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全新修订版)

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全新修订版)

1星价 ¥24.4 (4.9折)
2星价¥24.4 定价¥4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7166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12716629 ; 978-7-5127-1662-9

本书特色

全国特殊教育专家、医疗专家团队近50年心血凝集 助力百万孤独症儿童父母,全面认识孤独症,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干预训练方法 呵护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特点,教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让孩子从此走出孤独

内容简介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都迫切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好使他们摆脱自己的困扰。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以社交交流和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发生于儿童生命早期的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能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感知、语言、情感,尤其是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的发展,孤独症儿童属于一种特殊儿童。本书不仅从不同的方面介绍儿童孤独症及相关问题,儿童的表现和在认知活动、情感活动、行为活动中的特征,使广大读者对这类儿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还着重介绍了不同的行为矫正方法、认知训练、语言训练、感知觉训练、社交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方法。对教育学、医学、社会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广大家长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

**章?孤独症的概念

一、孤独症自古就有 / 2

二、孤独症诊断概念的演变 / 3

三、孤独症患儿为什么越来越“多” / 6

第二章?孤独症的发病情况及病因

一、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患病情况 / 10

二、患孤独症的男孩多于女孩,原因何在 / 13

三、父母背景与孤独症 / 14

四、家庭环境与孤独症 / 16

五、妊娠围产期因素与孤独症 / 17

六、遗传因素与孤独症 / 18

七、神经生理异常与孤独症 / 19

八、神经生化改变与孤独症 / 20

九、神经疾病和免疫功能缺陷与孤独症 / 21

十、其他与孤独症相关的危险因素 / 22

第三章?孤独症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一、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 / 26

二、孤独症儿童的发育特点 / 35

三、孤独症儿童的记忆特征 / 36

四、孤独症儿童的思维特征 / 37

五、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特征 / 38

六、孤独症儿童的依恋情感特征 / 39

七、孤独症儿童发病前的早期先兆 / 40

八、孤独症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表现 / 41

九、孤独症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 / 47

十、语言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特征 / 48

十一、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征 / 49

十二、孤独症儿童对玩具的偏好 / 50

十三、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 / 51

十四、孤独症儿童的特殊古怪迷恋 / 52

十五、孤独症儿童对声音刺激的异常反应 / 53

第四章?儿童孤独症的诊断

一、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 / 56

二、孤独症儿童应该做哪些检查 / 57

三、家庭对孤独症儿童的测评 / 60

四、婴儿孤独症筛查表 / 61

五、孤独症儿童的诊断标准 / 62

六、孤独症儿童的评估 / 64

第五章?容易与孤独症混淆的疾病

一、孤独症与运动发展落后 / 74

二、孤独症与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 / 75

三、孤独症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76

四、孤独症与严重的视听觉障碍 / 78

五、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 / 79

六、孤独症与瑞特综合征 / 80

七、孤独症与脆性X综合征 / 81

八、孤独症与普拉德-威利综合征 / 82

九、孤独症与婴儿痴呆 / 82

十、孤独症与精神发育迟滞 / 84

十一、孤独症与选择性缄默 / 85

十二、孤独症与阿斯伯格综合征 / 86

十三、孤独症与抽动秽语综合征 / 89

十四、孤独症与强迫症 / 90

十五、孤独症与严重剥夺 / 91

第六章?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一、帮助孩子时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 / 94

二、给孩子巨大的精神关怀 / 96

三、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内容 / 99

四、关于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案 / 101

五、教育训练计划的制订 / 103

六、关于结构化教学法 / 104

七、行为矫治与训练的理论基础 / 108

八、行为矫治的常用方法与原则 / 109

九、使用行为矫正技术的注意事项 / 117

十、应用行为分析法与回合式教学法 / 118

十一、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中指令的运用 / 120

十二、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中的辅助技巧 / 123

十三、帮助没有口语的孤独症儿童发音说话 / 128

十四、帮助孤独症儿童发展主动语言 / 131

十五、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注意力 / 133

十六、目光对视训练 / 135

十七、改善儿童感知觉异常 / 136

十八、帮助多动孩子的策略 / 138

十九、帮助孩子培植依恋情感 / 140

二十、改变孤独症儿童偏食的行为 / 142

二十一、教孩子坐下来好好吃饭 / 143

二十二、运用链锁技术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生活自理技能 / 145

二十三、青春期的性教育问题 / 147

二十四、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行为表现和功能 / 149

二十五、ABC行为观察法 / 151

二十六、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 / 152

二十七、惩罚在行为矫正中的正确使用 / 155

二十八、活动中的隔离如何操作 / 157

第七章?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治疗

一、感觉学习与感觉统合 / 162

二、前庭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孤独症 / 163

三、本体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孤独症 / 164

四、触觉防御过度或迟钝与儿童孤独症 / 165

五、视觉统合失调与儿童孤独症 / 166

六、听觉统合失调与儿童孤独症 / 167

七、对刺激的异常反应提示存在感觉统合失调 / 167

八、感觉统合的家庭测评 / 170

九、前庭平衡失调的统合训练 / 173

十、触觉防御过度或迟钝的统合治疗 / 176

第八章?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案例

案例一?对陌生人过敏的塔塔 / 182

案例二?他不再是刻板的加加 / 186

案例三?何何不再撞头了 / 189

案例四?小宇攻击行为的干预 / 193

案例五?小贝贝的咿咿呀呀 / 196

案例六?乱动的小Z / 199

案例七?鹦鹉小男孩 / 202

案例八?与暖暖相处的美好时光 / 205

案例九?安安变得更阳光了 / 208

附录1?孤独症行为检查表(ABC) / 213

附录2?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217

附录3?Achenbach儿童行为测评表 / 221

主要参考资料 / 227


展开全部

节选

主编寄语 编写“SOS救助父母,救助儿童”丛书,是我1996年的构想。这种想法的起因源于当时我对问题儿童的粗浅认识和对问题儿童父母困惑的同情。1992年,我系统学习了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先后进修学习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师大研究生班)及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相关学科。为了实际研究并帮助孩子和父母,于1995年春,在师兄师妹们的鼓励下,“东方圣童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主要开展儿童发展测评及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指导。在这个儿童发展中心,我接触了成千上万位望子成龙的父母,了解了更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失误;也是在这个中心,我接触了成千上万名来自国内外的问题儿童,了解了问题儿童的苦难及其父母的困惑与无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深感一个小小的儿童发展咨询与教育中心能为孩子和父母提供的帮助实在太有限,不如把知识教给父母,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这样或许才是“救助父母,救助儿童”的根本办法。于是,我萌生了撰写本套丛书的想法。当时,广大父母渴望有这样的教材,又有几家出版社对这个选题非常感兴趣,争相预订出版。但是,当我静下心来准备行动的时候,又觉得这套书涉及多个学科,自觉水平有限,而且临床工作又十分繁忙,编写这样一套科普著作,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必须把高、难、深的学术名词,艰涩的学术理论写得通俗易懂,把教育策略写得翔实好用,可操作性强,让父母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才能不落窠臼。所以,我只好把这一设想搁置下来,并谢绝了诸家出版社的邀约。 2003年,中国妇女出版社的领导和几位编辑又和我谈到这套丛书,其情之切,令我感动。恰在此时,我又遇到了一件令人触心垂泪的事,终于促使我下了决心一定要撰写一套供特殊儿童的父母阅读的教育咨询和教育训练丛书。 一天,我从北大妇儿病房楼道走过时,迎面走来一位年轻女士。我觉得似曾见过,但又想不起在何时何处,只能报以微笑。那位女士说:“戴教授,您还记得我吗?两年前,我带两个月的儿子看过您的门诊,您当时告诉我孩子可能存在中枢协调障碍,需要进行一些干预性训练。我对您的提醒没放在心上,加上我一个人带孩子,手忙脚乱,光对付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感到头昏脑涨,哪儿还有时间进行什么训练,总觉得孩子长大就好了。没想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不仅没好,问题还越来越严重,现在两岁多了还不会走路,两腿交叉,双拳紧握,也不会说话……我懊悔极了,觉得对不起孩子。我该怎么做才能尽快挽救孩子呢?”说完,她绝望地失声痛哭…… 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何止见过一位这样懊悔而痛苦的母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小儿脑瘫的发生率为2.0‰~3.5‰,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率更高,这样推算下来,全国大约有几百万由于脑瘫未及早诊治而致残的孩子;孤独症患儿为300万~500万;分心多动的孩子至少1000万;学龄儿童中智力正常,由于学习能力导致学习障碍者为5%~10%,这在全国将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些不能不说是父母的痛苦,孩子的不幸。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儿童群体——“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患儿。这些孩子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但种种原因导致儿童感知觉发展偏差。这些孩子行为违常,情绪暴躁,分心多动,学业滞后,适应社会能力差,甚至会发生破坏行为,令家长头痛、学校无奈,是一个在学龄儿童中发生率约占30%的大群体。据不同地区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研究统计数字报道,北京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46.29%,上海市学龄儿童感统失调率为52.7%,南京市为34.9%。这些数字说明儿童感统失调已成为现代普遍存在的“时代文明病”。随着科学的发展,环境的污染,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孩子受不良成长环境和失误教养方式的影响,这些问题不仅不会消失,而且有日渐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谐,令父母痛苦不堪。 怎样才能尽量减少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孩子,使已经发生问题的孩子向正常发展,并拥有幸福的人生呢?这不仅是医生的事,而且需要全社会、多学科人士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并为之奋斗。 父母应当在准备要孩子前,就学习如何做父母,使发展中的孩子尽可能地减少、减轻问题,使孩子尽可能地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对于出生即被界定为“高危婴儿”的孩子,应当及早实施科学干预,并定期随访,进行发展水平测评和针对性教育,使高危婴儿得到正常发展;如果孩子的问题已经萌发,则要用敏锐的眼睛仔细观察,用善于思考的头脑进行分析,以雷厉风行的行动、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早动手帮助孩子……这些才是对孩子负责,才能争取得到*好的结果。 每一个小生命都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小精灵,他们都来自一个单细胞生物体——受精卵。由一个*原始的细胞发育成*高级的生物体——人,要经历生物进化历程中的风风雨雨。当前,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推动了社会进步,也制造着伤害人类自身的副产品——环境污染、竞争压力等,这必然会殃及孕育胎儿的母体的内、外环境,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好不容易到了临产期,又面临着围产期缺氧、早产、感染、脑损伤等风险的考验。出生后,一个快速发展中的个体又面临着更多方面的风险,如家庭和外界环境污染、营养、疾病、教育等,一句话,造成婴幼儿发展偏差、发育障碍的原因很多,这些因素不仅不会消失,而且有增无减。这是生物进化过程的必然,也是科技发展的附属品。但是,面对无法改变的大社会和大环境问题,人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孕前检查、围产期保健和出生时(出生后)系统监护得到有效预防。可以说,父母就是孩子的未来,孩子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父母有关。只要您是一位勤学习、善思考、豁达明理的母亲或者父亲,您一定会在专业人士的热情帮助下,改变和创造孩子美好的未来,因为奇迹总是属于用心人的。 在本套丛书撰写过程中,我们尽量做到融医学、认知神经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为一体,在保证丛书科学性的基础上,力争做到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尽量以表格形式展示需要冗长文字叙述才能说清楚的内容,使读者看起来不累,便于理解和记忆;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书稿完成后,我们请一些家长进行评审,深受赞誉,都认为这是一套实用、看了能懂的好书。本套丛书**版面世后,受到广大读者、特教机构、早教机构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这些机构将本书作为教师的培训教材,普遍反映内容翔实、科学,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家长们也反映,这套书实用、好用,用了孩子就有进步。我们还收到上千封读者的来信,其中相当一部分家长是看到本套丛书后才知道孩子有问题的。这些家长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希望操作方面更形象一些,更具体一些,案例再多一些,希望有语音、视频演示。此次改版中,每一分册都尽可能地融进了新知识、新技术,特别融进了小儿推拿、中医外治、饮食调理等,企盼更加贴近读者,为更多孩子和父母提供帮助。 本套丛书分为《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让分心多动儿童摆脱烦恼》。丛书由我构思,拟订框架,并拟写了《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让分心多动儿童摆脱烦恼》各章、节的写作条目及部分章节、样稿。具体的编写分工为:《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由刘振寰教授任分册主编;《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由贾美香教授任分册主编;《让分心多动儿童摆脱烦恼》由王永午教授任分册主编。 本次再版对《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让分心多动儿童摆脱烦恼》进行了修改更新。本套丛书编写当中曾经得到了董奇教授、林庆教授、王玉凤教授的关心和指导,中国妇女出版社的编辑们也为本丛书的出版付出了辛苦的工作,在这里谨致谢意。 全社会关注儿童健康发展、关注弱势儿童正常发展已经形成新的态势,我们医务工作者将努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将艰涩的专业研究结果转化为能让百姓读懂、会用的科普知识和实用性强的操作技术,并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帮助更多的父母和孩子,包括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这就是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初衷。如果本套丛书能对家长和同行起到一点儿作用的话,我们就深感欣慰了! 本书如有错漏、不妥之处,真诚地希望同行、读者批评和指正。 戴淑凤 2018年9月18日 于北京大学**附属医院

作者简介

戴淑凤 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及新生儿专业教授、主任医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中国蒙特梭利学会终身教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童保健与健康教育专委会会长,世界中联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等刊物常务编审。 1966~1982年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任职。1967年曾参加西学中班一年。1972年在本院进修内科、普外、妇产科病理学一年。其后,因脑血管意外,脑手术后于1982年主要从事围产及新生儿专业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曾在本院及北京儿童医院进修过新生儿相关专业。1983年3~10月作为访问学者赴日研修围产。 1984年跟随美国心理学博士布雷寿顿(Dr.Brazelton)研究婴儿神经行为发展与测评,在此基础上,学习了神经生理学、神经行为学、儿童感知觉发展及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等。2002~2004完成了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的全部课程。1992~1995年曾多次参加王玉凤教授举办的问题儿童学习班,看到问题儿童成长中的艰难及其家长的焦虑与无奈,以及王玉凤教授为孩子付出的心血,感觉自己虽然能力有限,但也是经历过生死关头有幸生存的人,也想为孩子和父母分担一点忧愁。于是,1995~2007年我业余参与特殊需要儿童测评及其跟进性教育训练。 几十年临床实践,深感西医过度用药、过度治疗的弊端,也感悟中医的博大精深。于2015年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届夏季峰会上(扬州),筹建了世界中联儿童保健与健康教育专委会,至今已经举办3届国际学术论坛,20多期适宜技术培训。未来期待在这个国际平台上,为了更多儿童拥有身心健康的美好生活,联合更多有大爱、有奉献、有技术的学者,特别是国医大家,共同携手,为儿童健康,为健康中国努力奋斗。 主要专著 《新生儿疾病诊疗手册》《新生儿掌中宝》主编,《“三优”大百科:优生卷》副主编等。 科普教育著作 《0~3岁感觉教育同步指导手册》,“中国儿童早期教养工程”丛书3卷,“SOS救助父母,救助儿童”丛书5册(《让分心多动儿童摆脱烦恼》《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让学习障碍儿童突破学习困难》《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儿童行为塑造及行为问题矫治》),《小儿推拿实用教程》《婴幼儿成功教养指南》《0~3岁育儿百科》《宝宝早期教育全书》《儿童康复培训教材》《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家长指导手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精编育儿200问》《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图谱》等40多部。 贾美香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中国残联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残联福利基金会特邀理事,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早产儿优化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197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82年至今主要从事儿童精神医学专业及各类儿童精神病的诊断,尤其擅长儿童孤独症的诊断,评估,康复及治疗。先后参加完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课题;参与编写原国家卫计委《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中国残联指定《孤独症教师上岗培训教材》;协助北京市教委先后成立20余所特殊教育学校;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及教育部重点课題的主要科研任务。主要研究方向:儿童精神卫生及儿童精神病等。 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儿童孤独症易感基因的研究,孤独症与突触发育相关候选基因的关联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孤独症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及初步机制探讨; 先后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美国医学遗传学杂志》《美国生物精神病学》《BMC医学遗传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9篇,主编专著共10多部。参加撰写《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以及“中、美、韩三国孤独症儿童和发育障碍儿童的跨文化研究”;参加修订《心理教育评定手册及操作工具制作》并应用与临床;多次作为专家参加中残联、原国家卫计委、北京市残联组织的有关孤独症的抽样调查。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