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现代化转型视域中的积极公民身份培育

现代化转型视域中的积极公民身份培育

1星价 ¥27.5 (5.5折)
2星价¥27.5 定价¥50.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408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16-10-01
  • 条形码:9787208140844 ; 978-7-208-14084-4

本书特色

本书所强调的积极公民身份培育,是围绕公民意识、公民德性、公民精神和公民价值准则等四个维度展开的。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字价值准则,既是我国积极公民培育的道德要求,更是测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公民身份构建实效性的标准。同时,本书还指出,发展社会组织、建设公民文化、加强公民教育、落实公民参与等则为积极公民身份培育提供了具体路径,为此作者强调,一是需要依靠专门的组织机构、社会团体作为平台。培育一个健全的社会组织,既是积极公民身份构建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有助于为积极公民身份的培育提供社会土壤。三是积极公民身份的践行,都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来实现。四是公民不只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更应当是通过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其中的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实践而被确证的身份。

内容简介

人的现代化较为重要的内容就是现代公民身份的培育,培养出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公民能力、公民行为等基本要素的人。本书所强调的积极公民身份培育,是围绕公民意识、公民德性、公民精神和公民价值准则四个维度展开的。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字价值准则,既是我国积极公民培育的道德要求,更是测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公民身份构建实效性的标准。同时,本书还为发展社会组织、建设公民文化、加强公民教育、落实公民参与等积极公民身份培育提供了具体路径。

目录

导论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先决因素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逻辑框架和结构安排
四、研究方法

**章 现代化:不可跨越的人类文明形态
**节 现代化的一般理论
一、经典现代化理论
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理论
第二节 中国社会现代化历程演进及主要特征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程演进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演进的特征导论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先决因素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逻辑框架和结构安排
四、研究方法

**章 现代化:不可跨越的人类文明形态
**节 现代化的一般理论
一、经典现代化理论
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理论
第二节 中国社会现代化历程演进及主要特征
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程演进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演进的特征
三、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

第二章 中国现代公民身份的转型
**节 公民及相关概念
一、公民的概念:公民不是什么?
二、“公民”与相近概念的界分:公民是什么?
第二节 公民身份的理论阐释
一、现代公民身份的一般理论意蕴
二、西方经典公民身份理念的三大主义之争
三、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民身份思想
第三节 中国现代公民身份的转型及构建目标
一、中国公民身份的演进与转型
二、中国公民身份转型的特点及成因
三、当代中国积极公民身份的目标

第三章 积极公民身份培育的维度
**节 公民意识培育
一、公民意识培育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公民意识的内在规定性
三、我国公民意识发展的历史轨迹及特点
四、我国公民意识培育的思维与路径
第二节 公民德性培育
一、德性及公民德性
二、公民德性形成的条件
三、公共理性是积极公民德性践行的关键
第三节 公民精神培育
一、公民精神的内涵
二、公民精神的构成
三、中国近代社会公民精神的缺失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现代公民精神培育的基本思路
第四节 公民个体价值准则培育
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内涵
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积极公民身份的基本道德元素
三、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积极公民的社会主义价值认同

第四章 积极公民身份构建的途径
**节 社会组织:积极公民身份培育的社会平台
一、中国社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组织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作用
三、激发社会组织在公民身份构建中的活力
第二节 公民文化:积极公民身份培育的社会土壤
一、文化与公民文化
二、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理论及其启示
三、当代中国公民文化建设的理论关注
四、当代中国公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公民教育:积极公民身份培育的社会渠道
一、公民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二、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现实困境
三、加强我国公民教育的对策探索
第四节 公民参与:积极公民身份培育的实践策略
一、公民参与的一般性理论
二、公民参与对于积极公民身份构建的意义
三、传统中国政治文化对现代公民参与的影响
四、我国公民参与中存在的问题
五、积极公民身份构建中提升公民参与能力的基本策略

第五章 我国公民身份践行典型案例评析
案例一:2005年深圳市民李红光“广告参政”
案例二:2007年厦门PX项目事件
案例三:2012年“上访妈妈”唐慧劳教案
结论:我国公民身份践行的特点

结语 全球化视域中的公民身份再探索
参 考 文 献
后记

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先后在《哲学动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思想教育研究》、《公安教育》、《公安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