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云眉著作集鲒埼亭文集选注
读者评分
5分

黄云眉著作集鲒埼亭文集选注

1星价 ¥48.0 (6.0折)
2星价¥48.0 定价¥80.0
商品评论(2条)
ztw***(二星用户)

图书装帧优秀

2021-09-04 23:34:18
0 0
hea***(三星用户)

选文都是重要篇目,真是好文章。

2020-10-30 09:19:1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59685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52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100159685 ; 978-7-100-15968-5

本书特色

1、《鲒埼亭集》是清代大史学家全祖望代表性文集,此书是其文集的菁华。 2、国学大师陈垣称:朱彝尊、全祖望、钱大昕三家集,不可不看,此近代学术之泉源也,3、国学大师陈垣亲自选《鲒埼亭集》作为“史源学”教材,足见其重视此书4、此书选注者是山东大学历史系“八大教授”之一黄云眉,是史学大家5、选录了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黄宗羲等碑传文字,又收录了不少记载明末抗清义士的文章。读来激荡人心。 6、本书既是明末清初史的珍贵史料,又是一流的古典文学作品。

内容简介

《鲒埼亭集》是清初大史学家和文学家全祖望的文集。他以碑版墓志和书序等特殊形式,记述了明末抗清的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慷慨悲壮,文笔动人,不但有相当的史学价值,也有一定的文学价值。《鲒埼亭文集选注》是已故山东大学历史系黄云眉教授的一部遗稿。全书分上下两编,收碑铭传志等文共一百八十四篇,全祖望在文史方面的主要作品,俱已包罗在内。书前有黄云眉教授撰写的前言,分析了明清之际的历史形势和特点,对于全祖望表彰明季忠义的精神予以肯定,并扼要阐明全祖望在史学和文学上的高度成就及其特征,有助于读者对本书的研读与学习。

目录

上编 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保谥忠襄孙公(嘉绩)神道碑铭 明故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介钱公(肃乐)神道第二碑铭 明故权兵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鄞张公(煌言)神道碑铭 明太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华亭张公(肯堂)神道碑铭 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户部尚书崇明沈公(廷扬)神道碑铭 明故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公(翊)墓碑 明故太师定西侯张公(名振)墓碑 明兵科都给事中董公(志宁)神道表 明淮扬监军道佥事谥节愍鄞王公(缵爵)神道碑铭 明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东王公(江)神道阙铭 明故大仆寺少卿眉仙冯公(元飓)神道阙铭 明故按察副使监军赣庵陆公(宇燥)墓碑铭 故仪部韦庵李公(桐)阡表 明钱八将军(肃绣)墓表 明故都督江公(汉)墓碑铭 明锦衣徐公(启睿)墓柱铭 明建宁兵备道佥事鄞倪公(懋熹)坟版文 张太傅守墓僧无凡(汝应元)塔志铭 明管江杜秀才(懋俊)窆石志 雪窦山人(魏耕)坟版文 明施公子(邦玠)墓碣铭 明娄秀才(文焕)窆石志 祁六公子(班孙)墓碣铭 忍辱道人(朱金芝)些词 梨洲先生(黄宗羲)神道碑文 亭林先生(顾炎武)神道表 二曲先生(李容)窆石文 应潜斋先生(□谦)神道碑 鹧鸪先生(黄宗炎)神道表 五岳游人(郑性)穿中柱文 湖上社老晓山董先生(剑锷)墓版文 陆佛民先生(观)志 陆披云先生(宇燥)阡表 宗征君(谊)墓幢铭 范处士(兆芝)坟版文 叶处士(谦)志 周征君(容)墓幢铭 李东门(暾)墓表 陈南皋(汝登)墓志铭 前侍郎桐城方公(苞)神道碑铭 翰林院编修赠学士长洲何公(焯)墓碑铭 阁学临川李公(绂)神道碑铭 翰林院编修初白查先生(慎行)墓表 翰林院编修湛园姜先生(宸英)墓表 …… 下编
展开全部

节选

  亭林先生(顾炎武)神道表  顾氏世为江东四姓之一,五代时由吴郡徙徐州,南宋时迁海门,已而复归于吴,遂为昆山县之花浦村人。其达者,始自明正德间曰工科给事中广东按察使司佥事溱,及刑科给事中济。刑科生兵部侍郎章志,侍郎生左赞善绍芳及国子生绍芾,赞善生官荫生同应,同应之仲子曰绛,即先生也。绍芾生同吉,早卒,聘王氏,未婚守节,以先生为之后。  先生字曰宁人,乙酉改名炎武,亦或自署曰蒋山佣,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其双瞳子中白而边黑,见者异之。*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相传有归奇顾怪之目。  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自崇祯己卯后,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曰《天下郡国利病书》;然犹未敢自信,其后周流西北且二十年,遍行边塞亭障,无不了了而始成。其别有一编曰《肇域志》,则考索利病之余,合图经而成者。予观宋乾淳诸老,以经世自命者,莫如薛艮斋,而王道夫倪石林继之,叶水心尤精悍,然当南北分裂,闻而得之者多于见,若陈同甫则皆欺人无实之大言,故永嘉永康之学,皆未甚粹,未有若先生之探原竟委,言言可以见之施行,又一禀于王道而不少参以功利之说者也。  梨洲先生(黄宗羲)神道碑文  康熙三十四年,岁在乙亥,七月初三日,姚江黄公卒,其子百家为之《行略》,以求埏道之文于门生郑高州梁,而不果作,既又属之朱检讨彝尊,亦未就,迄今四十余年无墓碑。然予读《行略》,中固嗛嗛多未尽者,盖当时尚不免有所嫌讳也。公之理学文章,圣祖仁皇帝知之,固当炳炳百世;特是公生平事实甚繁,世之称之者,不过曰始为党锢,后为遗逸,而中间陵谷崎岖,起军、乞师、从亡诸大案,有为史氏所不详者。今已再易世,又幸逢圣天子荡然尽除文字之忌,使不亟为表章,且日就湮晦,乃因公孙千人之请,捃摭公遗书,参以《行略》,为文一通,使归勒之丽牲之石,并以为上史局之张本。公之卒也,及门私谥之曰文孝,予谓私谥非古,乃温公所不欲加之横渠者,恐非公意,故弗称;而公所历残明之官则不必隐。近观《明史》,于乙酉后诸臣,未尝不援炎兴之例大书也。  公讳宗羲,字太冲,海内称为梨洲先生。浙江绍兴府余姚县黄竹浦人也。忠端公尊素长子。太夫人姚氏。其王父以上世系,详见《忠端公墓铭》中。公垂髫读书,即不琐守章句。年十四,补诸生,随学京邸,忠端公课以举业,公弗甚留意也。每夜分,秉烛观书,不及经艺。忠端公为杨、左同志,逆奄势日张,诸公昕夕过从,屏左右论时事,或密封急至,独公侍侧,益得尽知朝局清流浊流之分。忠端公死诏狱,门户臲卼,而公奉养王父以孝闻,夜读书毕,呜呜然哭,顾不令太夫人知也。庄烈即位,公年十九,袖长锥,草疏入京颂冤。  宋澶渊亲征论  明括苍王交山,着论力诋寇莱公澶渊之役,以为“天子外建诸侯以为疆埸,内置宰臣以为辅弼,天子但垂拱而治,疆埸有事,诸侯当致其力,朝廷不宁,宰相当任其责,必欲天子亲征,则将焉用彼相矣。幸而契丹请和,车驾坦道而南,苟或失驭,不惟河北沦于敌境,而天下之事去矣。莱公即远迁,何救于国?”  子全子曰:“是论也,明人多取之,盖有惕于英宗之北狩而信之也。虽然,是固未可同年而语矣。以莱公之忠,岂不知万乘之不可以轻出,顾是行非得已也。当是时,契丹之横甚矣!宋之不竞又已甚矣!以金瓯无缺之天下,鞭箠四裔,亦当沛然有余,乃兵锋一抵河上,而重臣皇然请幸成都者有之,请幸金陵者有之,推情论事,其不能有制胜之将可知矣,其不能有运筹之相可知矣,所恃者莱公耳。以莱公之才,赫然整大师而出,其有契丹亦有何虑,而必奉天子以出者,盖王钦若之徒可畏也。以莱公在朝,尚且费口舌以争之,甚至出之天雄而后成行,向使钦若居中,则虽出国门,明日有从中牵制之者,不特不能为裴度,而且为李纲。故反覆思之,惟有挟天子以亲征,则六军在吾掌握,而潝潝之徒无所预;且又足以壮士气而寒敌人之胆;不惟壮士气也,亦使天子亲履行阵,有以知敌人之可御,而恍然于望风请迁者之可斩,盖一举而众益备焉。自是契丹亦果慑于天子之神武,不复犯边,莱公之善算为何如乎!盖莱公之所以遏寇者,早已了然于方寸,不过借天子以杜群口,充其志,方且欲为百年之计以大创之,此固非为孤注之说者所能晓也。至若有明之事,则非其伦也。总戎而出者,谁为莱公其人乎?环卫之长,谁为高武烈王其人乎?王振之力排群议,必欲其君亲出,盖欲车驾道经其第,一幸为荣,此其所见,安得不偾事乎?莱公本一书生耳,千军万马,赤白之羽交错,而乃与杨大年饮博自如,是非漫无成算而故为无惧者也。持此以比有明之事,则所谓不知而妄论者也。”  ……

作者简介

云眉(1897-1977),字半坡。浙江余姚人。1919年任余姚县立小学教员。1930年后,历任金陵大学研究员、世界书局辞林编辑厅主任编辑、上海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上海临时大学新中法商学教授。1951年2月后历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历史系教授,校图书馆馆长,曾任民盟中央候补委员、山东大学古史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历史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明史考证》、《今古伪书考补证》、《韩愈柳宗元文学评价》、《史学杂稿订存》、《史学杂稿续存》、《鲒埼亭文集选注》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