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3221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6
  • 出版时间:2019-09-09
  • 条形码:9787515322186 ; 978-7-5153-2218-6

本书特色

《梁》平装已经上市一年有余,已经加印了四次,得到很多赞美和鼓励,我自己觉得做精装版时机已到。因为精装版印量比较低,我们也本着值得收藏的精神去做《梁》的精装,这次精装版本非常典雅,特制深蓝色的布面用作封面。手感极好,这份深蓝也是我觉得适合这本书的颜色,无法取代。  这次精装版本会赠送一套“梁思成与已消逝的古建”图卡(10张),这套图卡是关于已经消逝的古建,这几座古建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应该是国之重宝,可惜被拆毁了。每次看到它们的照片有种心痛的感觉,这套图卡也是纪念。这几座被拆毁的珍贵古建是:永寿寺雨华宫、广济寺三大士殿、正定县阳和楼、华严寺海会殿。

内容简介

  《梁》是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去世40周年而编成的。  《梁》共分为四个部分:梁思成先生的家庭相册,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梁思成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上学时的作业以及梁思成先生晚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其中有多张照片、书信原件、手绘图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通过这些生动的照片、精美的图画和充满暖暖爱意的信件,可见先生真实的充满才情的另一面。  当然全书重要的部分还是先生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选择也是经过千思百量,用林洙先生的话说,基本上展现了梁思成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走进梁思成先生的建筑世界,在文章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语言的通俗性和内容的普及性。

目录

想说的话
余音绕梁|影像
梁思成先生从1906年至20世纪60年代的家庭相册
惊起梁尘|文字
本部分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梁思成先生一生对于中国古建研究和保护的过程
中国的艺术与建筑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史》(六稿)绪论
中国的佛教建筑
正定纪游
华北古建调查报告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平郊建筑杂录
平郊建筑杂录(续)
北京——都市计划中的无比杰作
致车金铭信——关于湖光阁设计方案的建议
致梅贻琦信
代梅贻琦拟呈教育部代电文稿
致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信
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梁陈方案)
梁陈方案的历史考察——谨以此文纪念梁思成诞辰100周年并悼念陈占祥逝世/王军
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
与君同在——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林洙
画梁雕栋|手绘
梁思成先生192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史课的部分作业
梁“林”相敬|信件
梁思成先生晚年写给妻子林洙女士的部分信件
展开全部

节选

  《梁》:  建筑  中国古人从未把建筑当成一种艺术,但像在西方一样,建筑一直是艺术之母。正是通过作为建筑装饰,绘画与雕塑走向成熟,并被认作是独立的艺术。  技术与形式。中国建筑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构筑系统,它在中国文明萌生时期即已出现,其后不断得到发展。它的特征性形式是立在砖石基座上的木骨架即木框架,上面有带挑檐的坡屋顶。木框架的梁与柱之间,可以筑幕墙,幕墙的唯一功能是划分内部空间及区别内外。中国建筑的墙与欧洲传统房屋中的墙不同,它不承受屋顶或上面楼层的重量,因而可随需要而设或不设。建筑设计者通过调节开敞与封闭的比例,控制光线和空气的流入量,一切全看需要及气候而定。高度的适应性使中国建筑随着中国文明的传播而扩散。  当中国的构筑系统演进和成熟后,像欧洲古典建筑柱式那样的规则产生出来,它们控制建筑物各部分的比例。在纪念性的建筑上,建筑规范由于采用斗拱而得到丰富。斗拱由一系列置于柱顶的托木组成,在内边它承托木梁,在外部它支撑屋檐。一攒斗拱中包括几层横向伸出的臂,叫“拱”,梯形的垫木叫“斗”。斗拱本是结构中有功能作用的部件,它承托木梁又使屋檐伸出得远一些。在演进过程中,斗拱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比例。早期的斗拱形式简单,在房屋尺寸中占的比例较大;后来斗拱变得小而复杂。因此,斗拱可作为房屋建造时代的方便的指示物。  由于框架结构使内墙变为隔断,所以中国建筑的平面布置不在于单幢房屋之内部划分,而在于多座不同房屋的布局安排,中国的住宅是由这些房屋组成的。房屋通常围绕院子安排。一所住宅可以包含数量不定的多个院子。主房大都朝南,冬季可射入*多的太阳光,在夏天阳光为挑檐所阻挡。除了因地形导致的变体,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的住宅、官府和宗教建筑物。  历史的演变。中国*古的建筑遗存是一些汉代的坟墓。墓室及墓前的门墩——阙,虽是石造的,形式却是仿木结构,高起的石雕显现着同样高超的木匠技艺。斗拱在如此早期的建筑中已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国,至今没有发现在公元8世纪中叶以前漫长时期里所造的木构建筑。但从一些石窟寺的构造细部和它们墙上的壁画,我们可以大略知晓8世纪中期以前木构建筑的外貌。山西大同附近的云冈石窟建于公元452—494年;河南河北交界处的响堂LI』石窟和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建于公元550—618年,它们是在石崖上凿成的佛国净土,外观和内部都当作建筑物来处理,模仿当时的木构建筑。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西门门楣石刻(公元701—704年)准确地显示出一座佛寺大殿。甘肃敦煌公元6世纪到11世纪的洞窟的壁画中画的佛国净土,建筑背景极其精致。这些遗迹是未留下实物的时代的建筑状况的图像记录。在这样的图像中,我们也看到斗拱的重要,并且可以从中追踪到斗拱的演变轨迹。  这些中国早期建筑特点的间接证据,可从日本现存的建筑群得到支持。它们造于推古(公元593—626年)、飞鸟[飞鸟文化指6世纪中叶(公元552年)佛教传入日本至大化改新(公元645年)一百年间的文化]、白风[白风文化指大化改新(公元645年)至迁都奈良(公元710年)时间的文化]、天平[狭义指圣武天皇统治的天平时期(公元724—748年),广义指整个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和弘仁(公元810—833年)、贞观(公元875—893年)时期,相当于中国的隋唐。事实上,到19世纪中期,日本的建筑像镜子一样映射着中国大陆建筑不断变化着的风格。早先的日本建筑可以正确地称之为中国殖民式建筑,而且那里有一些建筑物还真是出于大陆匠人之手。*早的是奈良附近的法隆寺建筑群,由朝鲜工匠建造,公元607年建成。奈良东大寺金堂是中国鉴真和尚(公元763年去世)于公元759年建造的。  中国现存*早的木构建筑是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它单层七问,斗拱雄大,比例和设计无比地雄健庄严。大殿建于公元857年,在公元845年全国性灭法后数年。佛光寺大殿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唐代建筑,而唐代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寺内的雕塑、壁画饰带和书法都是当时的作品。这些唐代艺术品聚集在一起,使这座建筑物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唐朝以后的木构建筑保留的数量逐渐增多。一些很杰出的建筑物可以作为宋代和同时期的辽代与金代的代表。  ……

作者简介

  林洙,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遗孀,1962年与梁思成结婚,陪伴梁思成走过了11年的艰难岁月。林洙1928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入清华大学梁思成主持的中国建筑史编撰小组工作。自1973年起全力以赴整理梁思成遗稿,先后参与编辑了《梁思成文集》《梁思成建筑画集》《梁思成全集》等书,著有《大匠的困惑》《建筑师梁思成》《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等书,编有《建筑文萃》《未完成的测绘图》《佛像的历史》《梁启超家书》和清《工程工部做法图解》等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