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
中华文化百科:中国古代航海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航好史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历史上造船、航海事业及航海科技成就,突出阐述了主要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主要内容包括远古时代的造船与航海生活、汉魏六朝时期的航海与海上交通、隋唐航海业的高度繁荣、宋代航海技术的高度成就等。
- ISBN:97875451137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4
- 出版时间:2011-09-01
- 条形码:9787545113716 ; 978-7-5451-1371-6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航海史》是作者沙虞在多年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以其丰富而详实的资料为依据,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航海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展示了航海事业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作用,其语言生动准确,所叙内容高屋建瓴,对于提高广大读者的文化修养,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具有引导和开拓意义。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百科:中国古代航海史》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的造船、航海事业及航海科技成就,突出阐述了主要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意在总结了历史上经验和教训,有助于青少年读者深入了解我国航海科技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我国古代造船和航海的成就,激励有志之士继承并发扬我国古代悠久的航海传统,为建设我国现代化航海事业而奋斗。
目录
**章 远古时代的造船与航海生活
一、中国航海业的地理特征
二、早期的造船业与海上生活
三、春秋战国的近海航行
四、秦始皇与航海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 汉魏六朝时期的航海与海上交通
一、汉武帝与海上丝绸之路
二、汉代的造船与航海技术
三、孙吴和曹魏的航海事业
四、六朝的航海
五、从中国近海到印度洋的佛教航路
第三章 隋唐航海业的高度繁荣
一、隋炀帝的海上东征
二、唐代的造船工业
三、唐代的海上交通
第四章 宋代航海技术的高度成就
一、宋代的造船技术
二、宋代天文航海术的重大演进
三、指南针的发明与航海
四、浮标和岸标的应用
第五章 元代的航海与造船
一、元代的造船能力
二、元代牵星术纪实
第六章 明代远洋航海的壮举
一、明代的造船技术
二、明代航海技术的发展
三、郑和下西洋在航海上的伟大成就
第七章 清代造船及航海事业的发展
一、清代的造船技术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三、清代海军的发展
节选
据唐代和尚义净记载,在印度那烂陀寺以东40余驿的地方,沿恒河而下,有鹿园寺。“去此寺不远,有一故寺,但有砖基,厥号支那寺”。故老相传当室利笈多大王时,有“支那国”,即广州僧人20余人至此,室利笈多大王为他们建军寺,“以充停息”,并赐给“大村封地二十四所”。直至唐代,还有3胩村子的人属于尼鹿园寺。唐时当地的东印度王提婆摩跋还有为新到来的中国僧人重建此寺的打算。据义净记载,室利笈多大王上距义净时代已经500余年。据学者研究,印度笈多王朝王统中*早的一位国王就叫Srigupta,即“室利笈多大王”,很可能就是他,其在位时间应是3世纪末。这20余位中国僧人可能是从四川先沿水路至广州,然后船行至东印度的。 1.法显海上取经在这一时期人数众多的前往天竺取经的和尚中,*值得一提的是法显。 法显(约337—422),是北方平阳武阳(今山西临汾)人。他于后秦弘始元年(399年)从长这安出发沿陆路西行去天竺,历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葱岭、中亚到达印度。他在摩揭陀国都城巴边弗邑,即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留学3年,学习梵语,抄写经律。然后沿恒河而行,到了古印度东北部著名海港多摩梨帝国,即今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西的坦姆拉克。 义熙五年(409),法显“载商人大舶泛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日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法显此行恰逢初冬北风季节,扬帆顺风,沿印度东海岸南行。加尔各答到斯里兰卡约1200海里,法显所乘的“商人大舶”大概是印度船,平均每昼夜可行85海里(约相当于157公里)。 义熙七年(411)秋,法显乘一条商舶从狮子国启程,计划横穿孟加拉湾东还。这是一条巨大的商船,可载200余人。 启程之初,“得好信风”,船顺利东行。但秋季乃北印度洋季风交替时节,风向不稳定,启航后两日便函遇风暴。法显被迫漂至一岛。待潮退后,修补船的破损处,继续前驶。行90日方至耶婆提。估计法显因风暴偏离了正常航向,沿苏门答腊诸岛的西南岸而行,到达苏门答腊岛东部。法显在耶婆提停留了5个月等候季风。义熙八年(412)春,法显再次搭乘一艘可载200人的商船,携50日粮朝广州开航。因途中再遇风,误期错过广州,*后到达今山东海岸。 法显归国后,把自己在异域14年的经历写成《法显传》一书,此书又有《佛国记》等其他名称。法显在其书中,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印度洋海上交通的诸方面,如船舶、航海术、航线、东南亚及南亚海上贸易等,都有重要价值。 2.海上佛道这一时期往来于中国、南亚之间的僧人中有许多取道海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僧人首次从中国动身时,往往沿传统的陆路西行,但归国则常取海路。西凉僧人智俨曾赴克什米尔,与当地高僧觉贤一同从印度启航回中国,与法显一样在山东青州登陆。后来智俨又一次乘船赴天竺。同一时期还有幽州李勇,他也是沿陆路赴印度求学,后“于南天竺泛海达到广州”。高僧道普在印度随船回国,在青州登岸。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僧人与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对中国与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尚不够了解。所以当他们启程赴西天时,首选的是传统的陆路。而当这些求法僧人到达印度之后,从当地人那里了解到中国与南亚之间已经有着相当频繁的海上交通时,往往舍陆路而求海路回国。这就是为什么南北朝时入华的外国僧侣中,有相当部分是泛海而来的原因。 许多域外僧人首次前往东方便循海路。中天竺僧人求那跋陀罗先至狮子国,然后由此国“随舶泛海”,元嘉十二年(435)至广州。甚至一些远居内陆的克什米尔僧人也弃陆路而求海路,前往东方。前面提到的高僧觉贤,就是在克什米尔遇到中国僧人智俨后,决定来华。先行至交趾,再附海舶泛至山东。克什米尔王子求那拔摩先赴狮子国,从那里乘船到达爪哇岛,在那里传授佛法,名扬周邻,为刘宋僧人所知。 宋文帝命交趾刺使泛舟至爪哇邀请,求那拔摩因此来华。西天竺僧拘那陀罗(真谛),于大梁中大同元年(546)取海道经狼牙修、扶南至南海郡(今广州)。后来他曾打算返回狼牙修国。南天竺人菩提达磨亦从海路人华,后来被尊为禅宗之祖。除了印度佛僧以外,这一时期还有许多东南亚僧人人华,其中著名者有扶南人僧伽婆罗(僧养)、曼佗罗(宏弱)等。这说明两汉以后,中国与南亚交通中,海路日见重要。 ……
-
谈文学
¥6.0¥20.0 -
三国演义-(全二册)
¥8.1¥30.0 -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6.9¥15.0 -
朝花夕拾
¥4.2¥16.8 -
趣谈楹联-典藏版
¥5.0¥19.8 -
中学文言文解惑
¥6.8¥22.5 -
飘
¥11.9¥35.0 -
老人与海
¥8.8¥28.0 -
道德经
¥15.4¥48.0 -
妙品汉字-典藏版
¥5.9¥18.0 -
红与黑:插图全译本
¥9.9¥36.0 -
毛姆短篇小说集
¥21.7¥38.0 -
写作课
¥16.1¥46.0 -
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
¥18.9¥32.0 -
爱的教育
¥5.4¥13.8 -
聊斋志异-(无障碍阅读本)
¥7.0¥26.0 -
艺术卷-[五代-现代]-图解中国文化
¥5.0¥19.8 -
寂静的春天(四师推荐精装版)
¥12.6¥42.0 -
世说新语
¥8.9¥29.8 -
想念地坛/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
¥11.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