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大自然的奇妙相遇-寻觅兽类

我与大自然的奇妙相遇-寻觅兽类

1星价 ¥18.6 (4.9折)
2星价¥18.6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61357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4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01613571 ; 978-7-5016-1357-1

本书特色

★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CFCA)两位资深成员深入山野,基于多年对中国12种猫科动物保护调查一手资料与亲身经历创作而成。

★在大自然中培养专注力与探索精神。在山野中与每一次动物的相遇,都是偶然,生态环境的脆弱让野生动物越来越稀有;但每一次相遇也是必然,都是长年蹲守、苦苦寻觅后的惊喜出现。

★全新的博物学讲述方式。作者突出了寻觅野生动物的过程与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近距离长时间相处后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趣味横生。

★贴合中国自然环境的讲述。书中提到的所有动物情况,都是在中国环境背景下的真实现状,激发孩子对中国自然家底的保护与热爱。

★插画家为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志愿者,手绘百余幅精美博物画,画中的野生动物,让读者感受到野生动物恬静而安逸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总监张劲硕博士审读推荐。

内容简介

猫盟是一个以科学保护中国野生猫科动物为目的的公益环保组织,这部作品就是两位资深成员深入山野,基于多年对中国12种猫科动物保护调查一手资料与亲身经历创作而成。他们在海拔4800米的雪山蹲守,只为一睹雪豹的身影,他们以脚丈量中国野生动物的自然家底,那些我们只能在影像资料中见到从未谋面的野生动物们,豹猫、袍子、狗獾……鲜活而又神秘。人类也是大自然生物链上的一个组成部分,认识自然,我们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前言

要说与动物在野外相遇的故事,其实是我们一群人的故事。

我们叫“猫盟”(全称“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是由一群生态爱好者组成的专门与野生猫科动物打交道的团队,比如金钱豹、雪豹、豹猫等。我们的工作是找到它们,保护它们。我们在青藏高原爬至雪线之上;我们在云南边境的热带雨林里跋山涉水;我们在太行山的群峰间盘桓穿行;我们在内蒙古的沙地里夜行百里。我们寻觅着金钱豹、雪豹、云豹、金猫、猞猁、豹猫、云猫、兔狲等形态各异的猫科动物的踪迹。在荒野寻猫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野生动物。有时候我们在林间与它们不期而遇,双方都大吃一惊;有时候我们在夜巡的路上,

它们出现在我们的手电筒的光柱里。*美妙的时刻往往是这样:我们安静地坐在树丛的阴影里,不远处一只动物悠闲地从另一处阴影里走出来,并不在乎我们的存在。

荒野是什么?是清凉的风?是夕阳下鸣叫着归巢的群鸟?是平静的水面上一条鱼尾卷起的涟漪?是远离空调、电脑、手机、地铁、商场?也许都是,但其实不止。小时候我生活在秦岭大山里,那时候的世界就是三点一面:家里、学校、山里。那时候没什么玩具更不能上网,整日里的娱乐就是在学校里弹玻璃球、玩官兵抓强盗和放学后上山摘果子、下河捞鱼。青山绿水总是能带给儿时的我们无限的快乐,无论是春天先开的黄色迎春花还是接踵而至的弥漫芬芳的丁香,抑或是夏季清浅溪水里翻开石头就能觅到的溪蟹和刺鳅,当然少不了秋季好吃的榛子和松子,以及冬季那漫天飞舞的乌鸦和坚硬得像石头一样可以整个下午都承载我们冰车的河冰。

上初中后搬到了江苏的一座城市里,不过那时候即便身处城市,荒野却依然就在身边。夏季的傍晚喜欢在阳台上点着蚊香看窗外无数的蝙蝠飞来飞去,窗户上也总会有两条壁虎趴在那里,随着月华升起,窗外逐渐蛙声一片。而暑假里则总是在水田里度过,那里有捉不尽的小龙虾、黄鳝,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碰到一条赤链华游蛇。当越来越多的作业和工作开始占据了大多数时间,也就慢慢没有了在郊野愉快而又无聊地打发时间的闲暇。荒野在远去。不知不觉间,身边的蝙蝠不见了,燕子也不来了,充满了生机和乐趣的水田被精致的楼盘所取代,小龙虾和蛙声自然也销声匿迹了……然而忙碌中的我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消失,生活在推着人们茫然地朝着那个雷同的由物质构成的目标奔去。

目录

要说与动物在野外相遇的故事,其实是我们一群人的故事。

我们叫“猫盟”(全称“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是由一群生态爱好者组成的专门与野生猫科动物打交道的团队,比如金钱豹、雪豹、豹猫等。我们的工作是找到它们,保护它们。我们在青藏高原爬至雪线之上;我们在云南边境的热带雨林里跋山涉水;我们在太行山的群峰间盘桓穿行;我们在内蒙古的沙地里夜行百里。我们寻觅着金钱豹、雪豹、云豹、金猫、猞猁、豹猫、云猫、兔狲等形态各异的猫科动物的踪迹。在荒野寻猫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野生动物。有时候我们在林间与它们不期而遇,双方都大吃一惊;有时候我们在夜巡的路上,

它们出现在我们的手电筒的光柱里。*美妙的时刻往往是这样:我们安静地坐在树丛的阴影里,不远处一只动物悠闲地从另一处阴影里走出来,并不在乎我们的存在。

荒野是什么?是清凉的风?是夕阳下鸣叫着归巢的群鸟?是平静的水面上一条鱼尾卷起的涟漪?是远离空调、电脑、手机、地铁、商场?也许都是,但其实不止。小时候我生活在秦岭大山里,那时候的世界就是三点一面:家里、学校、山里。那时候没什么玩具更不能上网,整日里的娱乐就是在学校里弹玻璃球、玩官兵抓强盗和放学后上山摘果子、下河捞鱼。青山绿水总是能带给儿时的我们无限的快乐,无论是春天先开的黄色迎春花还是接踵而至的弥漫芬芳的丁香,抑或是夏季清浅溪水里翻开石头就能觅到的溪蟹和刺鳅,当然少不了秋季好吃的榛子和松子,以及冬季那漫天飞舞的乌鸦和坚硬得像石头一样可以整个下午都承载我们冰车的河冰。

上初中后搬到了江苏的一座城市里,不过那时候即便身处城市,荒野却依然就在身边。夏季的傍晚喜欢在阳台上点着蚊香看窗外无数的蝙蝠飞来飞去,窗户上也总会有两条壁虎趴在那里,随着月华升起,窗外逐渐蛙声一片。而暑假里则总是在水田里度过,那里有捉不尽的小龙虾、黄鳝,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碰到一条赤链华游蛇。当越来越多的作业和工作开始占据了大多数时间,也就慢慢没有了在郊野愉快而又无聊地打发时间的闲暇。荒野在远去。不知不觉间,身边的蝙蝠不见了,燕子也不来了,充满了生机和乐趣的水田被精致的楼盘所取代,小龙虾和蛙声自然也销声匿迹了……然而忙碌中的我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消失,生活在推着人们茫然地朝着那个雷同的由物质构成的目标奔去。
展开全部

节选

对于雪山之王,我一直心向往之,但是苦于没有机会一睹芳容。几年前,我去新疆旅游,特意挑选了*西部的阿拉套山地区,抽了一天独自在山里行走,因为我知道这里就是雪豹的家园。

虽然那时候我对雪豹几乎一无所知,但走在山里却情不自禁地脑补雪豹就在头顶的山脊漫步甚至窥视着我的场景。此后几年,雪豹在中国逐渐热了起来,越来越多的雪豹影像出现在我们面前,雪山之王依然神秘,但似乎已经不那么遥不可及。直到2015年,我才有机会真正进入雪豹的王国。在川西进行动物调查的路上,我们的越野车路过康定县翻越折多山,过了海拔4300米左右的垭口,眼前便是一片高原风光。望着远方连绵不断的山脉和山脊上那些反射着阳光的巨大岩石,我知道,雪豹就在那里。

新龙县,一个人口不算多的县城,坐落在甘孜州*中心的位置。格萨尔王的传说源自此地,满街的康巴汉子和身披红袍的僧侣让人觉得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然而吸引我们的却是那雪山和森林。虽然我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森林里的金钱豹,但是身处此地怎能错过林线以上的风景?

2016 年1月的一天,我们在拍摄一个纪录片时来到一处海拔4800 米的垭口。距离不远的山脊上,上百只岩羊正在草地上休息、吃草。巨大的山脊绵延好几千米,灰色的岩石矗立在上方,岩石下则是成片的草场——这是一个理想的雪豹栖息地,数量众多的岩羊为其食物,岩石地带又是它*好的藏身地和捕猎场。我们当机立断,在山脊的一处流石堆上安装了一台红外相机。虽然我们还没看到任何雪豹留下的痕迹,但这几乎是一种直觉——雪豹就在不远的地方。三个月后,我们接到了新龙县环林局的朋友兴奋的电话:“拍到雪豹了!”当红外相机拍摄的视频传过来后,我惊讶地发现,三只雪豹经过了相机。很显然,这是一只雌雪豹带着两只小雪豹,我们居然发现了一个雪豹家庭!2016年秋季,我们再次来到四川甘孜州。这一次,我们将在石渠县和新龙县两个地方寻找大猫的踪迹,当地的林业工作人员是我们强有力的支援。我们给高海拔地带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主要目的就在于寻找雪豹。

甘孜州的雪豹都生活在高山上。与喜马拉雅山的雪豹类似,甘孜州的横断山陡峭而高耸入云,植被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雪豹主要活动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裸岩和草甸地带。与雪豹处于同一高度的还有狼、棕熊、猞猁等大中型猛兽,但在这些动物里,雪豹无疑是对高海拔山地环境适应得*好的。

相关资料

两位作者与他们的猫盟盟友,怀着热情与执着,常年蹲守野外,设立红外相机,搜集了大量基础性研究数据。这本书使读者了解到了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自然家底,文字无束缚之感,曼妙有趣;绘画亦自成风格,绿叶红花,相得益彰。正可谓,一猫一世界,一豹一追寻,一书一场赞,一生为自然!——张劲硕(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总监、*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作者简介

宋大昭: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2016 美国国家地理年度探险人物评选中国区十大提名探险家之一)负责人,常年在野外考察,致力于金钱豹、雪豹等中国本土野生猫科动物的野外保护工作。黄巧雯: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2016 美国国家地理年度探险人物评选中国区十大提名探险家之一)传播负责人。因工作之便,常能深入荒野与自然对话。

李亚亚:插画师,设计师,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志愿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