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思想史论(二)-刘泽华全集

1星价 ¥60.5 (3.4折)
2星价¥60.5 定价¥1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115222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1
  • 出版时间:2019-10-01
  • 条形码:9787201152226 ; 978-7-201-15222-6

内容简介

  刘泽华,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家、南开大学荣誉教授,1935年2月出生,2018年5月8日病逝于美国西雅图,享年83岁。自1960年大学三年级破格留校任教后,刘先生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学院执教四十余载,直至2003年退休。刘先生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国社会史中心主任等校内外多种重要学术职务,受聘于多家高校及科研单位并担任客座教授,退休后被授予“南开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刘先生著作较多,理论观点自成一体,所提出的“王权支配社会”“王权主义是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脉”“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是一种‘阴阳组合结构’”等命题和论断,准确而深刻地把握住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实践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学术影响极大。在几十年的教学与科研进程中,刘先生带起了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学术团队,以他的学术观点为灵魂,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脉络,找寻传统与现代政治理念间的异同,致力于剖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症结,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现实关怀,被誉为“王权主义学派”或“刘泽华学派”。先生可谓是中国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目录

清官问题评议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百家争鸣与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的发展

先秦法家立法原则初探

论《商君书》的耕战与法治思想

论《庄子》的人性自然说与自然主义的政治思想

先秦法家关于君主专制主义的理论

法家“不尚贤”辨析——战国时期儒法之争问题之一

论慎到的势、法、术思想

论先秦民的反抗斗争和统治者对民的理论

先秦礼论初探

法家在统一帝国中的作用

论儒家文化中的“人”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导论

王权主义的刚柔结构与政治意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点

分析

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与王权主义

王权主义概论

王权至上观念与权力运动大势

论天、道、圣、王四合一——中国政治思维的神话逻辑

天人合一与王权主义

王、道相对二分与合二为一

王、圣相对二分与合而为一——中国传统社会与思想特点的考察

之一

圣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

论儒家的理想国

“天地之性人为贵”与王政

论帝王尊号的政治文化意义

从君臣譬喻说君尊臣卑

论“王道”与“王制”——从传统“王道”思维中走出来

论臣民的罪感意识

政治文化化与文化政治化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渊源

论由崇圣向平等、自由观念的转变

论由传统政治观念向近代政治观念的转变

论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
展开全部

节选

《刘泽华全集.政治思想史论(二)》:一、耕战思想《商君书》的作者认为,力量决定着政治关系,力量来自于耕战。《商君书·农战》说:“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他们批评当时的一些君主,整日冥冥幻想壮大自己的力量,却找不到力量在哪里,太糊涂了。作者提醒君主:力量就在农战!他们劝告君主,要采取一切办法,把民引到农战轨道上来。办法的中枢是一个“利”字。正如《商君书·慎法》所说:“民之欲利者,非战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商君书》的作者提倡农,并不把农说得多么美好,相反,明确地指出农耕是一项苦事,《商君书·慎法》说:“民之所苦者无(作“唯”讲)耕。”《商君书·外内》说:“民之内事,莫苦于农。”苦与人的好利本性显然是矛盾的。作者认为要正视这种矛盾,而且要从“苦”着眼想办法,使民不得不耕,或变被动为主动。一种办法叫“劫以刑”①。农不是很苦吗?如果因不务农受到的刑罚比务农还要苦,相形之下,务农反倒是件乐事了。《商君书》作者是一批正题反作的高手,下面我们还会看到这种绝招在其他方面的运用。另一种办法叫“驱以赏”②。把“赏”作为驱使民务农的一条鞭子,这又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商君书·农战》中提出,对于力耕者要赏以“官爵”。《商君书·去强》中提出“粟爵粟任”,即用粮食换官爵。《商君书·靳令》也提出:“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作“进”讲)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作者认为用粟买官爵可以收一箭双雕之利,国家既可以获得大量粮食,又可以防止民因富而佚。卖官爵的生意,对国家来说是一种无本万利的买卖,同时又加强和扩大了统治阶层。不过对底层的劳动者来说,则是增添了恶狼。《管子》及韩非子对卖官鬻爵颇有异议,认为这是亡国之道。第三种办法是利用价格和税收鼓励农耕。作者认为粮价便宜,货币就贵,这对商人与手工业者有利。《商君书·外内》说:“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究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粮食便宜并不是因为钱币贵造成的。货币本身不决定商品之间的价值比例关系。作者只看到市场上的表面现象,便把罪恶推到货币身上,实在是错怪了货币。抛开其他因素,相比之下,如果粮食比手工业产品便宜,那完全是由于手工业生产不发展造成的。作者不了解这个道理,反而提出向工商业开刀,主张采取抑末政策:一方面限制人们从事工商业活:另一方面向工商业多征税,“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①。作者认为采取这种办法,粮价就可以提高;农民就会安心农耕。其实,这种办法对打击工商业起作用,对提高粮价无济于事。相反,手工业产品的价格反而会上涨。所以抑末无补于农,至于作者提出的减轻农业税收,无疑是一项鼓励农耕的有效办法。第四种办法是加强行政管理。《商君书·垦令》中提出了二十条重农措施,其中有些可归入上边三项内容之中。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政手段。例如,实行愚民政策,民愚则安农;取消技艺人员,也不准农民观看技艺;取消旅店,既限制了社会交往和人员流动,又迫使开来旅的人去从事生产;不准自由迁徙,不务农则无生路。凡此等等,不一一列举。以上四个方面是互相关联的,构成了重农抑末政策的整体。《商君书》所以特别重农,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据,作者们把粮食看成财富的主要标志。《商君书·去强》说:“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从当时的情况看,农业是经济的主体,有了粮食就能生存,因此把粮食视为主要财富有其合理性。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完全抹杀了手工业产品的价值。作者们重农还有政治上的考虑,认为农民好统治,工商业者难统治,为此也需抑末。……

作者简介

  刘泽华,河北石家庄人,中国当代史学大家,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著名学者和思想家。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首届主任、“985工程”三期建设重点项目“中国思想与社会创新基地”主任,兼任国内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及多个专业学会理事。开创了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王权主义反思学派”,亦即“刘泽华学派”,体现了当代中国学人的学术主体人格与史家风骨,在海内外史学界及政治学界享有盛誉。代表作:《先秦政治思想史》(1984)《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1987)《士人与社会(先秦卷)》(1988)《士人与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992)《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1992)《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1996)《中国的王权主义》(2000)《洗耳斋文稿》(2003)《王权思想论》(2006)《中国政治思想史集》三卷本(2008)《中国政治思想通史》九卷本(2014)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