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人文中国十三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30128974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2页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301289747 ; 978-7-301-28974-7
本书特色
《润物无声——人文中国十三讲》从文学艺术、文化历史、新闻传播等专业课程中提炼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有效教学载体,从文化、历史、伦理等视角切入,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当今中国文化的活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对读者进行理想、信念等精神指引,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书十三讲包括:“山水诗词中的‘自然’情结”“唐诗金曲排行榜”“乡土中国与鲁迅的启蒙——以《阿Q正传》为中心”“沈从文小说与中国儒道人格理想”“汉字文化例说——从汉字构形看汉字文化蕴涵功能”“中国古代文化产业的历史脉络” “从抒情到叙事:中国传统文学结构的衍变”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国家相册: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新媒体时代的交往革命”“民以食为天: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略讲” “先秦文献中的传播伦理与沟通智慧”“‘孝’的文化诠释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内容简介
《润物无声——人文中国十三讲》的十三讲内容在选题上紧扣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并涉及当下热门话题,重新对读者进行价值教育。
目录
第二讲 唐诗金曲排行榜
第三讲 乡土中国与鲁迅的启蒙:以《阿Q正传》为中心
第四讲 沈从文小说与中国儒道人格理想
第五讲 汉字文化例说:从汉字构形看汉字的文化蕴涵功能
第六讲 中国古代文化产业的历史脉络
第七讲 从抒情到叙事:中国传统文学结构的衍变
第八讲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第九讲 “国家相册”: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
第十讲 新媒体时代的交往革命
第十一讲 民以食为天: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略讲
第十二讲 先秦文献中的传播伦理与沟通智慧
第十三讲 “孝”的文化诠释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后记
作者简介
范玉吉,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文学、新闻传播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4.1¥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性心理学
¥19.7¥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语文闲谈
¥12.2¥29.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4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