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学评论:2015/2:Vol.4 No.2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新文学评论:2015/2:Vol.4 No.2

¥15.5 (5.3折) ?
1星价 ¥15.5
2星价¥15.5 定价¥29.0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新文学评论》选题很好,图书质量也很好,价格优惠,值得拥有,谢谢中国网。

2021-03-02 09:00:2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2701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9cm
  • 页数:168
  • 出版时间:2015-06-01
  • 条形码:9787562270119 ; 978-7-5622-7011-9

本书特色

黄永林、阎志、张永健主编的《新文学评论(2015\\2)》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设有多个专题,如“作家语录”、“诗人档案”、“新文学史家访谈录”等,邀请各方学者和作家等,对现当代文学评论、文学史发展、现当代旧体诗词等领域,或撰文抒发己见,或参与访谈剖析心声。

内容简介

  《新文学评论(2015.2 Vol.4)》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设有多个专题,如“作家语录”、“诗人档案”、“新文学史家访谈录”等,邀请各方学者和作家等,对现当代文学评论、文学史发展、现当代旧体诗词等领域,或撰文抒发己见,或参与访谈剖析心声。

目录

作家语录
文学十问

文学新势力·冯唐
主持人语
肿胀、垂杨柳与大毛怪——论冯唐
痞气和狂欢里穿着金线——论冯唐的“万物生长三部曲”
怪异的尽头怎么能是单一?——论冯唐“北京三部曲”
任性的青春与小说的叙述——评冯唐的《北京,北京》

诗人档案·轩辕轼轲
主持人语
在汉字的千军万马中
挣脱桎梏的灵魂体操——轩辕轼轲访谈
论轩辕轼轲的诗

新文学史家访谈录·陈平原
“四面八方”读书声——我的治学经历

首都论坛·百年乡土文学回顾
主持人语
唱不完的田园美梦——论沈从文与70后的乡土文学
离土之后——论路翎乡土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序列
新时期以来的回乡知青叙事简论
“微生物”视角下的西海固——论石舒清短篇小说中的乡土叙事

刘醒龙研究专辑(二)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重器
我们应该怎样读《蟠虺》?
如何批判,怎样激励?——对刘醒龙《蟠虺》的一点看法
象牙塔里的“短板”——评刘醒龙*新力作《蟠虺》
政治·民间·知识分子——《圣天门口》对暴力革命的解构与反思

学院风骨
“红色的旗帜”与“碎裂的镜子”——浅论《文学评论》的外国文论研究
女性的真相——张爱玲《传奇》、《流言》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批评叙事的差异性及自由度——《九月寓言》批评之批评
解构“红楼”——王安忆《天香》的一种解读

湖北文坛微观察
严文井的诗歌创作
自我、永恒及虚无——细读哨兵的诗歌《悲哀》
《娘要回家》:温暖的纪事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
蔡世平《南园词》的承继与新变
施议对《当代词综》研究
展开全部

节选

  《新文学评论(2015.2 Vol.4)》:  在历经数年的沉寂之后,轩辕轼轲再次回归诗坛,并以《在人间观雨》《广陵散》两部诗集作为记录时间的见证。也许,按照习惯的“知人论世”模式,轩辕轼轲依然会被某些读者视为某一类或某一群落的涛人,但反复阅读他的诗,就会发现有时候所谓命名会因为过于简单甚至偏颇而显得不那么重要。像一位怀揣语言利用的诗歌游侠,轩辕轼轲时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时而先锋、前卫,敢于孤军深入写作的腹地,并*终使他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个性鲜明且义令人难以捉摸。他的诗因其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表现力常常呈现出多重影像,为此,我们有必要以分解镜头的力式,讲述其幻化时的姿态。  一、“孤独的体验”及其有效展开  按照年代史的顺序,我们可以将“孤独的体验”作为进人轩辕轼轲诗歌的逻辑起点 阅读轩辕轼轲早期的诗,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孤独及其独特的表达方式。那里既有一个人的故事,也有一个人的喝彩,还有一个人的战争和一个人的思考……也许,在每次书写孤独时,外部世界环境会有所不同,但轩辕轼轲关注的只是“自我的世界”在《太精彩了》中,他曾以旁若无人的形式写出了精彩的发现以及发现时的孤单:“太精彩了/实在是太精彩了/我坐在地球这个冷板凳上/看这场超宽银幕的世界/忍不住率先鼓起掌来/却没有人响应//整个宇宙间/也就只有我这两只巴掌/像上帝的眼皮/眨巴了几下。”因为地球这个“冷板凳”空间过于厂阔,所以,轩辕轼轲的曲高和寡就有了别样的滋味。将孤独的场景无限放大之后,诗人在无限提升自己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无人呼应时的冷清。无人理解与无人喝彩有时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地,此情此景会在无形中强化自我意识,直至将孤独转化为具有启示意义的财富。而在《路过春天》中,那个“假仁假义”的“我”,曾“身上披满了青草”、”模仿着春天将自己装扮”,又在“混进了春天后”、“暗自偷笑”,“不料不依不饶的春风/大踏步地从背后追赶过来/一把撕去厂我的伪装/露出了那张//雪盖冰封的脸”。这里,不露破绽地“混进春天”,可以视为一种应对的策略。正如人们必将要经过季节的轮回、时间的流转,变化与发展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我”的内心是封闭的、隔绝的。相对如期而至的春天,“我”只是一个过客:“我”依然停留在冬天的世界,以至于必须要以伪装混迹于春天。没有更多交代前因后果,轩辕轼轲只是通过过程性叙述揭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状态。因为与众不同,那张冰封的面孔显得如此陌生、以不变应对改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那张冰封的面孔感受到诗人在叙述若干搞怪场景、捉迷藏游戏时的“含泪的笑”。这种孤独感透着寒意,带着裂解般的疼痛,其潜在的孤独感是直刺灵魂、深入骨髓的。“我”不想改变,为此不惜上演了一幕闹剧,轩辕轼轲将这一份孤独的体验赋予了戏剧化的场景,其浓重的自我意识体现于诗歌语境中的对立与反差。  ……

作者简介

黄永林,男,1958年8月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2004年起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研究会会长,《教育财会研究》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湖北经济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