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流域餐桌的记忆
读者评分
5分

黄河流域餐桌的记忆

1星价 ¥22.1 (3.2折)
2星价¥21.4 定价¥6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wp***(三星用户)

黄河流域的饮食文化

本书以黄河为主线,介绍了黄河流域西北地区、鲁豫地区、京津地区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赞扬了母亲河的伟大。

2022-01-09 15:23:5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907856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0
  • 出版时间:2013-08-01
  • 条形码:9787209078566 ; 978-7-209-07856-6

本书特色

山东师范大学孙凤芝教授和社会文化主题餐饮设计专家李志刚,通过很长时间以来的关注和探讨研究,出版了一本黄河流域饮食文化的书籍,展现了一些各自对于黄河饮食文化课题新的资料的发现和新见解,通过对黄河流域的饮食事项和其背后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梳理和诠释,描摹出黄河流域历史大时空文化背景下的饮食文化的渊源、发展脉络以及不同风味流派及其本质特征。在书写理念和整体理论构架上,从逻辑思维及学术的高度,对这一课题也提出了新的视角和不同于以往饮食文化描述的取径。

内容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孙凤芝教授和社会文化主题餐饮设计专家李志刚,通过很长时间以来的关注和探讨研究,出版了一本黄河流域饮食文化的书籍,展现了一些各自对于黄河饮食文化课题新的资料的发现和新见解,通过对黄河流域的饮食事项和其背后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梳理和诠释,描摹出黄河流域历史大时空文化背景下的饮食文化的渊源、发展脉络以及不同风味流派及其本质特征。在书写理念和整体理论构架上,从逻辑思维及学术的高度,对这一课题也提出了新的视角和不同于以往饮食文化描述的取径。

目录

绪论
一、历史大时空情境下的现象关照
二、特定食客群体文化观念的梳理
三、大众说法的学者释义
四、直面现实生活的取材与描写
五、特定地域下饮食流派的准确书写

**章 黄河饮食文化记忆
**节 一条大河的诞生
第二节 黄河与黄河流域饮食文化
一、河与黄河
二、流域与黄河流域
三、流域文化与黄河流域饮食文化
第三节 黄河流域祖先餐桌的核心记忆
第四节 黄河流域餐桌的地理文化记忆
一、黄河上游地理文化
二、黄河中游地理文化
三、黄河下游地理文化
四、黄河口地理文化
第五节 黄河流域餐桌的融合风味

第二章 黄河饮食文化发展的渊源脉络
**节 黄河饮食文化之滥觞
——先秦宫廷饮食风格的形成
第二节 黄河饮食文化之雏形
——秦汉魏晋南北朝庄园饮食的兴起
第三节 黄河饮食文化之成熟
——隋唐宋市肆饮食的繁荣
第四节 黄河饮食文化之完善与发展
——元明清时市井饮食的广泛展
第五节 黄河饮食文化之现状
——“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内外的
影响
第六节 黄河饮食文化之涅榘
——黄河口草根饮食集大成

第三章 黄河饮食文化的风味流派及其市质特征
**节 青藏高原黄河源头风味菜
一、西藏风味菜
二、青海风味菜
三、黄河源头的饮食风俗
第二节 西北风味菜
一、甘肃风味菜
二、宁夏风味菜
三、内蒙古风味菜
四、陕西风味菜
五、山西风味菜
六、清真菜
七、黄河上游的饮食风俗
第三节 京津风味菜
一、北京风味菜
二、天津风味菜
三、河北风味菜
四、宫廷菜
五、仿膳菜
六、谭家菜
七、直隶官府菜
八、素菜
九、京津地区的饮食风俗
第四节 鲁豫风味菜
一、山东风味菜
二、河南风味菜
三、黄河下游的饮食风俗
第五节 黄河口风味菜
一、黄河口饮食风味流派
二、黄河口饮食风俗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地球上本来没有黄河,沧海桑田,地质的变化,黄河诞生了。黄河的支流很多,各有自己的历史。但是,黄河支流孕育了黄河干流。黄河干流的形成,过程也很复杂,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且新的探索还在进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黄河一开始并不连贯,而是分段出现,各有自己的流向和归宿;由于地壳中发生的断裂升沉,还有地表上的流水冲刷、侵蚀等作用,后来才上下贯通成为一条大河。
  在地质年代第四纪(始于距今250万年前)的早期,即距今100万年前后,经过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到了第四纪初期,青藏高原已经升起,中国大陆上今日所见到的山脉均已形成,而隆起区还在继续上升,沉降区还在继续下沉;这个地区冰川融化,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降水充沛,河水迅速暴涨,地面上的流水,在这块地势起伏已定并还在升沉的大地上,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冲刷下切作用不断加剧,使下游日益向下延伸。这种下切侵蚀作用,像自然界的愚公进一步将地表的面貌雕塑,黄河也开始初露端倪。
  在黄河上游,它从发源地流出,由于积石山即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喇山对峙南北,也由于今日若尔盖草原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此时处于下沉状态的地区,流水在此潴积,自河流而来的滔滔河水,遂亦以此古若尔盖湖为归宿。当时的青海高原上,今天的共和县一带也是一个蓄水的盆地。来自西倾山和阿尼玛卿山间的一条河流注入其中,它日后也成为黄河上游的一段。此时共和盆地与东边的河流还不相通,那一段黄河流人贺兰山旁因断层陷落而形成的古银川湖即今之宁夏平原。在鄂尔多斯东缘,一条河流经由一串较小的湖海流人古汾渭湖。古汾渭湖此时也是封闭在内陆的,东边的中条山还阻挡着它与大海相通;山脉东侧的流水经由不止一股河道,在山东丘陵南北人海。在几十万年前,当北京猿人在周口店活动时,从青海高原一泻数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的黄河,终于全线贯通了,一条大河诞生了。以后这黄河三角洲的位置还有过多次变迁,但中上游的河道则已基本上定型。
  据历史文献记载,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次大改道以来,共发生过7次大改道。时间*长的是从今东营市人海的东汉流路,历时1037年,并且,因这一流路河道顺直,系人海捷径,历史文献中很少有河患记载。自1855年黄河选择现行流路复归今东营市人海,已近150年了(花园口人为扒口泛道不计),从总体来看,这条流路是稳定的。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新中国成立后,连续夺取了50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胜利。黄河择路两度从东营人海,得以安澜,不是偶然的,这是黄河遵循自然演化规律的*佳选择,东营黄河三角洲为黄河的选择感到荣幸和自豪。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