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不再害羞:如何提高你的社会适应力

不再害羞:如何提高你的社会适应力

1星价 ¥53.8 (7.7折)
2星价¥53.8 定价¥69.9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2776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7页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59627766 ; 978-7-5596-2776-6

本书特色

● “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大师菲利普 津巴多经典之作。
● 津巴多教授认为,本书是他对心理学和社会重要的三个贡献之一。畅销30年,先后被译成30余种语言,全球销量逾百万册。
● 本书以大量的研究为基础,探究害羞的成因和表现、害羞者的内心世界,并提出克服害羞的行为认知疗法,有极高的实用性。
● 害羞会给你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带来巨大的阻碍,并让你在社会适应上困难重重。而每一个害羞的人,都能通过本书重新认识自己,让社交不再是一个问题。
● 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荣誉教授陈会昌,十分心理创始人、前《心理月刊》主编王珲联袂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12个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害羞是社交焦虑者的“面具”、害羞者充满焦虑与不安的内心世界、人们为什么会在社交中感到害羞、父母和老师: 让孩子害怕社交的“幕后推手”等。

目录

十周年纪念版序 克服害羞,就是克服自我设置的牢笼


中文版序 害羞是一种可以克服的社交焦虑


引言 害羞:内在冲突导致的社会适应力不足



一 你为何无法摆脱害羞


01 害羞是社交焦虑者的“面具”


害羞:对他人和社交活动感到焦虑


害羞是一种普遍现象


男性真的比女性社交能力更强吗


害羞的不同状态:从偶尔焦虑到无法社交


缺少社交:寻求自我存在的状态


02 害羞者充满焦虑与不安的内心世界


社交躲避者:面对焦虑的反应


极端的自我认知:害羞者的性格特征


是否善于社交:别人眼中的你和自己眼中的你


对事件的归纳能力影响人的自我界定


03 人们为什么会在社交中感到害羞


人格特质理论:基因和遗传的结果


行为主义理论:后天习得


精神分析理论:内在冲突的表现


社会生态角度:情境的作用


其他观点


04 父母和老师:让孩子害怕社交的“幕后推手”


父母的过分期待导致相反的结果


老师的忽视使害羞的情况加剧


焦虑会使记忆力下降


每个人都能摆脱焦虑,走向幸福


05 习惯性害羞者难以逃脱的困境


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无法维持亲密的恋爱关系


06 易被忽视的害羞,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性爱交易:替代稳固的亲密关系


酗酒:借以掩盖自己的无能感


暴力与犯罪:发泄郁积的挫败与愤怒


顺从于社会控制:换取默默无闻的安全感



二 如何克服害羞,有效提升社会适应力


07 **步:重新认识你自己


发现真正的自己


探索童年和家庭对你的影响


想象你的理想人生


规划生命的落幕


给自己写一封信


08 第二步:坦然面对你的焦虑


测测你究竟有多害羞


造成你害羞的原因


找到你应对害羞的方式


记录你的害羞攻坚战


09 第三步:呵护你的自尊心


低自尊者:自己的敌人


理性地与他人进行比较


自我肯定练习


放松自己


10 第四步:提高你的社交技能


重视行动的力量


掌控真实的你和角色中的你


改变行为练习


11 第五步:帮助他人走出害羞的困扰


认同、理解孩子的行为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了解孩子的友谊关系图


锻炼孩子的社交技能


给予孩子抚摸和信任


给予爱人自由与自主性


害羞自助小组与害羞诊所


12 塑造人人都具有社会适应力的社会


改变使人缺乏社会适应力的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观念如何使人变得害羞


害羞是文化价值的外在表现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极端的自我认知:害羞者的性格特征
对于害羞者来说,应对焦虑有效的方法是保持低姿态。所以,害羞的人会压抑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以维护面子。只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害羞者才会做真正的自己。在公众面前,害羞者可能看上去十分镇定,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像一条复杂的思想高速公路,而且这条公路上混乱不堪,到处都堆满了感情碰撞和被压抑的欲望。
害羞者的性格中尤其明显的特征是极端的自我认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洞察自己是许多健康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现代众多心理治疗想要追求的目标。然而,同样是自我分析、评价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旦沉溺其中,就预示着心理紊乱。害羞的人往往就是走了这样的极端。
在自我感觉害羞的人中,有超过85% 的人认为他们过分关注自我。这种自我意识有公众和私下两个方面。阿诺德· 巴斯(Arnold Buss)和其助手的研究中充分论述了这一点。
公众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关心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反应,这类人会关注以下问题。
1. 他们认为我怎么样?
2. 我给他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 他们喜欢我吗?
4. 我怎么保证他们会喜欢我?
如果你属于公众自我意识型的害羞者,那么,对于以下大多数问题,你都会回答“是”。
1. 我关心自己做事的方式。
2. 我关心表现自己的方式。
3. 我过分注意自己的穿着。
4. 我经常为是否给他人留下好印象而担心。
5. 我离开房间时的*后一件事是照镜子。
6. 我关心其他人对我的看法。
7. 我通常很在意自己的外表。
私下的自我意识是对自身的关注,它不仅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在自我,而且是集中在内在自我的负面层面。这类人往往会关注以下问题。
1. 我不够格。
2. 我自卑。
3. 我笨。
4. 我长得丑。
5. 我没有用。
可以说,私下自我意识型的害羞者是将自己放在了有超强分析能力的显微镜下来检测自己的缺点。
这一精神分析可与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法相媲美。不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旨在探究人类的想法和欲望来自何处,而我们研究害羞者自我意识的目的则是将其从不合理的行为障碍中解脱出来,并帮助他们学会应对或微小或可怕的各种刺激。要知道,害羞者常常会陷入强迫性的自我剖析而不能自拔,这使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将其想法付诸行动。
如果你属于私下自我意识型的害羞者,那么,对于以下全部或大多数的问题,你都会回答“是”。
1. 我总是试着认清自己。
2. 总的来说,我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3. 我经常反省自己。
4. 我经常自我幻想。
5. 我总是仔细地检查自己。
6. 我总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7. 我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动机。
8. 我有时会有这种感觉:我在某处看着自己。
9. 我对心境的变化很警觉。
10. 当我思考问题时,我知道自己的大脑是如何运转的。
这两种自我意识的区别可延伸到害羞这一领域。根据研究,保罗·皮尔克尼斯(Paul Pikonnis)将害羞者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公众害羞型和私下害羞型。前者总是担心自己在他人面前表现得不够好,后者则总在为内在的心理感觉不好而担忧。
公众害羞者常常因为笨拙的表现和在社交中不能恰当地回答问题而感到焦虑,他们总是会为自己可能不恰当的行为而担心。对于私下害羞者来说,相比于自己的主观不适感和害怕他人发现自己需求的恐惧感,想要做的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且,私下害羞者不仅有较高的私下自我意识,还有较强的整体自我意识。

作者简介

菲利普 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
● 当代著名心理学大师之一,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曾荣获“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可以说,没有一个学心理的人不知道津巴多的名字。
● 津巴多一生对心理学领域贡献卓著。他设计了震撼世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并一直致力于用心理学的力量使人类变得更好。他认为自己对心理学和社会有3个尤为重要的贡献,分别是将害羞概念化、了解并利用时间观的力量、创造“英雄想象工程”,而本书正是其中之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