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神丶我们的故事:沙漠著绿.王文彪治沙团队的故事

中国精神丶我们的故事:沙漠著绿.王文彪治沙团队的故事

1星价 ¥9.8 (3.9折)
2星价¥9.8 定价¥2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79760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3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537976091 ; 978-7-5379-7609-1

本书特色

王文彪自20多年前走进库布其沙漠,出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开始治沙,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今,他带领自己的亿利团队,沿黄河南岸种树建起240多公里的防风固沙锁边防护林带,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中实现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在环境与发展的现代观念促进下,创造了人类阻止和战胜沙漠的奇迹,其伟大的创造奇迹在中国和全世界都产生了积极巨大的影响,受到关注和表彰。这种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不躲避,不屈服,顽强鏖战,勇于探索和创新实践的精神,这种通过科学的行动变灾害为发展机会并实在地获取巨量财富的现象,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榜样力量和楷模表现,非常值得给予彰显描绘。 唐哲著的这本《沙漠著绿--王文彪治沙团队的故事》用报告文学的形式描述了这位治沙英雄的真实故事。

内容简介

作品生动描述了王文彪带领自己的治沙团队,沿黄河南岸种树建起240多公里的防风固沙锁边防护林带,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中实现绿化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的扶贫攻坚故事。这个治沙团队创造了人类阻止和战胜沙漠的奇迹,受到关注和表彰。这种在沙漠面前,不躲避、不屈服、顽强鏖战、勇于探索和创新实践的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对青少年来说,学习这种精神,就是要少年立志,奠定一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目录

**章 英雄莫问出处
消失的朔方古城
童年的沙拌饭

第二章 家世与家风
“孝”字代代传
严父“孝经”

第三章 **个吃螃蟹的人
时代的选择
鸿鹄之志

第四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下马威
五块钱治沙

第五章 一条生命之路
书记的体验
**条穿沙公路
事在人为

第六章 沙漠经济学
梁外甘草
寻找机遇

第七章 为黄河织一条绿飘带
执拗的骆驼
人生格局

第八章 慧眼识珠
古老传说
新的传说

第九章 胡杨精神
凶险的遭遇
精神的力量

第十章 不忘初心
“有点甜!”
告别老盐场
让沙漠变成金窝窝

第十一章 科学的途径
水冲造林
实践出真知
沙漠里走出个科学家

第十二章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沙漠中的一只虎
有绿色就有希望
细节决定成败
前仆后继

第十三章 守住底线
出离愤怒
底线

第十四章 牧民新村
种树到家
业余设计师
家乡的事也要做

第十五章 天堑变通途
往事并不如烟
亿利黄河大桥

第十六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家乡的孩子们
夙愿成真

第十七章 和谐共生
仙鹤归来
格桑花开
师法自然

第十八章 功夫在诗外
坚持读书
读书和实践
学海无涯

第十九章 报效祖国
攻克苦咸水
构筑绿色长城
治沙扶贫在路上

第二十章 为人类破题
向希拉里·克林顿推销
二十年后的邀请
巴黎气候大会
国际沙漠论坛
展开全部

节选

  《沙漠著绿:王文彪治沙团队的故事》:  小男孩蹲在地上,专注地盯着面前的一株小草。  那是一株刚刚发芽吐绿的小草。嫩绿的新芽,一抹青色在淡黄色沙地的衬托下,格外娇小柔弱。  “小草有什么好看的?你蹲了那么久!”母亲说。  “小草会长,还会有‘兄弟姐妹’,长啊长啊,沙漠里就到处都是小草了。”“傻孩子,沙漠里怎么会长出那么多草呢?风一吹,沙子就把它们吞没了。”母亲拉起小男孩,“回家吧,妈妈今天做了你*爱吃的饭!”他们的身后,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株初生的孤零零的小草,很快被埋在淡黄的沙漠里……在库布其沙漠南沿,距离黄河南岸不到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杭锦淖尔村。这里地势低凹,村庄四周是成片的盐碱地,相较于贫瘠荒凉的沙漠,还勉强能种些玉米、小麦、向日葵等。远远望去,一层稀薄的绿色,就是庄户人赖以为生的全部希望。  王文彪就出生在这个普通的村落。  母亲端上来一碗热腾腾的糙米粥。虽然没一丝荤腥,仅几片野菜,但大米的浓香令人垂涎。平常日子,王文彪家只能靠玉米、高粱勉强维持生计。这碗糙米粥,已经非常难得了。  王文彪大口大口吃着,突然有点牙碜。  吐出来,是一粒沙。  他继续埋头大吃,很快见到碗底,这才发现落着一层细细的沙子。  并不是母亲粗心大意,让沙子混进米粒的队伍。  粥里有沙,面条里有沙,菜里有沙,对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来说,一点都不稀罕,大家都习惯地戏称这叫“沙拌饭”。  贫苦的农牧民不缺少幽默细胞,他们也会苦中作乐。  沙无味,碜牙,沙却无处不在。  米粒香,沁心,米却无地可种。  沙漠里长不出草,更长不出庄稼。  沙漠滋生贫困与绝望。  一天,邻居家炖鸡肉,肉香四溢。正在玩耍的王文彪,像猫嗅到了鱼的味道,闻香而来,站在邻居家的院里,久久不愿离开。  那年月,大家都很穷,根本吃不上牛羊肉,炖只鸡也很稀罕。  “走,回家妈给你做好吃的。”母亲来拉他。  “我现在就想吃!”母亲好说歹说,王文彪仍不愿走。  母亲有些尴尬,伏在王文彪耳畔小声说:“别人家的东西,咱不能吃!”“我闻一闻,没吃!”“孩子,咱人穷志不能短!”母亲强忍眼泪,狠心地把他从邻居家的院里拽出来。  沙,是王文彪童年印象*深的东西。  从有记忆开始,沙子就和他朝夕相伴了。  睁开眼睛,面前是沙;闭上眼睛,梦里是沙。衣服褶子里总藏着沙,轻轻一弹,扑簌簌地往下掉,更别说吃饭时那碗底的沙了。每天开了门出去,基本上全是沙尘,人人都灰头土脸。在那时的库布其,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风起时,一张嘴就会被灌一嘴沙,“咯咯”往外吐,眼泪也会被呛出来。  有一次,王文彪一觉醒来,发现家门口被厚厚的沙堵住了。父亲和母亲费了很大劲,才把门打开。  “妈妈,这么多沙从哪里来的?”母亲说:“从天边刮来的。传说有一个脾气暴虐、喜怒无常的沙魔王,他发怒时吹一口气,就能把沙吹得铺天盖地,满世界都是。”“为什么不把沙魔王赶跑?让它滚得远远的,永远离开我们!”母亲摸了摸王文彪的脑袋:“等你长大后,有了本事,就赶跑它。”王文彪对沙漠充满了好奇。  一天早上,他独自向沙漠深处走去。走了很久,一阵风起,沙粒“嗖嗖”作响,他驻足回头,发现自己踩在沙上的脚印不见了,周围全是金黄色的沙漠。  家在哪里呢?王文彪迷路了,在沙漠里拼命地走啊走啊,却怎么也走不到沙漠的尽头。  父亲和母亲急得到处找。  村子周围都找遍了,还是不见他的身影。母亲猜想,儿子可能是进了沙漠。她一边踉踉跄跄前行,一边扯着嗓子大声呼唤。  天渐渐黑下来,库布其沙漠的夜空,繁星点点。  王文彪饥肠辘辘,口渴难耐。他仰望着天上的银河,渴望能滴下几滴水来,润润自己干裂的嘴唇。他头脑昏沉,双腿发软……这时候,远处传来了母亲的呼唤。  ……

作者简介

  唐哲,笔名亦农,1971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知名文化学者,作家。冰心儿童图书奖、《小说选刊》长篇小说奖、首届“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第六届科幻星云佳少儿图书奖获得者。现居北京。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少年探险系列《龙迹》、《功夫女生》、《怪兽星球》,“三人组”幻象励志系列《兵马俑密码》、《一号追杀令》、《仙家奇兵传》、《网络大营救》、《神探狗嘟嘟》,以及小说集《因为有爱》、百年百部经典故事之《大雨寻亲》,和《好爸爸教出好作文——作家爸爸的作文经》等40余部,以其好看、好玩、好读的创作风格,深受小读者追捧和热议。作品曾入选各种选本,多部图书被中国现代文学馆、美国新泽西州立学院图书馆收藏,并被译成英文风靡海内外。《棋杀》、《朗读的心》、《狼变》等文章被收入多省中小学语文教材。    李炳银,陕西临潼人,197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国报告文学》主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