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江研究丛书(第2辑)姻亲与他者:清水江北岸一个苗寨的历史.权力与认同

清水江研究丛书(第2辑)姻亲与他者:清水江北岸一个苗寨的历史.权力与认同

1星价 ¥73.4 (6.8折)
2星价¥73.4 定价¥10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5449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20154499 ; 978-7-5201-5449-9

本书特色

本文主要采取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取向,以中央王朝国家与地方社会互动的关系为叙述框架,以清代以降清水江北岸发生在瑶白、彦洞一系列的婚俗改革事件为切入点,力图在具体的现实与历史环境中,对清水江流域社会的权力阶序及其区域结构之变迁进行探讨。本文主要采取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取向,以中央王朝国家与地方社会互动的关系为叙述框架,以清代以降清水江北岸发生在瑶白、彦洞一系列的婚俗改革事件为切入点,力图在具体的现实与历史环境中,对清水江流域社会的权力阶序及其区域结构之变迁进行探讨。
首先,本文以清初瑶白与彦洞“破姓开亲”与权力阶序的重建问题为起点,探讨地方社会婚俗变革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并对姑舅表婚的实质发表一些新的看法。其次,以清中期“咸同兵燹”与光绪年间的“定俗垂后”事件为讨论对象,探讨瑶白与彦洞两寨在“苗民”起义失败之后,面对来自中央王朝与周边侗家、汉人的压力,他们作出何种反应,并通过婚姻改革又如何调整既有的权力阶序及其人群关系。本章试图揭示的是:一方面,地方社会的权力阶序及其人群边界实践在这次事件中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其“舅公礼”、“还娘头”的种种新限定带来何种后果;另一方面,王朝国家的儒家伦理通过对舅公礼及还娘头的婚俗礼仪的界定如何见缝插针影响地方社会的结构运作及其文化表达,并成为地方社会权力关系变动的一种重要力量。复次,以鬼蛊信仰中的 “生鬼”及其建构问题为对象,探究地方社会通过对婚姻范畴的重新限定与执行如何生产出“生鬼”话语,其人群分类边界发生怎样的转变;王朝国家的象征权力如何在“生鬼”建构过程介入地方社会并实施影响,进而成为人们依凭的权力;瑶白等地方社会的权力阶序又呈现何种新的权力特点和结构层次,从而赋予这个社会结构多重的社会关联。*后,以瑶白“摆古”仪式为讨论对象,试图探讨瑶白、彦洞等婚俗改革及其生产的历史文化是如何进入当下,并影响当下苗疆社会对历史观念的界定、文化互动及其认同问题。具体言之,在当地人群强化认同、追忆历史的“摆古”节庆中,地方社会如何利用婚姻改革的相关事项及其文化习俗进行意义的操演,其仪式话语是如何确认和强化着因清代以来婚姻改革而生产出的权力格局、人群区界和具体的互动方式。制度化的婚俗和人群分类如何以历史记忆和社会记忆的形式得以延续,并深刻影响了当地人对历史的界定、认知与表述,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与社会活动的原则与意义,进而影响当下人们的实践活动、行动及其文化象征的意义安排,人们又在此过程中建构出何种新的文化意义并认同于此。

内容简介

本文主要采取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取向,以中央王朝国家与地方社会互动的关系为叙述框架,以清代以降清水江北岸发生在瑶白、彦洞一系列的婚俗改革事件为切入点,力图在具体的现实与历史环境中,对清水江流域社会的权力阶序及其区域结构之变迁进行探讨。首先,本文以清初瑶白与彦洞“破姓开亲”与权力阶序的重建问题为起点,探讨地方社会婚俗变革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并对姑舅表婚的实质发表一些新的看法。其次,以清中期“咸同兵燹”与光绪年间的“定俗垂后”事件为讨论对象,探讨瑶白与彦洞两寨在“苗民”起义失败之后,面对来自中央王朝与周边侗家、汉人的压力,他们作出何种反应,并通过婚姻改革又如何调整既有的权力阶序及其人群关系。本章试图揭示的是:一方面,地方社会的权力阶序及其人群边界实践在这次事件中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其“舅公礼”、“还娘头”的种种新限定带来何种后果;另一方面,王朝国家的儒家伦理通过对舅公礼及还娘头的婚俗礼仪的界定如何见缝插针影响地方社会的结构运作及其文化表达,并成为地方社会权力关系变动的一种重要力量。复次,以鬼蛊信仰中的 “生鬼”及其建构问题为对象,探究地方社会通过对婚姻范畴的重新限定与执行如何生产出“生鬼”话语,其人群分类边界发生怎样的转变;王朝国家的象征权力如何在“生鬼”建构过程介入地方社会并实施影响,进而成为人们依凭的权力;瑶白等地方社会的权力阶序又呈现何种新的权力特点和结构层次,从而赋予这个社会结构多重的社会关联。很后,以瑶白“摆古”仪式为讨论对象,试图探讨瑶白、彦洞等婚俗改革及其生产的历史文化是如何进入当下,并影响当下苗疆社会对历史观念的界定、文化互动及其认同问题。具体言之,在当地人群强化认同、追忆历史的“摆古”节庆中,地方社会如何利用婚姻改革的相关事项及其文化习俗进行意义的操演,其仪式话语是如何确认和强化着因清代以来婚姻改革而生产出的权力格局、人群区界和具体的互动方式。制度化的婚俗和人群分类如何以历史记忆和社会记忆的形式得以延续,并深刻影响了当地人对历史的界定、认知与表述,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与社会活动的原则与意义,进而影响当下人们的实践活动、行动及其文化象征的意义安排,人们又在此过程中建构出何种新的文化意义并认同于此。

目录

绪论/001
**章 清水江北岸的地理生态与瑶白苗寨/038
  **节 生态与历史:清水江的九寨/039
  第二节 瑶白社会的基本情况/045
  第三节 瑶白村寨结构和人群关系/055
  第四节 联姻:瑶白的社会结构与边界/063
  小结/065
第二章 清初的“破姓开亲”:人群共同体与村寨关系重构/067
  **节 “破姓开亲”与共同体重建/068
  第二节 瑶白“款”寨与土司属寨彦洞的联姻/086
  第三节 “远交近防”:通婚之外/096
  小结/099
第三章 光绪年间的“定俗垂后”:婚俗改革与权力格局变迁/101
  **节 咸同兵燹下的地方社会/102
  第二节 咸同兵燹的社会后果与行动策略/110
  第三节 “定俗垂后”:王朝国家权力下渗与婚俗新立/118
  小结/131
第四章 制作“陌生人”:“生鬼”的话语表述与社会整合/133
  **节 通婚之虑:非“生鬼”人群的情感世界/134
  第二节 “生鬼”、苗侗的鬼魂世界与咸同兵燹/138
  第三节 “生鬼”的世俗化:人群分类与隐藏的权力斗争/146
  第四节 “我们是纯洁的”:人群边界维持的社会实践/149
  第五节 “我”不是“生鬼”:少数派的“武器”/159
  小结/171
第五章 “摆古”:村寨历史记忆与文化展演/173
  **节 历史记忆中的“摆古”与定名/175
  第二节 “我”有历史:地方正统历史观的表述与创造/182
  第三节 结构与权力纠葛下的历史与当下/191
  第四节 “古”的再现与展演/194
  小结/205
结论/207
附录/220
参考文献/268
后记/279
图表目录
图1-1 清水江一景/038
图1-2 小广等寨的自然生态/039
图1-3 瑶白全景/046
图2-1 九寨人记忆中的通婚地域/076
图2-2 彦洞/089
图2-3 钟灵一景/091
图3-1 大卡战斗遗址/104
图3-2 彦洞定俗垂后碑/122
图3-3 瑶白定俗垂后碑/123
图4-1 苗疆乡村的“阴间指路碑”/168
图5-1 迎宾/197
图5-2 瑶白各房族大旗/197
图5-3 彦洞“回娘家”队/198
图5-4 祭祖/200
图5-5 瑶白祭祖仪式/201
图5-6 瑶白长桌“摆古”仪式/203
表2-1 中林验洞长官司历任长官一览/088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彦,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史研究所教师,2012~2015年,就读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专业历史人类学方向,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西南汉人研究、历史人类学。2012~2015年,参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张应强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2016年参与由李志农教授主持的云南省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云南藏区多民族共同体构建的历史与现实”项目;参与由何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重大理论与现实研究”项目;2017年主持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项目“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南的民族政策探索与实践”。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