庙区以西 200 多米处,墓圹面积 22 平方米(墓室底部),一棺一椁,殉葬有人牲 4 人,殉人 12 人,狗 6 只;出土器物 1928 件,其中青铜器 468 件(铜泡除外),主要有爵 40、觚 53、斝 12、鼎 31、甗 10、甑 1、簋 5、方彝 5、尊 10、觥 8、壶 4、瓿 3、卣 2、罍 2、缶 1、盉 6、觯 2、斗 8、盂 1、盘 2、罐 1、圈足器 1、箕形器 1、铙 5、锛 9、凿 2、铲 7、刀 23、镜 4、匕 1、钺 4、戈 91、矢 37、弓弣 6、 1、马镳 2、虎 4、杂器 50 等,铜器铭文主要是“妇好”;(图 9-7)玉器 755 件,主要有瓒玉 33、(图 9-8)琮 14、圭 8、璧 16、环 24、瑗 17、牙璧 1、璜 73、玦 18、簋 2、盘 1、 39、矛 3、琡 9、 2、 33、章 22、斧 2、凿 2、锛 5、锥 1、器柄 1、铲5、镰 5、臼 1、杵 1、色盘 1、梳 2、匕 2、耳勺 2、笄 28、各种艺术雕刻品 365、杂器 17 等;石器 64 件,包括容器 12、乐器 5、工具 18、艺术品和装饰品 27、杂器 2;宝石器 47 件;骨器 564(笄499)件;(图 9-9)另有象牙器 3 件,蚌器 15 件,陶器 11 件,海螺 2 枚,阿拉伯绶贝 1 枚,货贝 6880 余枚。[1]
小屯 M18,在妇好墓南 20 余米处,墓室面积约 11 平方米,一棺一椁,墓主人 35—40 岁,殉葬 5 人 2 狗,随葬品 90 件,包括铜器 43 件,其中礼器有爵 5、觚 5、斝 2、尊 2、罍 1、卣 1、鼎 3、甗 2、簋 1、盘 1、箕 1,兵器有戈 9、镞 10;玉器 11 件,包括 1、琡 1、刻 1、耳勺 1、锥形器 1、笄 2、瓒 玉 1、( 图 9-10) 圆箍形器 1、鱼形饰 1、方片饰 1;陶器中有豆、盆、觚、爵各 1 件;骨器主要是笄 25;(图 9-11)另有海贝 4。[2]

M54 位于殷墟核心区,在宫殿区正前方 300 多米处,其位置十分突出,彰显其社会地位相当尊贵。(图 1-1)
M54 墓圹面积达 25 平方米,一棺一椁,殉葬有狗 15 只、人牲 9 人、殉人 6 人;随葬青铜器 1295 件(含镞、泡等小件器物),其中容器 40 件(包括爵 9、觚 9、圆鼎 6、方鼎 2、甗 1、簋 2、盂 2、方斝 1、方尊 1、勺 2、方罍 1、方彝 1、觥 1、牛尊 1、斗 1),(图9-1)兵器 1055 件(包括钺 7、矛 78、戈 73、卷首刀 3、弓弣 6、镞 881、盾 7),(图 9-2)工具 16 件(包括锛 5、凿 1、铲 1、刀 5、觿 1、锥 2、手形器 1),(图 9-3)乐器 3 件(铙),(图9-4)御器 2(策),杂器 179 件(包括泡 149、鋬手 4、 2、铃 23、泡形器 1);玉石器 228 件;陶器 20 多件,有豆、簋、鬲、觚、爵、罍、坩埚等;(图 9-5)骨器 60 件,包括骨章 10、策饰 3、镞 43、匕 3、刻刀 1 等;(图 9-6)货贝 1472 枚;此外还有一些金箔、象牙器、竹木器等。
我们将其与殷墟几座未被盗掘的商代贵族墓葬试做比较。


小屯 M5(妇好墓)位于宫殿宗庙区以西 200 多米处,墓圹面积 22 平方米(墓室底部),一棺一椁,殉葬有人牲 4 人,殉人 12 人,狗 6 只;出土器物 1928 件,其中青铜器 468 件(铜泡除外),主要有爵 40、觚 53、斝 12、鼎 31、甗 10、甑 1、簋 5、方彝 5、尊 10、觥 8、壶 4、瓿 3、卣 2、罍 2、缶 1、盉 6、觯 2、斗 8、盂 1、盘 2、罐 1、圈足器 1、箕形器 1、铙 5、锛 9、凿 2、铲 7、刀 23、镜 4、匕 1、钺 4、戈 91、矢 37、弓弣 6、 1、马镳 2、虎 4、杂器 50 等,铜器铭文主要是“妇好”;(图 9-7)玉器 755 件,主要有瓒玉 33、(图 9-8)琮 14、圭 8、璧 16、环 24、瑗 17、牙璧 1、璜 73、玦 18、簋 2、盘 1、 39、矛 3、琡 9、 2、 33、章 22、斧 2、凿 2、锛 5、锥 1、器柄 1、铲5、镰 5、臼 1、杵 1、色盘 1、梳 2、匕 2、耳勺 2、笄 28、各种艺术雕刻品 365、杂器 17 等;石器 64 件,包括容器 12、乐器 5、工具 18、艺术品和装饰品 27、杂器 2;宝石器 47 件;骨器 564(笄499)件;(图 9-9)另有象牙器 3 件,蚌器 15 件,陶器 11 件,海螺 2 枚,阿拉伯绶贝 1 枚,货贝 6880 余枚。[1]
小屯 M18,在妇好墓南 20 余米处,墓室面积约 11 平方米,一棺一椁,墓主人 35—40 岁,殉葬 5 人 2 狗,随葬品 90 件,包括铜器 43 件,其中礼器有爵 5、觚 5、斝 2、尊 2、罍 1、卣 1、鼎 3、甗 2、簋 1、盘 1、箕 1,兵器有戈 9、镞 10;玉器 11 件,包括 1、琡 1、刻 1、耳勺 1、锥形器 1、笄 2、瓒 玉 1、( 图 9-10) 圆箍形器 1、鱼形饰 1、方片饰 1;陶器中有豆、盆、觚、爵各 1 件;骨器主要是笄 25;(图 9-11)另有海贝 4。[2]


在宫殿宗庙区丙组基址北面,考古人员也发现几座商代贵族墓,其中 M362 墓室面积约 17 平方米,一棺一椁,殉葬 11 人 3 狗,被盗掘;与 M362 并排的 M331 墓室面积约 7 平方米,一棺一椁,殉葬 6 人 2 狗,随葬铜器 26 件,包括尊 2、锅 1、爵 3、觚 3、斝 3、鼎 2、甗 1、罍 1、卣 1、盉 1、斗 1、戈 5、刀 1 等;玉石器 278 件,包括玉2、璧 1、玦 2、神徽 1、鱼形坠饰和石 3、笄 2、皿 2、磬1、器流嘴 1、石雕磬架鸟形饰 2 等;骨牙器 26 件,主要有骨笄15、镞 7 和象牙勺 1、盉 1;陶器 3 件,包括白陶罍 1;海螺 4 枚,货贝约 70 枚;此外有木器 5 件。[3](图 9-12、图 9-13)


在殷墟南部的郭家庄 M160,墓室面积约 13 平方米,一棺一椁,殉葬 4 人 3 狗,出土随葬品 353 件。其中铜器 291 件,包括礼器 41 件(方觚 10、角 10、圆斝 1、方斝 2、方尊 2、圆尊 1、卣 1、盉 1、觯 1、罍 1、斗 1、鼎 6、甗 1、簋 1、盘 1、皿 1),乐器 3 件(铙 3),兵器 232 件 [ 钺 3、卷首刀 2、戈 119、矛97、镞 9(9 束 906 枚)、弓弣 1、 1],工具 7 件(铲 1、斧 1、锛 3、凿 1、环首刀 1),御器 1 件(策柄 1) ,杂器 7 件(铃 6、残片 1);玉器 33 件(牙璧 1、章 1、环 2、璜 1、玦 2、 1、琡 1、 5、刻 2、笄 1、瓒玉 8、器鋬 1、卧牛 2、坠饰佩饰 4、嵌片 1);石器 6 件(磬 1、瓒柄 1、璋 2、磨石 1、小石子 1 堆28 枚);陶器 16 件(簋、豆、觚、爵各 1,罐 2,罍 10);骨器 4 件,象牙器、竹器、漆器各 1 件。[4] 玉石器名称与发掘报告不一致。(图 9-14、图 9-15)


显而易见,M54 墓室规模稍大于妇好墓,殉狗比妇好墓多 9只。但在随葬品数量、品类方面,皆不及妇好墓。青铜容器与妇好墓相比差距显著,如基本礼器组合方面,M54 为爵觚 9 套,妇好墓则是 40 多套;妇好墓有鼎 31 件,而 M54 鼎只有 8 件。在铜器体量方面,妇好墓 2 件方鼎高 80 厘米,重达 117.5—128 公斤,大圆鼎高 72.2 厘米,重 50.5 公斤;M54 铜方鼎高 32.3—36.4 厘米,重 10—12.5 公斤。在品类方面,妇好墓的三联甗、偶方彝、神兽觥、鸮尊等不见于 M54;妇好墓玉石器数量、品类皆远超 M54 玉石器。妇好墓出土璧、环、瑗共 57, 39,矛 3,琡 9, 33,章22,远非 M54 可比。妇好墓的人物和动物雕像,簋、盘、觯、罐、豆等容器,不见于 M54。妇好墓的宝石器,罕见于 M54;至于妇好墓精美绝伦的象牙杯等,M54 更是不能望其项背。还有货贝。数量方面,妇好墓是 M54 的 4.7 倍之多。可见,M54 与妇好墓的差别,主要体现于随葬品方面(这里没有把墓主人随葬品与殉葬人随葬品分开来统计比较,主要是因为妇好墓的随葬品没有分别统计的条件)。

作者简介

杜金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考古学家,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近年潜心研究出土玉器。历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兼文化遗产保护专委会主任等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