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处还乡:一个时代的真相
读者评分
4.9分

无处还乡:一个时代的真相

1星价 ¥48.0 (6.4折)
2星价¥48.0 定价¥75.0
商品评论(22条)
ztw***(三星用户)

很好很喜欢

2021-12-02 20:07:03
0 0
ztw***(三星用户)

不错的图书

这套书的书页泛黄了,其他都还好。

2021-11-29 13:34:5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4033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2册(565页)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559403377 ; 978-7-5594-0337-7

本书特色

“金熊奖”*佳影片提名《天才捕手》主人公;托马斯·沃尔夫传世经典;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名利场,天才陨落后的璀璨回光;寻找人性沼泽里的救赎之路,一部悲喜交融的长篇遗作! ★托马斯·沃尔夫的小说充满活力,可以毫无愧色地和我们的*佳作品媲美。 ★沃尔夫不仅对自然世界十分关注,而且还经常将人物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加渲染。 ★沃尔夫对完美的小说艺术形式绝非漠然,但他深信浓烈的感情会生成与之相匹配的艺术形式。这种完全自我的表达方式,*终会自然成为完整的,充分的艺术表现手段。 ★沃尔夫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使个性化的长眠在读者心中产生联想,继而成为普遍经验的一瞬。

内容简介

  1929年、姨妈芒离世,乔治·韦伯回乡奔丧。姨妈的去世,使他与故乡失去*后一丝维系。不久,处女作《群山之冢》出版,乔治一举成名。但这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作品因无意揭示家族真相,乔治陷入亲朋各方责难的洪流,再也不能回家。这期间,他逐渐发现,1929年经济大萧条阴影下,人们隐藏的的恐惧、脆弱,以及自我欺骗。才是真正的美国悲剧。1936年3月,第二本书出版后,乔治在德国受到热烈的欢迎,却也察觉到名利的虚妄、希特勒及其纳粹派系的蔓延。在他看来,“希特勒主义”代表着人类向贪婪、强权文化的回归,而它们从来都是人类的敌人,让人们无处还乡,失去自由。

目录

上部
**章 返乡
第二章 杰克的世界
第三章 结束与开始

下部
第四章 公正的美杜莎
第五章 流亡和发现
第六章 黑暗的弥赛亚
第七章 风起水涌
展开全部

节选

  《无处还乡:一个时代的真相》:  他刚刚返回纽约不久,文学经纪人鲁鲁·斯卡德就激动地给他打电话。詹姆斯·罗德尼出版有限公司对他的书稿颇感兴趣,出版社的著名编辑福克斯豪尔·爱德华想与他谈一谈。当然,你根本没法预料这种事,但是一旦有了机会,*好还是抓住为妙。他会马上去见爱德华先生吗?  当乔治前往小镇的时候,他不停地告诫自己用不着盲目乐观,有可能什么都得不着。以前不就有出版商曾说过那本书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吗?那位出版商甚至在信中写道——当然他拒绝的言语已经深深印在乔治的脑海里了一一“那部小说的形式与你的个人才华不相适应”。同样是那部书稿,他一句话都没有改过,也没有删减过一个字。虽然埃丝特与斯卡德小姐曾经暗示说这部小说太长了,所以没有哪位出版商愿意接受,但他还是固执地拒绝对其进行修改。他坚持这本书要么原封不动地出版,要么就干脆不出版。他把书稿留给了斯卡德小姐,然后就独自去欧洲了,他对她找到出版商并不抱多大的希望。  在国外期间,一想到那部书稿,他想到自己多年的辛苦,想到因书稿而度过的不眠之夜,想到自己胸中的崇高期待,就会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他竭力不去想这些,觉得一切都不顺,认为自己也不够出色,他所有的远大理想、追逐名利的梦想现在都成了自吹自擂的大话。他心想自己就跟众多学校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师一样,他曾经离开这个公用文化学校,等假期结束时他又再次返回,在那里讲授英语作文。他们经常谈论自己所写的或者准备要写的伟大书籍。因为他们同他一样,都在竭力寻找某种渠道来逃避教学、阅读作文、评改试卷、努力激发平庸学子产生思想火花等枯燥乏味的重复工作。他在欧洲待了将近9个月,在此期间没有得到斯卡德小姐的任何音信,所以他对某种不祥的预感早就做出了判断。  但现在她却说罗德尼出版公司的人对他的书稿有兴趣。哎,他们在那部书稿上已经花了不少时间。那么她所说的“感兴趣”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他们或许会告诉他,经过一番认真仔细的审稿,他们从书中发现了某种才华的痕迹,如果加以适当修改,该书是可以出版的。他听说出版商们有时候会用挑剔的眼睛看待这类书稿。他们往往会花很多年的时间来观察和培养有才华的作者,并给予他一些必要的鼓励,以使他们怀有希望并对自己的未来抱有信心。但是这样做的前提当然是在书稿被拒绝后依然继续写下去,直到有一天他能“找到自我”。哼,他已经表明自己不是他们眼中的笨蛋!他绝不会在眨眼间暴露自己的失望,他什么错误都没有犯过!  如果那天早晨,站在街道拐角的警察注意到一位奇怪的年轻人站在詹姆斯·罗德尼出版公司门前的话,他永远都想不到这位青年竟会为即将到来的会面心存激烈的斗争。如果该警察注意到了他,他很有可能会满怀疑惑地仔细观察他,困惑自己是否应该走过去阻止一起重要案件的发生,困惑自己该不该同那位年轻人搭个话然后同他聊一聊,直到救护车到来把他带到伯勒屋接受观察。  因为那个年轻人疾步朝那座建筑物奔去的时候,紧皱着眉头,脸色很严肃,嘴巴闭得紧紧的。在他还没有穿过大街,正站在出版公司大楼前的路边时,他的脚步摇摇晃晃的,接着便停了下来,开始朝四周张望,好像他不知道自己打算干什么似的。然后,他又迫使自己朝前走,但这时,他的样子看起来很迷惑,步态也不稳,好像他的腿很不情愿听从意志指挥似的。他猛地向前冲过去,然后又停了下来,接着又朝着大门猛冲过去,快到大门跟前时却又犹豫地停了下来。他面对着大门站了一会儿,双拳紧握,然后又松开了。过了一会儿,他满怀疑虑地朝四周张望着,好像感到有人在周围注视着自己似的。*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将双手塞进口袋深处,坚定地转过身,朝那扇门走了过去。  这时他慢慢地走着,嘴唇比先前闭得更紧了,他的脑袋僵硬地耷在肩头,好像要通过锁定正前方某个物体来确定自己行进的路线似的。但经过那里的时候,看见门口和展示窗的两侧都堆满了各类书籍。他用眼角快速地扫视了一眼,犹如一个试图弄明白大楼里发生了什么却不想让路人觉察到他行动的间谍。他一直走到大楼的尽头然后转过了身,接着又走了回来。当他再次经过出版公司时,他一直昂着头,并透过眼角悄悄地环视着。就这样,在大约一刻钟或者20分钟的时间里,他一直不停地重复着这一古怪的运动。每次走近大门时,他都会犹豫地侧转身体,似乎要走进去了,但却跟先前一样突然走开。  ……

作者简介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Clayton Wolfe,1900-1938),20世纪美国小说家。1900年生于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毕业于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在哈佛大学获得剧本写作硕士学位,后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创作于大萧条时期的作品描述了美国文化的变化和多样。1938年沃尔夫去世后,威廉·福克纳将他列为他们那一代作家,而将自己列在了沃尔夫的后面。“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也将沃尔夫视为自己的文学偶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