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术专著,有些内容有失水准,而且纸张质量不好。
第46页,“(北京平谷区平谷镇轩辕黄帝庙、轩辕黄帝陵,俗称轩辕台)1992年年10月,经专家实地考察确认该轩辕陵即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作为一本专业书籍,有这样的话语又没有给出引文和出处,真是大失水准。看到这里我都看不下去了。另外,这本书选用的纸张质量确实不太好,四十多块钱买这本书真不值。
- ISBN:978710113179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84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101131796 ; 978-7-101-13179-6
本书特色
1.燕国是先秦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燕国是姬姓周朝分封在北部边陲的一个弱小的诸侯国,存世八百余年,*后灭于秦。燕国现存史料稀缺,地处边陲,地理环境复杂,古国与古族汇聚互动,其历史文化研究是复杂的学术工程。本书即是在传世文献基础上,利用出土文献与考古资料,试图复原两三千年前的燕国历史文化风貌。
2.广阔时空界限与立体视野,纵向与横向构成“整体史”研究。
利用文献和考古资料,向上溯及燕地史前史,往下追踪至秦末汉初。“纵向”详尽论述了燕国从开国到灭亡的历史,“横向”细致梳理了燕国经济、政治、古族与古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与史载人物,在现有可资利用的成果基础上,*程度再现了燕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3.历史学与考古学、古文字学相互资证,民族学与人类学资料相互发微。
充分吸收近年来所公布的新资料和推出的新成果,利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相互资证并发微,或修正错讹,或推出新解,或仅备一说,谨遵“多闻阙疑”的治学传统。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二重证据法”,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与考古资料,纵横开阖地论述了燕国八百余年(公元前11世纪中叶-公元前222年)的历史文化,全方位地揭示了“燕国历史文化”的种种内涵。纵向而言,举凡燕地的“考古学文化”(西周封燕之前)以及燕国本身的历史(开国、发展、强盛、衰落及灭亡),都巨细无遗尽入彀中;横向而言,举凡燕国的经济、政治、古族与古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史载人物,都有细致入微的叙述与讨论,令两三千年前的燕国跃然纸上。
前言
彭华的《燕国八百年》一书即将付梓,殊觉欣喜。这部书*初的基础,还是多年前作者随我读硕士研究生时的学位论文,唯当时论文的规模和深度都不能与现在完成的稿本相比。嗣后,作者始终未放弃对这一课题的关注,经多年不懈的继续研究和修补、加工,终于做成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在叙述与评论上均有新意的燕国史新作。这是很值得祝贺的,并且可以相信,作为先秦时期区域史研究的一项新的成果,本书将会受到学术界同行们的关注和欢迎,并对中国古史研究有其贡献。
在近代学术史上,对于燕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若以成果之数量论,或逊于对中原其他一些地区的研究,但在整个中国古史研究中仍然有重要地位,受学者们高度重视。如本书《绪论》已指出的,王国维先生1919年发表《北伯鼎跋》一文,提出“邶即燕”的著名论点,便可看作是近代燕国史研究之滥觞。而在王国维之后,一代又一代古史学者,在对整个古代文献研究和对地下资料发掘与整理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基础上,对于燕国史研究也有全面和重要的推进。现在应该说燕国史研究已开始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其标志便是已有一些具有较高水准的燕国史著作问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1995年出版的陈平先生所著《燕史纪事编年会按》一书。是书采撷先秦至明清典籍一百四十余部,几乎将关涉燕国历史的文献资料收罗殆尽,而其按语亦多“富于启发性的新观点”(李学勤先生为该书所作“序”语),是燕国史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项成果。书既出,陈平先生以大作见赠,我向视为珍宝;后为彭华借去参考,应对本书的撰著有所助益,使得在陈先生《燕史纪事编年会按》问世二十余年之后,又由更年轻的学者提出了一项既吸收前人成就,又反映了二十余年来燕国史研究的新进展和大量新资料,并具有自身特点的新成果。这正好表现出燕国史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的喜人势头。
作为先秦时期区域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如同对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一样,燕国史研究对于整个中国古史研究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对古代燕地历史的探索,它对于说明古代中国整个历史进程都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要真正准确和全面地认识古代中国历史的整个进程,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各个地区发展上的关系,而尤其在认识中国早期历史的进程时是这样。
近数十年来人们对于古代中国的真实情况有许多非常重要的新的认识。其中包括对于中国历史开端期各地在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上的状况,有赖于中国新石器考古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人们了解到,当时在分布于幅员极其辽阔的地域上的不同区域内实际上存在着远不止一支,而是众多支有着较高甚至很高发展程度的文化与社会单位。众所周知的南方的良渚文化和北方的红山文化所代表的人群就都属于这样情况的一些例子。这似乎表明,在中国历史的*早期,至少在理论上,应该不止一个地区具有向较高文明程度发展的潜势和基础。这恐怕也就是学术界很长时期以来许多人主张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论”的原因。当然,事实上,古代中国之*终进入以形成国家制度为标志的文明发展阶段,还是同中原地区的某些文化与社会单位的历史有关,也就是同所谓“三代”的历史有关,这也是不容否认的。所以应该说,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论”有其真理性,还不等于能够将所有不同地区在古代发展上的内容、作用和意义都同等看待。如果把这些情况都同等看待,所描绘出来的古代历史的进程很可能反而会失真。但反过来,也必须看到各个不同地区早期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对于所谓“三代”历史的*终形成所起的作用。换言之,在古代中国,中原同其他地区在发展上的关系及其演变,对于当时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要合理地说明和解释古代中国早期历史进程的真实内容及其原因,就必须认真考察与分析这些关系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种解释和说明中*终回答为什么在众多早期文化与社会单位中,中原的某些文化与社会单位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主线,而这是理解这一进程的内在动力与逻辑的一个相当关键的要点。当然,要做好这种考察和分析,研究者的视野不仅涉及历史开端期的远古时期,整个“三代”历史都是有关的。像彭华所做出的《燕国八百年》这样的研究,尽管只选取了古代一个有关的地区为论述对象,但其研究和论述的整个框架都使它恰好成为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上述问题的有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阶段对于古代中国历史进程复原与解释的工作越来越为学者们所关注时,确实应该有越来越多如《燕国八百年》这样比较有分量的、深入的先秦时期区域史研究的新成果涌现,从而使学术界在这个重大课题上的思考具有更广阔和深厚的基础。
说到对古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认识,当然还会想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过程的问题,其中包括国家化进程的问题。这自然涉及对区域史研究的需要。我过去在有关研究中,在讨论古代中国各不同地区进入国家化进程的不同方式问题时,就对包括燕地在内的许多古代区域的政治进程情况作过讨论。当时我提出过古代中国国家化进程的三种主要模式,而燕地国家化我认为是属于所谓“殖民模式”的一种进程。当然这些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包括本书在内的古代区域史研究的新成果,由于它们对各有关区域情况的讨论更详细和完整,应该对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会有重要作用。比如本书有很大篇幅涉及对燕地“古族”情况的介绍和讨论,这实际上对更恰当地分辨当地政治进程中所谓“殖民”或“土著自动”等不同因素的表现是非常必需的。所以这些新的研究能帮助我们在古代中国国家化进程这样的问题上检验已经提出的假说,寻找*终能成立的结论。
由此,我可以特别提及本书在内容上的又一个特点,就是它用了很大的篇幅分别对燕地的经济、政治、民族、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特征与表现以及变化过程等作了非常详尽的描述和讨论。对于研究早期中国的发展而言,这部分工作也具有很深的意义。因为毫无疑问,古代中国各种制度和文化的传统的形成,*初的一些环节以及步骤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也就是在先秦区域史研究所涉及的时期内,在各地、各人群之间所发生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乃至族群的(ethnic)事件或“事件组”的*终结果。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制度传统,虽然可以认为与“三代”历史有*重要的关系,但其据以形成的材料和形成的过程,同众多区域与人群的文化表现和历史活动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因此,对古代各地区制度和文化特征及其与中原交流情况的深入与全面研究,将为我们真正理解古代中国文化与制度传统的内容和它形成的原因提供依据。当然,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对于资料的广泛搜集和分辨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涉及制度问题时,对于资料意义的确定也会要求非常专业的处理。以上所说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非常用心和详尽的讨论。我相信,读者会有其评价。
彭华是一位对于中国古史研究极为执着的青年学者,在随我攻读古代史硕士研究生后,经过几年实际工作锻炼,又随我继续攻读了古代史博士研究生。多年来,勤奋读书,不停思考,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发表。有人曾担忧历史学,尤其是古史研究发展的前景。我想,古史固然永远不会成为热门,也不应想它成为热门,但对于它发展的前景似不必担忧。永远会有热爱古史的人。这就是每每当我看到年轻学者的古史研究新作时所想到的一句话。
谢维扬
目录
绪论
上编
**章 燕地的自然环境
一、 地形和气候
二、 岩石和泥土
三、 动物和植物
四、 矿产资源
第二章 燕地的考古学文化
一、 旧石器时代
二、 新石器时代
三、 夏朝时期
四、 商朝时期
五、 周朝时期(封燕之前)
第三章 开国时期(西周—春秋)
一、 召公其人
二、 周人封燕
三、 “春秋事语”
四、 所谓“南燕”
第四章 发展时期(战国)
一、 对外关系
二、 迁都于易
三、 禅让事件
四、 伐燕行动
第五章 强盛时期(战国)
一、 破燕之后,昭王即位
二、 励精图治,礼贤下士
三、 苏秦入齐,为燕反间
四、 乐毅伐齐,势如破竹
五、 破胡置郡,修筑长城
第六章 衰落时期(战国)
一、 田齐反攻
二、 燕赵战争
三、 荆轲刺秦
四、 国破家亡
下编
第七章 经济制度
第八章 政治制度
第九章 古族与古国
第十章 思想文化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
第十二章 燕国人物
附录
一、 燕国世系表
二、 燕国大事年表
三、 甲骨文、金文著录书目及其简称
四、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彭华,字印川,四川丹棱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贵阳孔学堂签约入驻学者,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学科群项目成员。著有《燕国史稿》《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等,编有《王国维儒学论集》。
-
中国近代史
¥14.7¥39.8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9.8¥76.0 -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
¥13.9¥39.8 -
史学与红学
¥10.0¥27.0 -
史学与红学
¥7.0¥26.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19.7¥5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7.6¥4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1.4¥38.0 -
清朝穿越指南
¥16.7¥45.0 -
五口通商变局
¥12.0¥30.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万国来朝-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
¥24.5¥35.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3.3¥36.0 -
中国通史
¥18.5¥45.0 -
大结局-明朝那些事儿-第柒部-新版
¥15.1¥35.0 -
妖孽宫廷-明朝那些事儿-第叁部-新版
¥19.3¥3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粉饰太平-明朝那些事儿-第肆部-新版
¥17.2¥35.0 -
毕竟战功谁第一
¥17.5¥46.0 -
中国历史速记图表
¥9.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