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抗战文化地理学研究

四川抗战文化地理学研究

1星价 ¥28.5 (3.2折)
2星价¥27.6 定价¥8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00372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64
  • 出版时间:2015-09-01
  • 条形码:9787519003722 ; 978-7-5190-0372-2

本书特色

魏红珊、冯宪光、马晶著的《四川抗战文化地理学研究》从文化地理学角度研究抗日战争引起的中国政治地图和文化地图的变化,它使处于中国西南的四川成为战时大后方,赋予四川前所未有的中国文化中心地位,四川的地理空间和人文历史的优势承载了中国文化的重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谱写了中国现代文化历史的辉煌篇章。同时战争也改写了四川的文化地理面貌,给四川留下了若干抗战文化的历史遗址,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因子,使四川在抗战以后迄今的文化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地理学角度研究抗日战争引起的中国政治地图和文化地图的变化,它使处于中国西南的四川成为战时大后方,赋予四川前所未有的中国文化中心地位,四川的地理空间和人文历史的优势承载了中国文化的重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谱写了中国现代文化历史的辉煌篇章。同时战争也改写了四川的文化地理面貌,给四川留下了若干抗战文化的历史遗址,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因子,使四川在抗战以后迄今的文化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目录

导论:四川抗战文化地理研究的当代价值 一、当代地理学的文化地理学视野 二、四川抗战时期文化地理的形成和研究的意义 三、四川抗战文化地理的版图 **章 全国抗日战争战略态势及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根据地确立 **节 全国抗日战争战略态势 第二节 大后方的地理生态与抗战文化概述 第三节 四川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第二章 抗战时期四川文化区形成的空间移动分析 **节 抗战时期文化迁徙的地理分析 第二节 抗战时期四川文化区的总体概况 第三节 重庆文化区形成的空间移动分析 第四节 万县和江津文化副区形成的空间移动分析 第五节 成都文化区形成的空间移动分析 第六节 三台一绵阳文化副区形成的空间移动分析 第七节 乐山文化副区形成的空间移动分析 第八节 内江一自贡文化副区形成的空间移动分析 第九节 宜宾文化副区形成的空间移动分析 第十节 西康文化区形成的空间移动分析 结语 第三章 抗战时期四川文化区的地理生态分析 **节 重庆文化区的地理生态分析 第二节 成都文化区的地理生态分析 第三节 川中、川南文化区的地理生态分析 第四节 西康文化区的地理生态分析 结语 第四章 抗战时期四川文化区的文化活动与传播 **节 重庆文化区的文化活动与传播 第二节 成都文化区的文化活动与传播 第三节 川中、川南文化区的文化活动与传播 第四节 西康文化区的文化活动与传播 结语 第五章 抗战时期四川文化区的文化景观研究 **节 历史遗址建筑 第二节 纪念建筑 第三节 防空设施 结语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冯宪光,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文艺学、文艺理论、文艺美学。魏红珊,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