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岩溶石山常见木本植物生态学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常见木本植物生态学研究

1星价 ¥121.0 (7.2折)
2星价¥121.0 定价¥1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5901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0,335页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030590190 ; 978-7-03-059019-0

内容简介

本书概述了桂林岩溶石山木本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 并提出了木本植被的分类系统及主要群落类型。从生理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等方面探讨了桂林岩溶石山几种常见木本植物适应岩溶石山环境的生态特征, 包括龙须藤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 黄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青冈的种群结构及动态、群落学特征、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等。

目录

**章 桂林岩溶石山生态环境概况 **节 自然生态条件 一、地形地貌 二、气候 三、土壤 四、水系 第二节 岩溶石山地貌类型 第三节 物种多样性 第二章 桂林岩溶石山植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节 种类组成研究 一、苔藓植物研究 二、维管植物研究 第二节 个体生态研究 一、形态与结构研究 二、水分生理研究 三、光合生理研究 四、营养元素研究 五、生长与繁殖研究 第三节 种群生态研究 一、种群结构研究 二、种间关系研究 三、种间替代研究 第四节 群落生态研究 一、土壤种子库研究 二、种类组成与结构研究 三、分类与排序研究 四、演替动态研究 五、群落生物量研究 第五节 恢复生态研究 一、生境恢复研究 二、种类组成与结构恢复研究 三、恢复模式研究 第三章 桂林岩溶石山木本植物种类及其区系特点 **节 种类组成 一、科的组成 二、属的组成 三、种的组成 四、生活型的组成 第二节 区系特征 一、科的区系成分 二、属的区系成分 第四章 桂林岩溶石山木本植被分类系统 **节 自然植被 一、针叶林 二、阔叶林 三、灌丛 第二节 人工植被 第五章 桂林岩溶石山龙须藤生理生态特征 **节 龙须藤的分类学特征 **节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一、样地与供试材料 二、龙须藤生理生态因子日变化的测定 三、龙须藤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的测定 四、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节 龙须藤生境因子的动态变化 一、龙须藤生境因子日变化 二、龙须藤生境因子季节变化 第四节 龙须藤生理因子的动态变化 一、龙须藤生理因子日变化 二、龙须藤生理因子季节变化 第五节 龙须藤净光合速率影响因子分析 一、龙须藤净光合速率与影响因子相关分析 二、龙须藤净光合速率与影响因子回归分析 第六节 龙须藤蒸腾速率影响因子分析 一、龙须藤蒸腾速率与影响因子相关分析 二、龙须藤蒸腾速率与影响因子回归分析 第七节 龙须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子分析 一、龙须藤水分利用效率与影响因子相关分析 二、龙须藤水分利用效率与影响因子回归分析 第八节 龙须藤生理因子的光响应 一、龙须藤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 二、龙须藤其他生理因子的光响应 第九节 龙须藤生理因子的CO2响应 一、龙须藤净光合速率的CO2响应 二、龙须藤其他生理因子的CO2响应 第十节 龙须藤对岩溶石山的光合和水分生理响应 一、龙须藤光合“午休”现象 二、龙须藤适应岩溶石山环境的光合生理基础 三、龙须藤适应岩溶石山环境的水分生理基础 第六章 桂林岩溶石山黄荆生理生态特征 **节 黄荆的分类学特征 第二节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一、样地与供试材料 二、黄荆光合作用及生境因子日变化的测定 三、黄荆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的测定 第三节 黄荆生境因子日变化 第四节 黄荆光合生理因子日变化 第五节 黄荆光合生理生态参数季节动态 第六节 黄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第七节 黄荆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和CO2响应 第八节 黄荆对岩溶石山生理生态适应 一、黄荆光合“午休”现象 二、黄荆适应岩溶光环境的光合生理基础 三、黄荆对岩溶高温、干旱环境的适应性 四、黄荆对CO2升高响应的生长潜能 第七章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生态特征 **节 青冈的分类学特征 第二节 青冈种群结构及动态 一、样地与研究方法 二、青冈种群高度结构 三、青冈种群胸径结构及动态 四、青冈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 第三节 青冈群落学特征 一、样地与研究方法 二、青冈群落种类组成 三、青冈群落区系成分 四、青冈群落外貌特征 五、青冈群落层次结构 六、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 七、青冈群落优势种生态位 八、青冈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 九、青冈群落种内与种间竞争 第四节 青冈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一、样地与研究方法 二、群落TWINSPAN分类 三、群落DCA排序 第八章 桂林岩溶石山光蜡树生态特征 **节 光蜡树的分类学特征 第二节 光蜡树生理生态特性 一、样地与研究方法 二、影响光蜡树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 三、光蜡树净光合速率 四、光蜡树气孔导度 五、光蜡树蒸腾速率 六、光蜡树胞间CO2浓度与气孔限制值 七、光蜡树水分利用效率 八、光蜡树光合作用季节动态 九、光蜡树光响应曲线 十、光蜡树CO2响应曲线 第三节 光蜡树种群结构 一、样地与研究方法 二、光蜡树种群高度结构 三、光蜡树种群胸径结构 四、光蜡树种群冠幅结构 五、光蜡树种群分布格局 第四节 光蜡树群落学特征 一、样地与研究方法 二、光蜡树群落种类组成 三、光蜡树群落区系成分 四、光蜡树群落外貌特征 五、光蜡树群落层次结构 六、光蜡树群落物种多样性 七、光蜡树群落种间关联 八、光蜡树群落种群生态位 第九章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生态特征 **节 阴香的分类学特征 第二节 阴香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一、样地与研究方法 二、阴香根解剖结构 三、阴香茎解剖结构 四、阴香叶解剖结构 五、阴香营养器官结构特点与生态适应 第三节 阴香幼苗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 一、样地与研究方法 二、阴香幼苗形态特征和生物量 三、阴香幼苗生长动态 四、阴香幼苗生态适应 五、阴香幼苗种群分布格局 六、阴香幼苗营养元素含量 第四节 阴香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一、样地与研究方法 二、阴香光合日变化 三、阴香光合季节动态 四、阴香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五、阴香幼树光合日变化及季节动态 六、阴香光响应曲线 第五节 阴香种群结构 一、样地与研究方法 二、阴香种群高度结构 三、阴香种群胸径结构 四、阴香种群冠幅结构 五、阴香种群年龄结构 六、阴香种群分布格局 第六节 阴香群落学特征 一、样地与研究方法 二、阴香群落种类组成 三、阴香群落区系成分 四、阴香群落外貌特征 五、阴香群落层次结构 六、阴香群落物种多样性 七、阴香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 八、阴香群落种间关联 第七节 阴香群落数量分类 一、样地与研究方法 二、群落TWINSPAN分类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