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突.犯罪与秩序建构-张荆教授犯罪学研究甲子纪念文集

冲突.犯罪与秩序建构-张荆教授犯罪学研究甲子纪念文集

1星价 ¥71.3 (7.2折)
2星价¥71.3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4888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42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513048880 ; 978-7-5130-4888-0

本书特色

本书为作者犯罪学研究的论文和杂文的作品集,全书将内容归纳为六部分:*部分犯罪的社会因素研究;第二部分犯罪学理论与研究思考;第三部分社会秩序与社会秩序研究;第四部分未成年人保护与青少年犯罪与研究;第五部分监狱矫治与社区矫正研究;第六部分实地调查与研究报告。

内容简介

作者在社会学、犯罪学方面很有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录

序言 代序 **部分 犯罪的社会因素研究 急剧的社会变迁·社会整合与犯罪(1988) 经济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犯罪问题(1998) 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再度兴起的原因与对策研究(2006) 都市化与犯罪率同步增长的原因分析(2010) 影响中国犯罪率攀升的六大关系研究(2011) 卖淫女性被害及社会保护研究(2012) 论制度环境差异与企业家犯罪类型的差异(2014) 【杂文】浅论黑社会与黑色经济(2012.1) 【杂文】中国的家庭病了吗(2012.7) 【杂文】贫富差距扩大与犯罪增长高度相关(2012.12) 【杂文】恶性凶杀案件折射社会冲突(2011.12) 第二部分 犯罪学理论与研究思考 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剖析犯罪原因(1984) 犯罪学冲突理论的研究与评价(2005) 中国犯罪学研究历程中的庆幸与遗憾(2013) “恢复性司法”的颠覆性价值(2013) 社会学视角下的犯罪生物学评价(2013) 异质文化冲突中的犯罪现象研究(2014) 弱势群体犯罪及其政策反思(2014) 【杂文】中国犯罪学的批判与梳理(2011.7) 【杂文】中国社会治安黄金期的原因新发现(2012.2) 【杂文】艾绪强的杀人“心结”与农民工的心理冲突(2012.2) 【杂文】法律绕行伦理底线(2012.3) 【杂文】职业盗窃与职业销赃的犯罪链(2011.12) 【杂文】化学阉割与环境改善的性犯罪治理(2014) 第三部分 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研究 中国社会秩序报告(1991) 从社会变迁的视角看北京社会治安六十年(2008) 中国维稳现状·挑战与策略选择(2011) 公共安全问题突显的原因与对策研究(2012) 社会变迁中的我国群体性事件状况与国家治理研究(2014) 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安防控(2014) 日本社会治安管理机制与犯罪防控体系的研究与思考(2015) 社会治安防控法治化中问题、挑战及对策(2016) 【杂文】大治安与小治安(2011.10) 【杂文】城市化推进中的个性化社区建设与犯罪防控(2011.10) 【杂文】中国的“天眼工程”与英国的“零容忍”改革(2012.4) 【杂文】宪法好使——异国他乡对话警察的治安管理(2012.8) 第四部分 未成年人保护与青少年犯罪研究 重新认识我国青少年犯罪发展变化的阶段划分问题(1986) 中国青少年社会问题研究(1989) 日本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模式研究(2005) 未成年人社会福利与犯罪预防(2013) 【杂文】泸州“父债女还”事件不宜提倡(2011.12) 【杂文】校车之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之痛(2011.12) 【杂文】“未成年人不宜观看”标示的现实意义(2012.1) 【杂文】城市化不能把乡村的孩子们丢下(2012.6) 【杂文】李某一案件不应承载太多(2013.3) 第五部分 监狱矫治与社区矫正研究 试论对罪犯改造工作的科学化(1987) 日本社区矫正“中途之家”建设及对我们的启示(2011) 北京社区矫正模式特色与问题点分析(2013) 中日两国社区矫正制度建设比较研究(2016) 【杂文】“二八定律”与抑制重新犯罪的社会担当(2012.9) 【杂文】去“标签化”:预防重新犯罪的价值所在(2012.12) 第六部分 实地调查与研究报告 天津市流失生与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1983) 社会应当重视对劳改释放人员的接续教育(1985) 豫北棉纺厂治理犯罪问题的调查(1986) 犯罪学视角下的永城经验研究(2011) 【杂文】白领犯罪与街头犯罪的不同研究路径(2013.2)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荆,法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法律系教授、主任,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亚洲犯罪学会常委、中国犯罪学会常务理事、团中央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
曾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青年研究》副主编。1992年作为访问研究员赴日本交流,后考入日本著名的一桥大学法学研究科,2002年获法学博士。2003年回国执教。
主要代表著作有《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与犯罪》、《在日外国人犯罪》(日文版)、《国家行政效率之本—中日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合著)、《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合著)《海外社会治安管理机制研究》(主编)、《海峡两岸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研究》等,学界较有影响的论文有“急剧的社会变迁·社会整合与犯罪”、“影响中国犯罪率攀升的六大关系研究”、“日本社会治安管理机制与犯罪防控体系的研究与思考”、“中日两国社区矫正制度建设比较研究”等。著作《在日外国人犯罪》一书曾荣获2005年度第六届菊田犯罪学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