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对了.教养就对了-附赠爸妈与孩子双向沟通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682557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68255721 ; 978-7-5682-5572-1
本书特色
一、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是每个父母都在努力做的事情,但是如何培养?如何与孩子沟通?并不是每个家长都知道的,本书作者根据自己的育儿经验,为你解答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让你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弯路。 二、父母是孩子的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孩子以后的成长。把家庭教育做好,父母除了有决心之外,还要有方法。与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就是向孩子传输知识和思想教育,让沟通为教育加分。 三、作者亲历的育儿经验,对于与作者同时代、有相似生活工作环境的家长更具有借鉴意义。 四、沟通固然重要,理念也须明确,引导式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一个心灵阳光,内心充满爱的孩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一个家庭宝贵的财富,用心呵护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助他成长,是父母神圣的职责。
内容简介
面对孩子的教养难问题,作为父母该如何做、如何说,本书作者为你轻松解答。书中列举了很多生活实例,并通过情景对话的方式将问题解决,让读者可以根据孩子的教养问题,对号入座。那些高效直接的语言沟通技巧,合情合理、充满智慧,将命令式的粗暴教育,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引导教育,让孩子从自己内心深处认识到错误,然后主动改正。从而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父母不仅成为孩子的可以信赖的朋友,而且让父母成为孩子启蒙教育中好的老师。 沟通之于孩子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高效的沟通方式,是尊重孩子,保护孩子心灵,潜移默化提高孩子教养的好方式。作者在书中分享的无论是方法还是经验,都非常值得广大父母借鉴,与孩子们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目录
自序 放慢沟通的步调,让爱有呼吸空间 001
**章 戒掉快教养的九种沟通语病
——大人不想听的话,别对孩子说
别对孩子翻旧账:“你怎么每次都这样!” 007
别说做不到的事:“再吵,我们就坐飞机回家。” 012
不要不讲理只下命令:“你就是要听我的!” 017
孩子不愿分享时,别说“你真小气!” 021
停止对孩子唠叨:快点吃饭、快点穿衣服 026
别用否定词语:不要跑、不可以 032
孩子尝试被禁止的事,别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038
孩子不愿接受时,别说“这是为了你好” 044
一定要做的事,别再问“好不好” 048
第二章 打开孩子心门的九个说话术
——先理解再教导,比急着提建议有效
当孩子分享时,先倾听,再认同,后教导 055
当孩子没考好时,让他知道成绩与爱无关 061
当孩子不想上学时,同理回应但坚持目标 068
当孩子压抑情绪时,告诉他,不想忍就哭吧 075
当孩子上学前拖拖拉拉,请单纯提醒不要唠叨 079
当孩子羡慕他人时,引导孩子珍惜现有的 084
当孩子没达到目标时,称赞他的努力与进步 090
当孩子玩到不想走时,事先提醒给予缓冲 094
当孩子赌气回应时,把是非题变成选择题 098
第三章 建立无障碍沟通的六大态度
——掌握陪伴、交流、了解、话题四个重点
聊孩子有兴趣的事 105
分享爸妈过往的故事 110
询问孩子希望爸妈陪他做什么 115
引导孩子思考他想要什么 119
教导孩子比电子游戏更重要的事 124
我不会给你手机,但可以借你 130
第四章 聪明回应孩子常问的七个问题
——多花一分钟,引导孩子的思考力
爸爸妈妈,这是什么? 137
为什么我要读书? 142
他会不会是骗人的? 147
比中指是什么意思? 151
为什么大人可以,而我不行? 155
人为什么要活着? 159
爸爸妈妈,可以请你们帮我吗? 164
第五章 “不说话”的五种沟通方式
——耐心倾听,陪孩子度过情绪期
孩子哭闹时,请陪伴他哭完 171
孩子沮丧时,请理解并支持他 175
孩子觉得大人不懂他时,倾听并讨论出共识 180
孩子想象时,顺着他的话去说 184
孩子分享时,不要预设立场或吐槽 188
第六章 表达关心的六种爱的话语
——回归教养初衷,对孩子爱从口出
遇到孩子间的冲突:“你们商讨该怎么做。” 195
当孩子害怕时:“我陪你去。” 203
当孩子说讨厌爸妈时,我们要说:“你这么说,
爸妈听了会难过。” 207
别把另一半当坏人:“你试试看,妈妈会很开心。” 211
当孩子做错了爸妈提醒过的事:“你没事吧?” 215
孩子放学大喊累时:“孩子,上学辛苦了!” 220
父母与孩子的双向沟通SOP(标准作业程序) 224
节选
**章 戒掉快教养的九种沟通语病 ——大人不想听的话,别对孩子说 孩子跟大人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与“人的感受”相关的言语与做法,接收方式是一致的,不会有大人与孩子的分别。只要是大人不喜欢与不接受的感受,孩子也一定不会喜欢、不接受。 我们不喜欢被主管、父母或另一半不断地翻旧账、威胁恐吓、命令独断、冷嘲热讽、唠叨说服、谩骂责备等,不喜欢那些会使我们内心充满恐惧的言行。而这些感受,孩子肯定也不会喜欢,不管是否戴上“这是为了你好”“我不会害你”“我是为了要你记住”的安慰帽子,它们在本质上绝对都是一样的。 所以,在对孩子说出一些带有情绪化的词之前,请先想一想:如果这些话是他人对我们说的,我们会喜欢吗?能接受吗?当答案是否定时,请把这些话咽回去,换成我们喜欢与接受的沟通方式,来跟孩子说话。 别对孩子翻旧账:“你怎么每次都这样!” 当父母希望孩子改进某件事,已经说了很多遍、提醒过很多次,但孩子一犯再犯时,父母很容易脱口而出:“你怎么每次都这样!”然后孩子会辩驳:“我没有每次都这样!”接着,父母会说:“做了还不承认?”*后亲子之间陷入与事件无关的口舌之争中,以及不断翻旧账的斗嘴抱怨。 亲子情境:孩子争抢玩具 “哥哥,还给我!”花宝大叫。 “来呀来呀,抓住我,我就还给你。”泽泽边跑边笑。 “我不去抓你,这是我的东西,请还给我。”花宝有点生气了。 “好啊,还给你,来啊!”泽泽看似要还,其实不然,反而挑衅花宝去抓他。 “泽泽,你听到妹妹说什么了吗?”妻子看到后,立刻制止了泽泽。 “妹妹说,还给她。”听到妈妈说话,泽泽停下了脚步。 “那你还了吗?”妻子有些生气地问道。 “没有。”泽泽摇摇头。 “为什么不还?” “因为我觉得好玩。” “好玩就可以故意不还吗?你怎么每次都这样!” “每次都这样”的背后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泽泽是个好玩的孩子,喜欢把任何事情都变得有趣,但有时他的玩笑会有些超过界线。因为觉得好玩,所以反而没有察觉到对方的感受。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一定会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以及应该怎么做。每次提醒的时候,泽泽都会点头说好,但是没隔多久,当他开心的时候,又会忘记我们说过的话,继续开他认为好笑的玩笑。 当父母发现自己一再提醒的事情,孩子一犯再犯时,很容易脱口而出:“你怎么每次都这样!”不过扪心自问,孩子真的是“每一次”都这样吗?其实,这只是父母把对孩子的失望给夸大了,仿佛我们说过的话,孩子下一秒钟就得立刻做到,而且只要有一次没做到,就变成了“每次都这样”。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时常发生:工作上,主管交办事情,我们告诉自己要仔细核对,但还是因为粗心而犯错;跟男朋友约会,我们告诉自己要提前到,但还是因为忙碌而迟到了。假设主管对我们大发雷霆,说:“你怎么每次都这样,教都教不会!”或男朋友不耐地说:“你怎么每次都这样,我实在受不了你!”此时,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如果身为大人的我们都无法做到永远不犯错,那么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做到呢? 只要孩子不是故意去做父母不断告诫的事情,我们就应该聚焦在他进步的幅度,而非针对他的不小心或偶尔的遗忘大肆地指责:“你怎么每次都这样!”这句话隐含着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让孩子认定父母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与进步,产生了“既然你都认定了我不行,那我为什么要做好呢?!”的失望反弹,导致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永远相信孩子会做到 回到一开始的情境,*后事情是如何解决的呢? “请现在还给妹妹。”看到泽泽的回应,我开口要求他。 “好的。”泽泽知道我们因为他的行为而不高兴了,很识相地把东西还给了妹妹。 “爸爸知道你在跟妹妹玩,但是你看到妹妹笑了吗?”我问。 “没有,妹妹没有笑。”泽泽回答。 “她的表情和语气是怎么样的呢?” “是生气的。” “既然妹妹因为你的行为而生气,那就不要把你的好玩,变成别人的不好玩。你应该试着用双方都觉得好玩的方法,让大家都感到开心才对。” “我知道了。” “你一定要试着去感受对方的心情,如果他是开心的,你可以继续玩。可是如果对方生气时,你应该怎么做呢?” “停下来,不要再开玩笑了。” “没错,虽然类似的话爸爸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你每次都回答‘知道’。但不管之后是否还会发生,爸爸永远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谢谢爸爸。对不起,我刚刚又惹妹妹了。” “其实爸爸发现,这几天有好多次,你开玩笑真的会适可而止,懂得在他人不高兴之前踩刹车。你的努力和进步我都看在眼里,你已经很棒了。今天只是偶尔忘记了,没有关系,但以后还是要提醒自己。” “好,我会记得的。”泽泽露出坚决的表情。 “爸爸真的很喜欢你能逗大家笑的个性,假如你可以把自己觉得好玩的事情感染到每一个人都觉得好玩,那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称赞孩子进步的幅度,即便那个幅度很小;忽略他们不小心的重犯,即便重犯的频率略高,让孩子知道我们对他有信心。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肯定而相信自己,因为信任而永不放弃,然后用越来越进步的表现来回应我们,亲子关系自然就变得更加紧密了! 跟着泽爸一起练习亲子沟通 当孩子又做了错事时,我们要说: 句型:“相信你一定会做到。” 重点:表达相信孩子,对孩子的信任。 句型:“你的努力和进步,我都看到了。” 重点:称赞孩子处理此行为进步的部分。 别说做不到的事:“再吵,我们就坐飞机回家。” 当孩子争吵或出现不当行为时,要是父母该说的都说了,孩子却依然故我,我们下一步就是要明确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会面临什么后果。不过,我们在话说出口前,一定要先思考一遍,这些应对方法是自己可以办到与接受的,我们才可以对孩子说,不然那只是威胁与恐吓罢了。 亲子情境:旅行途中的意见不合 过年前,我们全家人到香港自由行四天,由于购买的迪士尼门票自动升级为两日券,所以行程的后面两天待在迪士尼乐园里,而前两天就在市区逛街。 头两天,泽泽与花宝兄妹俩偶尔会因为一些事情而争吵,比如,谁推哪一个行李箱、谁来拿房卡、谁睡哪一张床,等等。虽然我每次都教导他们要好好商量,但他们遇到事情总是别说做不到的事:“再吵,我们就坐飞机回家。”先吵再说,让原本开心的出游,因为花了很多时间处理纷争而搞到心烦不已。 第三天早上,刚刚坐上前往迪士尼乐园的摆渡车,兄妹俩又因为谁坐在窗边的位置而拌嘴。 “一会儿到了迪士尼乐园,爸爸希望大家可以开开心心地玩,而不是都在生气。请问你们能做到吗?”我对他们说。 “能。”两个孩子停止了拌嘴,快速地答应我。 “下次再有意见不合的情况,请你们一定要做到有商有量,不管是轮流、分配、交换、妥协,等等,有很多解决办法,而不是只有生气。” “好。” “既然你们答应能做到,等一会儿在迪士尼乐园里,只要一有争吵、斗嘴的状况,而没有好好地商量解决方法,我们就立刻暂停任何事,等到你们吵完了、不生气了,再继续玩。” “为什么?我不同意!”泽泽率先反对。 “前几天已经有太多次这样的事,你们说会商量,但是事情一发生就忘了。所以,如果待会排队时,你们又争吵了,我们就立刻离开,直到你们商量好了,再重新排队。” “我也不同意!”花宝也抗议道。 “你们可以表达不同意,但爸爸一定会说到做到。” 父母说出口的每句话都是教养 当我们说也说了、骂也骂了,道理说尽,孩子对于正确行为的做法也倒背如流,却依然不改,此时,一定要有相对应的,且孩子会在意的处方式,而不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父母*常见的回应是带有威胁恐吓的情绪用语:“你们再吵,我们就坐飞机回去了。”“一会儿把你们送到警察局去。”“再不听话,我就把你扔在这里,不要你了。”仔细想想,你根本就不会那样去做。难道真的因此就坐飞机回家了吗?真的把孩子送到警察局吗?真的把孩子扔在原地吗?当然不会。 孩子还小,对大人的恐吓或许会因为害怕而忍耐。但等他们再大一点,发现大人只是说空话,根本不会去实施时,那时他们就会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完全不予理会,造成日后的管教越来越困难。 说到做到,坚持到底 当摆渡车抵达迪士尼乐园门口,所有人准备起身时,坐在靠走道位置的花宝,手忙脚乱地收拾包包,而泽泽站在窗边等了一小会儿,有点不耐烦地催促她:“快一点!” 被泽泽嗔怪了的花宝,满脸不高兴地将双手交叉放至胸前,很强硬地坐回原位,摆明“我不走了”,于是你一言我一语,两人又开始争吵。 “你们统统过来坐下,妹妹还在哭,你也在生气,等你们都好了,我们再进去。”下车后,我把他们叫到路旁的椅子上坐下。 “我不,我现在就要进去玩。”泽泽说。 “我们当然会进去,但是要等你们都没事了,再一起开开心心地进去。” 就这样,我们从早上十点二十分(十点半开园)开始就坐在迪士尼乐园的招牌前,看着一群又一群的游客入园。妹妹哭完了,换心急的哥哥大哭,直到将近十一点,两人才平静下来。 “好了,都哭完了吗?”我问。 “嗯。”两个孩子点点头。 “进去以后要好好商量,可以吗?” “可以。” “太棒了!我们走吧!”我们终于踏进了迪士尼乐园。 父母处理孩子之间纠纷的时候,不要计较浪费了多少时间与金钱。就算花了不便宜的门票钱却待在门口近四十分钟,看见人潮不断地涌进乐园而想到会少玩多少设施、要排多久的队伍等,但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见证爸妈说到做到的坚持态度。 因为“温柔的坚持”,绝对是教养路上*好的武器。 相信孩子会越来越进步。 后来在迪士尼乐园那两天,泽泽与花宝真的一次都没有吵过,连小小的拌嘴都没有,偶尔某一方有点小情绪,另一方一定会试着找出方法。他们知道只要吵架,一切玩乐就会被暂停,所以有了共同的目标:我们要继续玩下去。 回到家后,兄妹俩延续着这种模式好多天,一起尝试找到方法解决问题,也共同度过没有大人介入的成功磨合期。 当然,兄妹俩依然会争吵,但用不着对孩子说:“你们要继续保持。”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心智尚未成熟,容易不断地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才需要身为父母的我们在旁边进行适度的教导。而教导的同时,我们只要相信孩子,看着他们越来越进步就可以了。 跟着泽爸一起练习亲子沟通 当孩子明知故犯时: 句型:“如果你们再继续争吵,我们就暂停一切玩乐。” 重点:说出能接受并能办到的处理方式。只要说出口了,当孩子犯规时,就要坚持说到做到。 不要不讲理只下命令:“你就是要听我的!” 面对孩子的要求,父母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或是已经解释过了,孩子依然故我,这时父母通常会说出独断的指令,比如:“因为我是你爸爸,所以你必须听我的。”“没有为什么,就是这样。”“不许就是不许,哪来那么多问题。”只不过这样的高压命令容易造成反效果,不但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还可能会让双方僵持不下,*后伤害亲子关系。 亲子情境:孩子坚持要买东西 “爸爸,我可不可以买饼干?”泽泽问。 “不行,请你选别的!”我给予否定的答案。 “为什么不可以买?”泽泽不放弃地再一次问。 “你*近一直咳嗽,不许买。” “我不,我想要吃饼干。” “我已经说过了,不行就是不行。” “为什么都要听你的?!” 孩子只会想到当下的快乐 在泽泽与花宝的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上述对话。孩子有自我主见与想法绝对是好事,当然我们也要坚守父母的职责,该拒绝的一定要明确地拒绝。毕竟,孩子通常只会想到当下的快乐,而联想到后果的,往往是身为大人的我们。 如果父母习惯用独断命令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只会让他充满不解,并且因为害怕而不敢再问,*后不情愿地压抑自己内心的困惑。等孩子长大了,发现大人的高压命令是可以反抗、不听从的,这种压抑便会转变为凡事都跟父母争吵的叛逆,或是表面听话私下却偷偷隐瞒下来,这两者都是在高压沟通之下所产生的后遗症。 唯有用情绪与感受的说明方式,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明白“爸妈不准我这么做,是真的为我好”。 用情绪与感受的方式说明 关于泽泽想吃饼干的问题,我*后是这么解决的: “我知道你想要吃饼干。”我先去体谅泽泽想要吃的感受。 “对啊。” “但是爸爸担心你吃了饼干,咳嗽会更严重。”同时也提出了我的担忧。 “但我还是想吃。” 不要不讲理只下命令:“你就是要听我的!” “假如你咳得更严重的话,搞不好需要待在家里休息,就不能出来玩了。然后那些会让你继续生病的食物,不管是冰的、甜的或辣的,全都不能吃了。” “是吗?”泽泽开始思考一时贪嘴的后果了。 “不然,等你咳嗽好了,我们再来选,或是现在去挑可以吃的东西,好吗?” “我想等咳嗽好了,再来买饼干,可以吗?”泽泽接受了我的提议。 “好的,没有问题。” “知道你想吃”是说出孩子的感受。先说出孩子内心的想法,让他了解到父母懂他为何如此坚持。唯有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懂他的行为时,沟通之门与聆听之窗才会打开。 “爸爸担心你”是描述告诉的情绪。把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所产生的情绪告诉他,用情感交流的方式,说明我们要求他听话的原因,而非针对其行为不断地大肆批评与指责。如此,孩子才能体会到告诉的用心,而不是单纯地觉得“爸爸妈妈都在批评我”“爸爸妈妈只会要求我听话”。当孩子愿意把告诉的话听进心里,进而开始思考,才不会下意识地为反抗而反抗。 “需要待在家里,不能出来玩了”“冰、甜与辣的食物都不能吃”是提醒这么做的后果。孩子不会想到后果,想到后果的是大人,所以一定要告知孩子。如果他依然坚持,那么就告诉他因为他的不听话而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引导孩子试着联想,当他想到将来可能要承受此后果的场景时,多半就会冷静下来,愿意与爸妈进行讨论。 “等你的咳嗽好了,我们再来选”“去挑可以吃的东西”是提供其他的选项。独断命令的沟通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不要问为什
作者简介
魏玮志,专业亲子教育讲师,《亲子天下》特约专栏作家。在电视节目、电台广播、亲子杂志担任亲子教养专家。 为了陪伴孩子成长,从科技工程师转为亲子教育讲师的新生代父亲。从“快生活”回归“慢生活”,与孩子一起探索亲子关系的真正价值,并把他所整理、实践的教育观念与亲子故事用网络、报纸杂志、演讲等方式分享给无数读者。 他经常受邀到各公司企业、机关单位、学校等团体,进行了数百场亲子讲座,跑遍全台湾,与上万名家长分享教育体验,网络近六万名粉丝。擅长演讲的主题有:亲子教育、亲子沟通、亲子教养、父母作用、夫妻关系。著有《转念:从命令式吼叫到亲密陪伴》《陪伴你的力量》等。
-
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
¥17.6¥55.0 -
故事药丸
¥32.3¥75.0 -
0-6岁从婴语到英语
¥13.9¥39.8 -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18.2¥52.0 -
孩子与学校
¥10.5¥30.0 -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9.9¥35.0 -
可怕的2岁,麻烦的3岁
¥14.6¥42.8 -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14.4¥45.0 -
养育男孩(典藏版)
¥12.7¥39.8 -
悦长大-把孩子当孩子
¥19.1¥59.8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7.4¥35.0 -
你为何成了父母的翻版
¥13.5¥45.0 -
看见孩子 洞察、共情与联结
¥36.0¥59.0 -
无沟通不教育
¥20.3¥58.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7.1¥39.8 -
半小时漫画青春期 生理篇
¥20.1¥49.0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30.2¥48.0 -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
¥16.4¥46.8 -
哈佛家训
¥10.8¥36.0 -
易经与起名
¥16.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