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人性
读者评分
4.9分

理解人性

1星价 ¥17.5 (3.8折)
2星价¥17.0 定价¥4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7条)
fly***(三星用户)

心理学的书

2023-06-23 00:39:50
0 0
请叫我***(三星用户)

趁活动搞了不少回来

2021-11-19 08:47:2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05657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4页
  • 出版时间:2020-02-01
  • 条形码:9787517056577 ; 978-7-5170-5657-7

本书特色

人性是复杂的,不要轻言善恶。理解人性,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洞悉和预测人性将在何种情境发生改变,阅读本书,你可以找到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的经典著作, 旨在使普通大众了解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与此同时, 也对这些原理在日常关系处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该书共分人的行为、性格的科学两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心灵 ; 心灵活动的社会性 ; 儿童和社会 ; 我们生活的世界 ; 自卑感与追求认可。

目录

**部 人的行为
**章 心灵
一、心灵的基本概念和前提
二、心灵的功用
三、心灵的目标
第二章 心灵活动的社会性
一、绝对真理
二、社会生活的必要性
三、安全与适应
四、社会感
第三章 儿童和社会
一、婴儿的处境
二、困难的影响
三、人的社会属性
第四章 我们生活的世界
一、怎样认识世界
二、形成世界观的要素
三、幻想
四、梦的概说
五、移情与认同
六、催眠和暗示
第五章 自卑感与追求认可
一、童年早期的情境
二、自卑感补偿:对认可和优越感的追求
三、人生曲线图与宇宙观
第六章 为人生做准备
一、游戏
二、专注与注意力不集中
三、无心之过与健忘
四、潜意识
五、梦
六、天资
第七章 性别
一、劳动分工与两性差异
二、男性在当今社会中的支配地位
三、所谓的女性低劣
四、逃避女性身份
五、两性之间的紧张关系
六、改革的尝试
第八章 家庭格局

第二部 性格的科学
**章 概论
一、性格的本质和起源
二、社会感对性格发展的重要性
三、性格发展的方向
四、从前的心理学流派
五、气质和内分泌腺
六、总结
第二章 攻击型性格特征
一、虚荣和野心
二、嫉恨
三、嫉妒
四、贪婪
五、憎恨
第三章 非攻击型性格特征
一、避世
二、焦虑
三、懦弱
四、不文明表现和适应能力差
第四章 性格的其他表现形式
一、愉快
二、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三、孩子气
四、学究气和坚持原则
五、顺从
六、专横霸道
七、情绪和性情
八、厄运
第五章 情感与情绪
一、分离性情感
二、结合性情感
附录
教育总论
结论

展开全部

节选

**部 人的行为**章 心灵 一、心灵的基本概念和前提
我们认为,唯有会动的、有生命的生物才可以拥有心灵。心灵和自由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固有的,所以任何牢固地扎根于大地的生物均无须拥有心灵。试想,如果某种扎根于大地的植物获得了情感和思想,那会是一件多么怪异的事情啊!如果有人声称植物能预感到自己在劫难逃并为此感到万分痛苦,谁又会相信呢?倘若植物压根儿不可能拥有运用意志的机会和能力,那它又拥有理性和自由意志的意义何在呢?因此,理性和意志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植物身上的。
运动和心灵之间存在着一种严格的因果关系,植物与动物因其得以区别开来。所以,我们务必牢记,内心世界的任何表现均与运动有关。当我们遇到所有和位置变动有关的问题时,我们均需用心灵去预见、积累经验、展开记忆,如此一来我们方能顺利地解决问题,方能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在*初的时候就要确定这样一个前提:心灵和运动密切相关,自由运动能力决定了心灵的发展和进步。运动一方面可以刺激心灵,令其变得越来越强大,另一方面可以要求心灵永久保持新鲜的活力,使之永远处于动态过程中。例如,如果某个人的一举一动均处于我们的意料之中,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断定此人的内心世界已经枯竭了,其心灵已经停止发展了。 二、心灵的功用
心灵到底具有怎样的功用呢?倘若从运动和心灵息息相关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心灵可以让生物代代相传,因此称其为一种攻守兼备的器官并不过分,任何有生命的生物均是依靠这种器官应付其所处环境的。我们的心灵始终处于积极活动、锐意进取的状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持续不断地寻求安全感。换言之,人类心灵的一切活动均指向了一个终极目标,即确保人类可以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并且可以平稳顺利地发展下去。此点是我们人性研究的理论基石,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方能合情合理地就人的内心世界是无法与世隔绝的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换言之,若想真正了解人的心灵,那么就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心灵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心灵始终受着外部环境的刺激,并会对这些刺激作出回应:或者是将某些能力和力量舍弃,进而令其自身机体免受外部环境的侵害;或者设法使之依附于这些力量,进而令自己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心灵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是如此之多,可谓不胜枚举,不过任何联系均与生物体自身有关,换言之,即和人的特性、人体的自然属性以及人的优缺点有关。而某种特性、某项能力或某个器官的利与弊只能是相对来说的,其价值仅能由生物体所处的环境而定。就自卑情结而言,对于每个人来说,自卑均非绝对的恶;它到底可以为我们带来好处还是坏处,与我们个体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关。
总之,当你思考宇宙与人类心灵之间的诸多联系,宇宙中的昼夜交替、阳光普照以及原子的运动,等等,我们就可以切实地体会到此类因素对人类心灵造成的巨大影响。 三、心灵的目标
心灵*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任何的心灵活动均指向一个目标。这说明,心灵是一个包含了诸多行动力的集合体,而绝非一个静止的个体;这一集合体中的所有行动均由一个原因所引发,均是为了达到一个相同的目标而努力的。实际上,心灵努力想达到的这个目标便是适应其自身所处的环境,而这一目标是深藏于我们所有人内心世界中的目标,我们内心世界的所有活动均在此目标的牵动与指引下进行着。
心灵的目标决定着人的心灵活动。如果缺少一个始终存在的目标来对人的心灵世界中的一切活动进行规定、延续、修正并指引,那么人就无法思考、感受、渴望、梦想。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心灵设定目标,原因在于这可以让其适应环境并对环境做出适当的调整,这就像我们在此之前讨论的那样,于人类而言,其肉体和心灵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适应环境、寻求安全感。因此可以说,我们要想让心灵持续向前发展,就一定要设定一个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一个可以激发生命活力的目标,而且其本身必须具备持续变化与静止不变二者统一的特点。
由此意义可知,就本质而言,我们一切的内心活动均在为未来的某种处境做准备;可以说,除了一股向着某个特定目标前进的力量,我们的心灵中可谓再无他物。所以,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心灵的一切表现形式均指向相同的目标。
当我们对世界、对人性获得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倘若我们还明确了一个人的目标,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将此人诸多行动和表现背后所隐含的意义挖掘出来,进而明白此类行动和表现的*终目的,就是实现其目标,我们甚至还可以预测此人为了实现目标会采取何种行动,这就如同我们将石头扔到地上时能事先知道其坠落轨迹一样。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精神分析学派三大奠基人。他提出“自卑感”“社会情感”是性格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一观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病例史手册》《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