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321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9
- 出版时间:2015-02-01
- 条形码:9787513032117 ; 978-7-5130-3211-7
本书特色
本书梳理了中央地方关系的发展脉络,回顾了宏观调控的历史过程,并建立了一个理解和分析宏观调控的理论框架;对宏观调控中的中央地方博弈现象、地方政府行为从合作到博弈的断裂及其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一个紧缩性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博弈中央政策的理论逻辑模型;*后,就当前治理宏观调控中的中央地方博弈问题,实现地方政府经济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统筹协调提出了建议。
内容简介
对宏观调控中的中央地方博弈现象、地方政府行为从合作到博弈的断裂及其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
目录
目录
导论
1 中央地方关系
1.1 东方大国历史上的戈尔迪之结
1.1.1 古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
1.1.2 近现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清末与民国
1.2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地方关系
1.2.1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央地方关系
1.2.2 改革开放后的中央地方关系
1.3 关于中央地方关系的主要观点与阐发
1.3.1 关于中央地方关系的主要观点
1.3.2 若干阐发意见
本章小结
2 宏观调控
2.1 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历史过程
2.1.1 **轮宏观调控(1979~1981):计划经济色彩浓厚
2.1.2 第二轮宏观调控(1985~1986):短暂的“双紧式”
2.1.3 第三轮宏观调控(1987~1991):基于治理整顿目标
2.1.4 第四轮宏观调控(1993~1996):成功实现“软着陆”
2.1.5 第五轮宏观调控(1998~2002):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2.1.6 第六轮宏观调控(2003~200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后的**轮调控
2.1.7 第七轮宏观调控(2008年至今):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2.2 理解宏观调控:源于中国经济转型实践的概念认知
2.2.1 西方经典经济理论中没有宏观调控的概念
2.2.2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宏观调控概念形成和发展的逻辑链条
2.2.3 理解宏观调控: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分析框架
2.2.4 宏观调控:观察中国中央地方关系的一个新视角
本章小结
3 合作与博弈:国家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经济调节的行为断裂
3.1 典型现象:第六轮宏观调控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
3.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后的**轮宏观调控
3.1.2 基于防止经济过热的一轮紧缩性的宏观调控
3.1.3 地方博弈中央的一轮宏观调控
3.1.4 必须深刻思考的若干问题
3.2 合作与博弈:国家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经济调节的行为断裂
3.2.1 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经济调节逆向而动的内在机理
3.2.2 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经济调节的行为断裂
本章小结
4 对策与建议:地方政府经济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统筹协调
4.1 基本理念
4.1.1 重视和加强针对中国经济转型现实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4.1.2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2 具体措施
4.2.1 调整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
4.2.2 国家发展战略的适度优化调整
4.2.3 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完善
4.2.4 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同时发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作用
4.2.5 围绕宏观调控建立一个跨中央地方、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大限度形成宏观调控共识
4.2.6 充分发挥干部教育体系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促进宏观调控共识的理解和深化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论
1 中央地方关系
1.1 东方大国历史上的戈尔迪之结
1.1.1 古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
1.1.2 近现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清末与民国
1.2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地方关系
1.2.1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央地方关系
1.2.2 改革开放后的中央地方关系
1.3 关于中央地方关系的主要观点与阐发
1.3.1 关于中央地方关系的主要观点
1.3.2 若干阐发意见
本章小结
2 宏观调控
2.1 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历史过程
2.1.1 **轮宏观调控(1979~1981):计划经济色彩浓厚
2.1.2 第二轮宏观调控(1985~1986):短暂的“双紧式”
2.1.3 第三轮宏观调控(1987~1991):基于治理整顿目标
2.1.4 第四轮宏观调控(1993~1996):成功实现“软着陆”
2.1.5 第五轮宏观调控(1998~2002):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2.1.6 第六轮宏观调控(2003~200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后的**轮调控
2.1.7 第七轮宏观调控(2008年至今):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2.2 理解宏观调控:源于中国经济转型实践的概念认知
2.2.1 西方经典经济理论中没有宏观调控的概念
2.2.2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宏观调控概念形成和发展的逻辑链条
2.2.3 理解宏观调控: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分析框架
2.2.4 宏观调控:观察中国中央地方关系的一个新视角
本章小结
3 合作与博弈:国家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经济调节的行为断裂
3.1 典型现象:第六轮宏观调控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
3.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后的**轮宏观调控
3.1.2 基于防止经济过热的一轮紧缩性的宏观调控
3.1.3 地方博弈中央的一轮宏观调控
3.1.4 必须深刻思考的若干问题
3.2 合作与博弈:国家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经济调节的行为断裂
3.2.1 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经济调节逆向而动的内在机理
3.2.2 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经济调节的行为断裂
本章小结
4 对策与建议:地方政府经济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统筹协调
4.1 基本理念
4.1.1 重视和加强针对中国经济转型现实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4.1.2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2 具体措施
4.2.1 调整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
4.2.2 国家发展战略的适度优化调整
4.2.3 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完善
4.2.4 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同时发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作用
4.2.5 围绕宏观调控建立一个跨中央地方、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大限度形成宏观调控共识
4.2.6 充分发挥干部教育体系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促进宏观调控共识的理解和深化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骨干教师。 研究领域:国民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6.9¥52.8 -
国富论
¥8.8¥35.0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0.4¥68.0 -
博弈论
¥9.9¥38.0 -
账本里的中国
¥14.4¥48.0 -
图解资本论
¥12.2¥46.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8.8¥35.0 -
崩溃
¥39.5¥68.0 -
1837年大恐慌:美国第一次经济危机和政治混乱
¥25.0¥48.0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45.8¥7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0.8¥55.0 -
资本论
¥17.6¥49.0 -
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49.4¥65.0 -
资本论
¥25.7¥59.8 -
博弈论
¥27.4¥49.8 -
底层逻辑
¥31.9¥42.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3.0¥35.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5.7¥58.0 -
思考.快与慢
¥51.1¥69.0 -
收入不平等/[英]理查德·威尔金森、凯特·皮克特
¥24.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