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孤帆远影:陈岱孙与清华大学
读者评分
5分

孤帆远影:陈岱孙与清华大学

1星价 ¥20.2 (3.6折)
2星价¥20.2 定价¥5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Shi***(三星用户)

内容十分丰富,值得入手一阅

2024-04-17 09:12:29
0 0
597***(三星用户)

陈先生与清华、北大往事。

2021-04-03 10:19:2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3013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1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100130134 ; 978-7-100-13013-4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我国一代经济学大家、教育家、著名学者陈岱孙先生前半生的传记,记述了陈岱孙先生与清华大学联系紧密的逾三十年(1918—1952)的人生经历。
陈岱孙先生与国立清华大学及前身清华学堂渊源深厚。他学习于此,并由此出洋留学;后从教于此,治学治校经年。除了教职身份,他也是清华大学教授治校体制的代表人物。
陈岱孙与清华大学共同经历了驱逐校长风波、抗战时期的学校南迁、西南联大的艰苦创建、抗战胜利后的复校、新中国成立后的院系大调整等重要事件。
在这本传记中,展现了一位大家面貌生动、风骨清峻的风采,也使读者切身体会动荡时代中学界中坚为国家兴盛、教育繁荣所付出的艰辛。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一代经济学大家、教育家、清华大学著名学者陈岱孙先生前半生的传记, 记述了陈岱孙先生与清华大学联系紧密的逾三十年 (1900-1952) 的人生经历。

目录


作者前言

**章 青青子衿(1900-1918)
庚子年
父系家世
母系家世
末代旧学生
半途出家的新学生
考清华去
外面的世界(之一)

第二章 行胜于言(1918-1920)
北京城外清华园
学校里的事儿(之一)
外面的世界(之二)
运动了
校长(之一)
日晷
启程

第三章 游必有方(1920-1926)
新大陆
梦到她
金钥匙
波士顿少年
陈岱孙博士
欧洲之旅
吾校庄严(之一)
同学们

第四章 翻云覆雨(1927)
近乡情怯
多愁多病
学校里的事儿(之二)

第五章 教授治校(1928-1937,上)
家住清华园(之一)
陈岱孙教授(之一)
校长(之二):从罗家伦到梅贻琦
吾校庄严(之二):清华大学1936年度教职员一览表

第六章 白银年代(1928-1937,下)
忙碌的假期
家住清华园(之二)
外面的世界(之三)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别时容易见时难

第七章 刚毅坚卓(1937-1946)
痛南渡辞宫阙
驻衡湘又离别
“长征”
何枝可依
陈岱孙教授(之二)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
吾校庄严(之三)
此恨绵绵
陈岱孙主席
关于西南联大的另类记载

第八章 物换星移(1946-1949)
犹厌言兵
蹉跎岁月
雪上加霜
船长走了

第九章 曲终人散(1949-1952)
新政
大学之道
调整
改造
孤帆远影碧空尽

后记
陈岱孙学术年表
参考文献·致谢
展开全部

节选

《孤帆远影:陈岱孙与清华大学》:
  考清华去
  民国七年(1918年)春,陈岱孙查阅了当时全国差不多所有高等院校的章程和招生简章,*后选定清华学校、北京大学、金陵大学(南京)、东吴大学(苏州)、圣约翰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上海)为投考对象。
  当时我国并未实行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而是由各高等院校分别各自招生。为了方便考生应考,各校在考期上似乎有某种默契,尽量地错开,考生也尽量多参加几个学校的入学考试,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或者,倘若为一个以上的学校所录取,还可以增加选择的机会。上海之外各高校的入学考试,除了在其本部所在地设考场外,大都在上海另设一考场,这是由于此地交通便利,易于吸收生源。
  陈岱孙按照选定的几所学校考期的先后,为自己排出一张应考表。清华学校在6月中旬,为各校中*早。他从福州坐海船到上海,考期大约四天,考完后即回福州,因为其他各大学的入学考试都要晚至七八月份才举行。
  自从清宣统元年(1909年)起,美国开始向中国按期退还庚款,相应地,清政府外务部、学部联合奏请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肄业馆。游美学务处是一个管理机构,“专司考选学生、管理肄业馆、遣送学生及与驻美监督通信等事,并与美国公使所派人员商榷一切”。学务处专设游美学生监督,管理在美留学生,安置学校,照料起居,稽查功课,收支学费。肄业馆则是一所功能单纯的留美预备学堂,“专为已经选取各省学生暂留学习”。
  留美学生名额是根据当时各省实际负担庚子赔款的数额按比例分配。每个省每年从五六名到十余名不等,江苏、浙江、四川人数较多,江苏*多,有二十六名;甘肃、贵州、云南、新疆等省的名额很少,而新疆则少到每隔几年才轮得一名。
  大清朝*后三年(1909~1911),中国向美国派出前三批留学生,每年一批,**批四十七名,第二批七十名,第三批六十三名,计一百八十名。录取前三批时,肄业馆尚未开张,所以一待录取便直接送走,他们被清华称为“史前期校友”,当中有金邦正、梅贻琦、张子高、秉志、赵元任、张彭春、竺可桢、胡适、杨光弼、虞振镛等人。
  游美肄业馆馆址位于京城西北郊的清华园,原计划于宣统二年(1910年)秋季开学,但由于馆舍不能按时完工,延至年底开始招考入读学生,来年春季开学。
  肄业馆学额五百名,学制八年,初等科(后改称中等科)四年.高等科四年。前六年相当于中学的六个年级,高等科三四年级则相当于大学的一二年级。
  高等科分为文科、实科(理工科的旧称),教授美国大学一二年级的必修课。
  便在此时,当局者意识到,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游美肄业馆的性质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学堂的设计规模远远超出了仅为留美而预备的初衷,而根本就是一所准大学了。庚款总有花光的一天,学堂则是百世的基业。念及此节,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字子廙,山东单县人,187l一1923)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向学部、外务部呈文,请求将肄业馆更名清华学堂,不出一个月,学部回文核准。
  宣统三年三月十三日(1911年4月11日),外务部、学部联合奏请清华学堂订章开学,朱批:“依议,钦此”。四月一日(公历4月29日,星期六),学堂正式开张。此后,清华定每年4月的*后一个星期日为校庆日,到2011年4月24日,清华已满整整一百岁了。
  开学后不久,国家改朝换代。好在以清帝逊位以及优待条件生效为标志,辛亥革命总体上是一次我国史无前例的政权和平交接,国内大部分事业得以庚续。
  清华学堂既立,游美学务处便已完成历史使命,再无存在之必要。民国元年(1912年)5月,外务部、学部联合宣布裁撤游美学务处,其一切职权归清华学堂。又过半年(外务部已改名外交部,学部已改名教育部),根据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学堂“监督”改称“校长”。
  根据我国历来的“条块式”行政管理模式,清华学校在“业务”上“归口”教育部管理。不过,由于庚子赔款首先是个外交问题,外交部掌握着美国退还的款项,自然牢牢控制了清华的财务权、人事权。随着游美学务处的裁撤,清华顺势改为由外交部专辖。
  陈岱孙于民国七年(1918年)年初从英华学校毕业后,在家忙了半年,除了备考,还要按照清华的要求,准备一些此前闻所未闻的申请材料。那段时间里,陈岱孙常想,远在天边的北京是个什么样子,京城里的人们又都在做些什么呢?
  ……

作者简介

刘昀,陈岱孙先生后辈亲属,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曾编写《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作者为写作此书,收集和利用了大量资料,其中包括陈岱孙先生的私人相册和文档等原始资料。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