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三年级(上)-玩游戏.学数学

三年级(上)-玩游戏.学数学

1星价 ¥12.7 (3.2折)
2星价¥12.3 定价¥3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7851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540785192 ; 978-7-5407-8519-2

本书特色

五大核心数学观念,阶段递进式教学方法,告诉老师数学怎么教! 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科学好玩的数学游戏,让孩子爱上数学! 数学特级教师告诉你,数学可以这么教,游戏应该这样玩!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研读这本书,因为它是真正从儿童发展去谈数学教育的; 作为一名家长,更应该研读这本书,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的孩子是活泼泼的!

内容简介

著名数学特级教师王志江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扎实的理论研究,结合培训教师的经验,根据认知发生学,深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过程,设计了基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数学教学课程。本书是其三年级上学期分册,由王志江老师围绕“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五大核心数学观念,进行课程解读与设置,并附有南明教育数学课程践行者宋亚男老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生动地展现了如何让三年级儿童通过操作活动、游戏体验、课堂对话等,培养起数学观念,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快乐地学习数学。 本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不仅适合三年级儿童的父母和数学教师阅读,也完全适合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学前儿童及其他年级小学生的父母、中小学数学教师等所有对基础数学教育感兴趣的有识之士阅读。 “玩游戏,学数学”系列是深入浅出的数学教师培训教材。

目录

**章.时分秒

002 /. **节. 儿童的时间观念是怎样建构生成的

002 /. 一、儿童已有的时间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009 /. 二、儿童已有的时间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怎样的特征

010 /. 三、儿童已有的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011 /. 四、如何协助儿童解决可能遭遇到的认知冲突

013 /. 五、认知冲突解决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后续学习将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

015 /. 第二节. 时间游戏玩起来——课堂实录

015 /. **阶段—— 故事

024 /. 第二阶段—— 手工制作与游戏活动

030 /. 第三阶段—— 在实际情境中准确把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001

第二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036 /.**节.儿童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观念是怎样建构生成的

036 /.一、儿童已有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043 /.二、儿童已有的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观念在日常生活

中表现出怎样的特征

044 /.三、儿童已有的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045 /.四、如何协助儿童解决可能遭遇到的认知冲突

055 /.五、认知冲突解决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后续学习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056 /.第二节.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游戏玩起来——课堂实录

056 /.**阶段——拆数游戏

064 /.第二阶段——自由运算与在数轴上进行加减运算

073 /.第三阶段——竖式计算(1)

081 /.第四阶段——竖式计算(2)

087 /.第五阶段——竖式计算(3)

092 /.第六阶段——万以内数字的加减混合运算098 /.第七阶段——实际应用

101 /.第八阶段——思维脑图

第三章.多位数乘一位数

110 /.**节.儿童如何建构生成多位数乘一位数观念

110 /.一、儿童已有的乘法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117 /.二、儿童已有的乘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怎样的特征

118 /.三、儿童已有的乘法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119 /.四、如何协助儿童解决可能遭遇到的认知冲突

123 /.五、认知冲突解决后,儿童的乘法观念在日常生活和后续学习中将会具有怎样的特点

125 /.第二节.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游戏玩起来——课堂实录

125 /.**阶段——有关乘法的热身活动

130 /.第二阶段——多位数乘一位数(1)

139 /.第三阶段——多位数乘一位数(2)

142 /.第四阶段——多位数乘一位数(3)

150 /.第五阶段——多位数乘一位数(4)

153 /.第六阶段——估算与实际应用问题(1)(2 个课时)

165 /.第七阶段——估算与实际应用问题(2)(2 个课时)

175 /.第八阶段——制作脑图

第四章.长方形和正方形

184 /.**节. 儿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念是怎样建构生成的

184 /.一、儿童已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190 /.二、儿童已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怎样的特征

191 /.三、儿童已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192 /.四、如何协助儿童解决可能遭遇到的认知冲突

196 /.五、认知冲突解决后,儿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念在日常生活和后续学习中将会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197 /.第二节.有关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游戏玩起来

——课堂实录

197 /.**阶段——四边形

206 /.第二阶段——长(正)方形的性质

214 /.第三阶段——封闭图形的周长

221 /.第四阶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

227 /.第五阶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235 /.第六阶段——探索活动

236 /.第七阶段——思维脑图

第五章.分数的初步认识

244 /.**节.儿童的分数观念是怎样建构生成的

244 /.一、儿童已有的分数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252 /.二、儿童已有的分数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怎样的特征

253 /.三、儿童已有的分数观念可能会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254 /.四、如何协助儿童解决可能遭遇到的认知冲突

261 /.五、认知冲突解决后,儿童的分数观念将在日常生活与后续学习中产生怎样的影响

262 /.第二节.分数游戏玩起来——课堂实录

262 /.**阶段——命名分数(1~2)

275 /.第二阶段——分数的比大小(1)

281 /.第三阶段——分数的比大小(2)

286 /.第四阶段——分数的简单运算

292 /.第五阶段——分数的简单应用(1)

297 /.第六阶段——分数的简单应用(2)

302 /.第七阶段——思维脑图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时分秒 **节.儿童的时间观念是怎样建构生成的 一、儿童已有的时间观念具有怎样的发展水平 游戏1.时间的次序与绵延 游戏材料:遥控小汽车、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实物或图片)等。 游戏步骤:(1)在房间的地板上,遥控两辆速度不同的小车,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追问:它们奔跑的时间一样多吗?(2)太阳早上六点升起,傍晚六点落下;电子手表从早上六点旋转到傍晚六点。它们经历的时间一样多吗? 游戏目的:评估儿童有关时间守恒性观念的发展水平。 适龄儿童:6~8 岁。 游戏参与者:鸣(8岁,二年级)。 游戏时间:2017 年5 月23 日星期二。 游戏过程记录如下(游戏材料和步骤有微调): 师:这里有一个小木块和一枚棋子,你来发号施令,使它们从这里(左下角)同时出发。生:开始。 (几秒钟之后)生:结束。师:好,小木块和棋子听从你的命令同时出发,又同时停止了,它们奔跑 的时间一样多吗?生:不一样,棋子奔跑的时间少,因为棋子奔跑的速度比小木块快,而且 棋子奔跑的距离也很远。师:它们是同时开始起跑的吗?生:是的。师:它们是同时结束的吗?生:应该不是吧(有点犹豫不决)。师:好的,我们再重新开始玩一遍这个游戏吧。生:开始。师:看准了,它们同时开始奔跑了哦!生:结束!师:好,它们同时停止了,小木块和棋子奔跑的时间一样多吗?生:不一样,棋子奔跑的时间少一些,它可能运动了几秒钟,而小木块可 能运动了几分钟。师:我们再来玩一次,不过这次我来喊开始,它们同时运动后,你来计时,5秒后你喊结束。开始!生:1、2、3、4、5,结束! 师:好,结束!你觉得它们运动的时间一样多吗?生:一样多,因为它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都运动了5 秒钟后同时结束。师:但是这个棋子运动得好快啊,结束后它运动了这么长的距离。你觉得 它们运动的时间还一样长吗?生:一样长,我数数了,它们运动的时间都是5 秒。师:那如果现在它们仍然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你不再计时了,你觉得 它们运动的时间一样长吗?生:一样长,不管我数还是不数,它们都是同时开始运动同时结束的。师:真棒!下面我要提第二个问题了,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啦!师:太阳早上六点升起,傍晚六点落下,我们教室的钟表的时针也从早上 六点旋转到傍晚六点,请问:太阳和钟表的时针经历的时间一样多吗?生:当然一样多了,都是从早上六点到傍晚六点,都经过了12 个小时。 游戏2. 给出静态的表盘,请儿童读出指针对应的时间 游戏3. 给出数字表示的时间,请儿童在表盘上画出指针的位置 游戏4 时间从早上6:15 过渡到上午9:40 ,请儿童在表盘上分别标出 时针(黑色)和分针(红色)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游戏5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小时”作为时间单位?什么时候需要用“分”作为时间单位?什么时候需要用“秒”作为时间单位? 游戏参与者:雷(8岁,二年级)。游戏时间:2017 年5 月23 日星期二。 师:你能读出这个钟表上对应的时间吗? 生:3 点半。师:为什么?生:因为这根指针(分针)指向了3 的位置,所以是3 点多,这根指针(时针)指向了6 的位置,所以是半点。师:你能说明一下这两根指针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生:这根短的是时针,这根长的是分针,啊,我刚刚说错了,应该是6 点 15 分。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生:时针指向6 就是6 点了。师:时针每走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生:时针每走一大格表示1 小时,从12 的位置走到6 的位置就是6 小时。师:时针是从12 的位置正好转到了6 的位置吗?生:不是,是超过了6 点的位置,所以是6 点多。师:那到底6 点多是多少呢?生:多15 分钟,因为分针每走一大格表示5 分钟,它从12 的位置转到3 的位置,转了三大格,3×5= 15(分)。师:你能在钟表上拨出9 点40 吗?(雷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师:从*开始的6 :15 过渡到现在的9 :40,你能画出时针和分针的起始位置吗? 师:从*开始的6 :15 过渡到现在的9 :40,时针和分针分别是如何运动的呢?生:时针从6 点多的位置运动到9 点多的位置,分针从“3”的位置指向 了“8”的位置。师:从6 :15 过渡到7 :00,时针和分针是如何运动的?生:时针从6 点多的位置运动到7 点整的位置,分针从“3”的位置运动 到“12”的位置。师:是时针走完后,分针再接着走吗?生:不是的,它们是一起的,只是时针走得慢一些,分针走得快一些。师:接着再过渡到9 :00 呢?生:时针从“7”转动到“9”,分针转动2 圈。师:为什么分针要转动2 圈呢?生:时针每转1 小时,分针就要转一圈,时针转2 小时,分针就要转2 圈。师:接着再过渡到9 :40 呢?生:时针从“9”的位置转动一点点,不能超过“10”的位置,因为不到 10 点,分针从“12”转向“8”的位置。师:你现在还认为从6:15 过渡到9:40,分针仅仅是从“3”运动到“8”吗?生:不是,好像比这复杂得多,不过*终都是指向“8”的位置。 师:我有个疑惑,钟表有了时针和分针,为什么还要有秒针呢?生:因为秒针走一圈就是一分钟啊,有了秒针表示的时间就更精确了,比 如,同样都是8 :10,但有可能表示的时间不一样,**个8 :10 可能是8 点10 分10 秒,而第二个8 点10 分可能就是8 点10 分20 秒。 师:哦,确实,有了秒针表示的时间会更精确。你知道1 秒与1 分钟的关 系吗?生:1 分钟=10 秒。师:为什么呀?生:因为1 米=10 分米、1分米=10 厘米,好多都是十倍的关系。师:时针走一大格表示1 小时,在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中分针是如何运动的?生:分针跑了一圈。师:分针跑一圈表示多久呢?生:60 分钟。师:所以1 小时与1 分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生:1 小时=60 分钟。师:分针走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长时间?生:1 分钟。师:分针在走这一小格的过程中,秒针是如何运动的呢?生:跑了一圈。师:那你觉得秒针跑一圈除了表示1 分钟,还可以表示多少秒呢?生:60 秒。师:那你还觉得1 分钟=10 秒吗?生:哈哈,不是,1分钟=60 秒。师:我们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小时”做单位,什么时候会用“分钟”做 单位,什么时候会用“秒”做单位?生:我不懂你这个问题想问什么。师:比如说,我们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时,需要用“小时”做单位?生:从山西到北京,坐火车需要几小时。师:那什么时候会用到“分钟”做单位呢?生:一节课是40 分钟,课间是10 分钟。师:那为什么不用小时做单位呢?生:因为一节课不够1 小时,一个课间就更短了,才10 分钟。 师:那什么时候会用“秒”做单位呢? 生:我生活中好像没有用到过秒。 师:假如我们要跑完50 米,需要多长时间? 生:我不知道。 分析:据参与评估的亚男老师说:刚开始,我以为鸣在**次游戏过程中,没有听清楚“同时开始,同时停止”这个条件,或者是没有聚焦这个条件,所以我决定与他再玩一次同样的游戏。在第二次游戏过程中,我试图着重强调“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不过,从结果来看,显然对于他来说没有起作用,他仍然受视觉的影响,觉得棋子速度比木块速度快,所以奔跑时间短一些。*后,当老师要求小鸣同学自己计数时,他才终于明白“小木块和棋子运动的时间是一样的”。在游戏5 的系列问题中,小雷同学的时间观念表现出明显的“静态性”的特点,但是在老师稍加点拨的情况下,他也能够迅速解决一些动态计时问题。 结合此处和以前做过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的时间观念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的特征如下: 萌芽期:6 岁左右,儿童能够分辨昨天、今天和明天,他们知道“现在”是“今天”,过去的那一天是“昨天”,将要到来的那一天是“明天”。同时,他们也能用“现在”“过去”“还没来到”等说法描述他们初步感受到的“时间”。不过,他们暂时还不能找到合适的“尺子”(测量时间的基准)去定量化地测量时间。 生长期:6~8 岁期间,儿童一般能够选择合适的基准,如时、分、秒,去刻画匀质绵延的物理性时间;能够实现不同基准之间的互化;能够利用自己的时间观念制作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初步的)等。 成熟期:在8~12 岁期间,儿童能够进一步发展出年、月、日等测量时间的基准,并且能够结合初步的天文地理时间知识,理解各个基准之间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初步理解阴历、阳历、混合历等计时历法的实质。 很明显,上述参与游戏的小鸣和小雷,他们的时间观念发展水平都处于正常的“生长期”。静态地认读时间他们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还不能动态地认读和描述时间,不能十分准确地说出从一个时刻到下一个时刻,时针和分针是如何运动的。另外,由于他们生活中用“秒”做单位的时候确实很少,所以他们很难体会1 秒有多久。总之,对于此阶段的儿童而言,在他们的脑海中,有关时间的前景观念有:时与分、时分互化等,有关时间的背景观念有:秒,秒与时、分之间的互化等。

作者简介

王志江,1972年出生,男,北京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曾长期担任北京市市级示范学校校长。目前是南明教育总校长(之一)、南明教育数理课程建设总负责人、运城国际学校校长。痴迷教育,勇于创新;在《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通讯》《中学数学》《北京教育》《中小学管理》等国内核心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曾出版著作《寻找生命的枝枝蔓蔓》、《七步研课法与三对话课堂》、《重新理解教育》(合著)等。 宋亚男,运城国际学校小学教育数学教师,南明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批践行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