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玲在北大荒的故事

丁玲在北大荒的故事

1星价 ¥41.8 (7.2折)
2星价¥41.8 定价¥5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1212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16页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66121257 ; 978-7-5661-2125-7

本书特色

  丁玲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丁玲在北大荒的故事/北大荒历史文化丛书》通过引言、到北大荒去、奔赴汤原、转赴宝泉岭、重返北大荒、永远是北大荒人等几个部分讲述了丁玲在北大荒的12年的故事。

内容简介

丁玲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 中共党员, 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 丁玲到达陕北保安, 是**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 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本书通过引言、到北大荒去、奔赴汤原、转赴宝泉岭、重返北大荒、永远是北大荒人等几个部分讲述了丁玲在北大荒的12年的故事。

目录

引言
到延安
毛泽东赠词临江仙
头戴两顶帽子

**章 到北大荒去
突如其来的通知
陈明来信
下榻马迭尔
初到密山
晋见王震将军
与陈明相会
患难与共
到*艰苦的地方去

第二章 奔赴汤原
鸡舍安新家
学养鸡
行善事、当红娘
总理和将军的关怀
扫盲教员
黑板报总编
远方来信
陈明帮助排演刘三姐
走访农场

第三章 转赴宝泉岭
结识杜晚香
文革中的遭遇
丁玲失踪
陈明三访汤原
地下黑俱乐部
蹲牛棚
寻找丁玲
进老虎队
双双入狱

第四章 重返北大荒
回来就是探亲
看望普阳
回访宝泉岭
汤原寻访
北大荒人永远不会忘记她

第五章 永远是北大荒人
与病魔做斗争
丁玲不死
丁玲生平事迹陈列室
丁玲对北大荒文学的贡献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丁玲、陈明在北大荒大事记
丁玲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丁玲同志生平
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
初到密山
杜晚香
关于杜晚香
在宝泉岭农场

附录
创业精神在普阳发扬光大
丁玲写给北大荒人的两封信
北大荒人写过的关于丁玲的部分文章目录
北大荒作家作品荣获丁玲文学奖名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丁玲在北大荒的故事/北大荒历史文化丛书》:  **章 到北大荒去  一夜之间,丁玲被打成右派,这时候,丈夫陈明也被株连戴上右派的帽子,开除党籍,离开文化部电影局所属的北京电影制片厂,下放到北大荒。  丁玲明知责任不在自己,可面对陈明仍难免深怀内疚,她对他说:“都是我连累了你……”  陈明却笑了,逗趣说:“这倒好,成全了我了,了却了我多年来的一个心事,以前你总比我‘高’,现在我们‘平等’了。我们成了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了……不能这样说,这样我们又多了同一条‘罪状’,有订立‘攻守同盟’之嫌,应该说我俩是‘一丘之貉’才对,哈哈!”  “老陈!”丁玲见丈夫如此,心里一阵酸楚,她的眼睛湿润了。  为了不使丁玲过于悲观,使她能鼓起勇气来承受命运的作弄,他在她面前总是使劲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可他内心却在流泪,淌血。  突如其来的通知  1958年的春节来临,可是在丁玲夫妇居住的北京多福巷16号的小小四合院里,却没有一点节日的气氛。儿女都在莫斯科读书,也没有客人登门拜访。在那个年代,谁敢到一个大右派家去找倒霉呢?只剩下家里雇的保姆王姐陪伴着他们。  丁玲和陈明在繁华热闹的北京城里,过了一个凄凉冷清的春节。他们没有想到,就是这样寂寞而凄凉的春节,也没能维持几天。  1958年春节刚过几天,文化部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突然来了通知,是对陈明的判决:撤销级别,保留厂籍,下放到北大荒监督劳动。并且命令三日后必须去东郊双桥农场报到,待命出发。命令来得太突然了,是出乎他们意料的事。  丁玲和陈明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打算的。自从他们的“问题”有了结论后,他们就早有准备,计划远离北京文艺界这块是非之地,到东北新兴的伊春林区或贵州的深山老林去,到艰苦的地方去,从头再干革命。那时小兴安岭林区正在建设,丁玲特地从报纸、画报上剪下小兴安岭伊春的照片,还买了介绍贵州山区的一些书籍。她对陈明说:“我们国家的林业太落后了,听说森林覆盖率占全国土地的12%还不到,我们去小兴安岭,或者到贵州山区,去搞林业吧!只要我们两个人在一起,上刀山下火海也无所畏惧。”但看到这个突如其来的通知,两个人都杲住了。陈明焦虑地对丁玲说:“这是不可能的,这种时候我不应该离开你,你不能没有我,不能让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我要告诉作家协会,让他们知道,看他们如何安排。”  丁玲沉默了片刻后说:“不必了,可能他们早知道了。我们不向人乞求怜悯。你尽管去黑龙江吧,对我你应该放心,我一定会咬紧牙关,忍受这一切的!”  在陈明出发前三天里,他们互相约定:“不流眼泪,不唉声叹气,振作精神,面对未来。”为了生离的纪念,在陈明临行前一天,他俩都去理了发,在多福巷寓所里,拍了一张临别合影。拍照时,两人都对对方说,笑一点啊,可是照片上的她和他,却都是表情严肃,含着忧虑。  妇女节那天是陈明去黑龙江的前一天,陈明又回家了。保姆王姐不在,丁玲自己去开大门,几乎晕倒在大门边!他们在小院里携手踱步,又紧紧地偎坐在室内的长沙发上,翻着新近合拍的那张相片,照片上,夫妻俩都显得沉默和忧郁。话是说不完的,但他俩都强压着内心的悲痛,谁也不去触动那刻骨的伤痕。天黑下来的时候,陈明的一个姓王的画家同伴来邀他同行,陈明撇下了他美丽的恋人……  苍茫暮色中,丁玲望着陈明渐渐远去的背影,再也止不住泪如泉涌。陈明一走,丁玲真的陷入了寂寞和凄苦。公务员夏庚起早走了。他是从河北解放区来的孩子,一进北京便分配给丁玲当公务员。六七年来,他在丁玲这里就像儿子一样,甚至比儿子还亲近。  清明节那天,丁玲独自一人到西郊万安公墓凭吊母亲。人们很难想象:这时候,她竟觉得五年前母亲去世“死得真是时候”!五年来的思念,五年来的愧疚,竟化成这么一句无泪的语言!  陈明走后,与外界隔绝的丁玲陷入了孤独苦闷之中。1958年4月上午丁玲给邵荃麟、严文井写信,催问组织何时对她进行安排:“近来我几乎每天都在想要写封信给你们,问一问关于组织上对我的处理,以及我什么时候可以下去参加劳动,获得一个重新做人、改过自新的起点。但我又想到你们很忙,如果组织上对我有了决定了,你们会通知我的,我应该静静地等候,但我常常又觉得很难克制,因此我忍不住要写这封信……”  “当时担任作协总支书记、五人整风小组成员的黎辛后来谈到1958年安置右派的情形:‘五人整风小组开会简单,邵荃麟、刘白羽说的都是周扬的意见,谁敢反对。当时领导就是这么安排,哪儿艰苦就去哪儿改造。郭小川曾当过三五九旅王震的秘书,领导就让郭找王震,让丁玲、艾青去北大荒。郭小川有顾虑,说很久未与王震联系,怕碰钉子。在人们脑里,北大荒是属于艰苦的地方,荒凉得可怜,我当时想,送北大荒,能活命吗?’”(1999年2月3日陈明口述)  在陈明的印象中,当时邵荃麟没有延安整风那一套,比较善良。很多领导人不愿见右派,他见了丁玲,还谈了全国政协委员会议情况,并好心建议丁玲下乡时改一个名字。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