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杜威-布鲁姆斯伯里图书馆之教育思想

包邮约翰.杜威-布鲁姆斯伯里图书馆之教育思想

¥16.7 (6.0折) ?
1星价 ¥16.7
2星价¥16.7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168917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28
  • 出版时间:2016-10-01
  • 条形码:9787531689171 ; 978-7-5316-8917-1

本书特色

《约翰·杜威》深入地介绍一位世界知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教育理念和主要观点,对于人类文明、教育的发展以及为什么来到这里,杜威以他深邃的思考,尽可能浅显的文笔,为我们做了一次兼顾总结与展望的说明。也以新的视角重新衡量了教育家的思想、认知、建构、发展区间、阶段施教、批判性意识、提问式教育等名词,构成了西方教育家的核心观点,在近当代西方教育领域起着节点性的作用。杜威将哲学转向教育,落在实处。并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始终不渝地探索现代教育,构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约翰·杜威》一书隶属于《布鲁姆斯伯里图书馆之教育思想》系列丛书,本丛书含有10个分册,每个分册深入介绍一位世界知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主要观点,从新时代的客观诉求出发来重新阐释这些教育家的主张,也以新的视角重新衡量了这些教育家的思想。每一位教育家都可谓是他们所处时代的标杆,所处地域的教育学鼻祖,本书以批判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解读这些教育家的核心理念,不仅追忆了教育的历史,也指导了现在的教育发展。

内容简介

《约翰·杜威》作者理查德·普林(Richard Pring)以批判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解读杜威的核心理念,不仅追忆了教育的历史,也指导了现在的教育发展。
杜威从哲学转向教育,并且在理论上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始终探索现代教育,构建了实用教育思想体系。杜威在其漫长生涯中,一直坚持着“实践哲学”的理念,对教育提出批评及改革建议,既有教育的哲思,也作日常思索。他不甘心教育沦为“别的目的的附属物”。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杰罗姆·布鲁纳、杜威、福柯、保罗·弗莱雷、欧文、皮亚杰、卢梭以及维谷斯基,单从名字上看,就构成了西方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从希腊罗马时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18世纪的卢梭,19世纪的皮亚杰、杜威,再到20世纪的福柯与布鲁纳,每一位教育家的理念观点都堪称是西方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认知、建构、发展区间、阶段施教、批判性意识、提问式教育等名词,构成了西方教育家的核心观点,在近当代西方教育领域起着节点性的作用。中国的现代教育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体系与理念,从近代开始,中国就提倡西学,包括如今的教育体系都是*早由西方引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些教育鼻祖的理念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中西方的教育差异究竟怎样互相借鉴,约翰·杜威对社会变迁敏锐的判断,坚持着“实践哲学”的理念,让“虚无”更加清晰。 约翰·杜威从哲学转向教育,大胆对传统教育进行批判,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始终探索现代教育,构建了实用教育思想体系。

目录

丛书主编序言 1
序 3
前言 7
**部分 思想传记
**章 杜威其人及其生平、著作与遗产 3
第二部分 约翰·杜威教育思想评述
第二章 教育的目的 17
第三章 经验、理解、认识与探索 52
第四章 儿童中心教育 88
第五章 课程的逻辑与心理维度 107
第六章 社群与个人:民主与伦理 133
第三部分 哲学基础
第七章 实用主义:意义、真理与价值 163
第四部分 属于我们时代的教育哲学家丛书主编序言 1 序 3 前言 7 **部分 思想传记 **章 杜威其人及其生平、著作与遗产 3 第二部分 约翰·杜威教育思想评述 第二章 教育的目的 17 第三章 经验、理解、认识与探索 52 第四章 儿童中心教育 88 第五章 课程的逻辑与心理维度 107 第六章 社群与个人:民主与伦理 133 第三部分 哲学基础 第七章 实用主义:意义、真理与价值 163 第四部分 属于我们时代的教育哲学家 第八章 当下的问题与杜威的“回答” 195 参考文献 221 索引 228信息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这本书的重要性实难低估。理查德·普林(Richard Pring)用清晰、细致但不失全面的分析框架,阐明了杜威思想的性质及其复杂结构。普林认同杜威的诸种主张,尤其他对探索性质的阐释和所重视的兴趣,让广大师生有机会深入了解一位时常看似晦涩难懂的思想家。 ——休·绍克特(Hugh Sockett),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育学教授

作者简介

【英】理查德·普林(Richard Pring)英国牛津大学格林坦普顿学院教育系荣誉退休教授,目前在英国温彻斯特大学教书。作品有《教育的哲学》(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4)、《大众教育》(Education for All)(2009)、《教育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Education)(2005)以及《大众中等教育的生与亡》(Life and Death of Secondary Education for All)(2013)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