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着故乡去远行

背着故乡去远行

1星价 ¥23.1 (5.5折)
2星价¥23.1 定价¥4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2010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21201017 ; 978-7-5212-0101-7

本书特色

“徐可的文字,取法自然,明净无尘,真诚恺切。是至高的书写,也是人生的法度。” ——贾平凹 “徐可的文章,观世态,知人心,有冷暖。” ——穆涛 “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徐可致力于美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其文章有情有识亦有学。

内容简介

“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 作者徐可一向主张真情乃散文写作的灵魂,认为优秀的散文必定具有高远的境界和思想的力度,并倡导回望传统、重现中华散文的古典美。本书即是其散文创作理论和实践的有力体现,共分四辑: 《故乡十忆》:浓缩对故乡故人的深情记忆 《大地十记》:记录行走于各地的别样见闻 《山川草木》:撷取对山河风物的细腻感怀 《若有所思》:捕捉自日常生活的点滴思悟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背着故乡去远行(代序) 001

**辑 故乡十忆

夜 行 003

家乡的刺槐树 009

别 情 014

外婆家 018

梦中的外公外婆 024

父啊,我的父啊 027

怀念《春泥》 031

“锹儿站,家里喊” 035

昨晚你到哪去了 039

贼 子 047

第二辑 大地十记

水润南阳 059

丝绸盛泽 065

品味仙居 071

秦岭二章 086

草原牧歌 094

大哉敦煌 106

鄱阳看鸟 116

阳光米易 127

诗意横峰 135

访俄片羽 142

第三辑 山川草木

千山回味 157

千古风流北武当 160

登鸡公山 163

我的四季歌 166

寻梦浪茄湾 170

山里人家 176

沉睡的胡杨谷 180

恋上秋雪湖 187

长白山 水之趣 191

大化的山啊大化的水 195

宿建德江 200

第四辑 若有所思

告 别 207

成 长 211

寂 寞 215

秩 序 219

距 离 221

小 事 223

白 菜 225

杀 生 230

食不语 233

别了,北京 236

斯人独憔悴 246

日暮乡关何处是 251

与水为友 262

林栋先生赠书记 265

先器识而后文艺 269

向大敦煌致敬 272

散文是真诚的艺术 274

呼唤散文的古典美(代后记) 277


展开全部

节选

**辑 故乡十忆 家乡,是我的 精神避难所 无论出走多年 不管走得多远 永远在那里 静静守候 家乡的刺槐树 ——故乡杂忆之二 我总也忘不了家乡的刺槐。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它填饱过我饥饿的肚子;在我灰暗的童年,它给了我多少乐趣! 一 在我心灵的海洋上,常常有绿色的波涛滚滚流过。那是你吗,家乡的刺槐? 在我感情的琴弦上,常常有铮铮的乐声悠悠扬起。那是你吗,家乡的刺槐? 是我的心里回荡着你绿色的进行曲?还是你超凡的生命力攫取了我的心?家乡的刺槐树,你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田…… 二 刺槐树,是我的家乡的树。 在我的家乡,刺槐是随处可见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路边河畔,到处站满了刺槐坚实而腼腆的身影。一出门,如果看见树,那十有八九就是刺槐。它是太平凡了,谁会注意它呢? 可是,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不能不惊叹于刺槐的美。挺拔的树干,粗糙的皮肤,尖利的小刺,繁茂的树冠。这是一种阳刚之美,一种野性之美,一种奋发向上、充满勃勃生机的美。 在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内,我看见过一株奇特的古树——严格地说,是两棵树,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渐渐合而为一,成为有名的“连理树”。那千古的奇观,吸引了不少的游人。许多人在这里流连、照相。而我却忽然想起家乡的刺槐来了。刺槐也是美的呀,为什么没有人给它照相呢? 因为刺槐朴素?因为刺槐的满身尖刺? 三 小时候,我曾经从别处挖来一棵幼小的刺槐树苗,栽在我家屋后的小竹园边。粗心的我,以后竟再也没有照料过它,连一次水也没给它浇过,完全忘了它的存在。 好多年过去了,我也长大了。有一天,父亲说:“园子里那棵刺槐太大了,影响竹子生长了,把它砍了吧。”我随父亲去帮忙。看着树,我忽然愣住了。我的记忆之火复燃了。这不是我栽下的那棵树吗?长这么大了,我怎么一直没注意呢?它是怎样成长的呢? 我仰视着这棵刺槐。它的树冠是那样大,突出于竹林之上,占据了很大一块空间,享受着充分的阳光。我想,它的根一定也很发达。刺槐,它不求助于人类,全靠自己努力,上承受着温暖的阳光,下汲取着足够的养分,是自己长大成材的呀。 我把视线投向远处的刺槐树林。它们是怎样长起来的呢?是萌芽于飞鸟嘴里掉落的树籽?还是孕育于春风吹来的果实?或是由我一样粗心的人栽种?我相信,它们的成长道路一定跟这棵刺槐相同。 刺槐,是大地的儿子。 四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旁有一座小土山,上面遍布着刺槐树。哦,那可是我们的乐园呀!每当下课或者放学后,我们就爬上土山,在树林里捉迷藏、玩打仗。那时候,学生要学工学农学军,我们常常“行军拉练”,也大多在这土山上钻树林。 后来,公社忽然调集了大批民工来削平土山了。刺槐被砍光了,土山被夷为平地,种上了庄稼。据说,这是为了大办农业。农民们并不满意,我们更不满意了。唉,我们失去了乐园呀! 长大后,我才渐渐明白了,刺槐,岂止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乐园,它的用处可大了。且不说为劳乏的农人提供阴凉、为破旧的草屋挡风遮雨吧,它还是打家具、盖房屋的好材料呢。我们上学用的课桌、凳子,都是用刺槐木做的。尽管时间久了,容易变形,但人们还是乐意用它。它适应力强,生长快而又实用。桌子或者凳子坏了,随意伐倒一棵刺槐,很快就能做出新的。人们喜爱的是它的朴素、实用。 再说说刺槐花吧。这是一种白色的小花,淡雅、素洁。每到夏季,刺槐花一串一串地开了。远远望去,像漫天飘飞的柳絮,似覆盖树枝的雪花,整个村庄都成了花的海洋。刺槐花,不但美,而且是一种可口的小菜。摘回去,炒着吃,烙饼吃,都行,清甜中带着一股淡淡的香气。小时候,家家都穷。春夏之季,青黄不接,刺槐花为多少人家解决过口粮不足的难题啊。现在想起来,回忆中还带着淡淡的香气呢。 刺槐还有更大的用处呢:它的茎、皮、根、叶、花、果实,都可入药,为人们医治疾病。刺槐叶是很好的饲料,无论是鲜叶还是枯落叶,都为牲畜所喜食。刺槐还是很好的蜜源植物,著名的“槐花蜜”,就是蜜蜂采集刺槐花蜜酿成的。可以说,刺槐全身都是宝,一点废料都没有。 刺槐,你要求于人类的甚少,可为什么能给人类贡献那么多呢?

作者简介

徐可,江苏如皋人,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启功研究会理事,高级编辑。 致力于散文写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主张真情写作,提倡弘扬中华美学传统。 著译有《三更有梦书当枕(之一、之二)》《三读启功》《汤姆·索亚历险记》《六个恐怖的故事》等。 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其中一些被选入各种选本及中小学语文课本。曾获中国新闻奖、丰子恺中外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中国海洋文学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