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师生赋能:魅力校园的构建智慧

为师生赋能:魅力校园的构建智慧

1星价 ¥31.2 (6.5折)
2星价¥31.2 定价¥4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033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13页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76003307 ; 978-7-5760-0330-7

本书特色

好学校是一方池塘,允许师生发出自己的光 孙云晓、詹大年、张志勇、方心田 联袂推荐 好的学校犹如一方池塘,允许师生发出自己的光亮,允许师生自由呼吸,顺应自己的成长节拍。 涵盖学校价值、教师、学生、课堂、学校文化五个方面的校园构建智慧,系统完整地提供可资借鉴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策略。 案例生动典型,直指一线教育难题,多维度呈现作者的积极行动和教育思考,可读性强。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作者分享的让师生喜欢上学校的教育策略,能为师生赋能,让教育看得见人。 推荐篇目: 序言 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 P9 学生喜欢是评定优质学校的*重要标准 P23 “学生成长”先于“学校发展” P81 发现学校中默默无闻的人

内容简介

本书从寻找学校的意义、发现教师的价值、唤醒学生的灵魂、提升课堂的力量、重构学校的文化等五个方面,系统展示了知名校长王福强构建魅力校园的教育实践智慧。每个方面,均精选四个典型教育案例,多维度呈现作者的积极行动和教育思考,分享作者为师生赋能,让教育看得见人,让师生喜欢上学校的教育策略。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一起加入这场“寻人”之旅,建设更多让“学生站在中央”的学校。

目录

序言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001

**章寻找学校的意义

**节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校003
【案例】你的画里是什么003
沃森父子对话的启示005
“目中无人”的学校比比皆是008
学生喜欢是评定优质学校的*重要标准009

第二节学校的**要务是什么012
【案例】“寄生虫”与苦恼的妈妈012
“巨婴”是怎么养成的014
先成人,后成才015
“丛林法则”带来的恶果018

第三节学校的价值如何选择022
【案例】“一个都不能少”的开学典礼022
“学生成长”先于“学校发展”023
何为基础教育的“基础”025
人是教育的终极目的027

第四节学校的信仰如何定位030
【案例】“诚信考试”面临的挑战030
相信是*大的师德031
教育要让社会变得更好034
寻找每个人的天赋037

第二章发现教师的价值

**节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校的未来043
【案例】一个优秀教师的巡回报告043
让教师远离“被幸福”044
评价教师要多一点温度046
要做教师心灵的守护者050

第二节教师是“人”,而非工具053
【案例】不肯站在“大局”的高度看问题的老师053
沦为“工具”的教师054
还教师精神的自由056
强化“教师**”的管理理念060

第三节教师是学校变革的“*大变量”064
【案例】一个老师的“蜕变”064
给合适的人提供合适的岗位066
每个人都成为培训资源的提供者069
给教师搭建分数之外的“T台”072

第四节让每一位教师成为课程075
【案例】被表彰的“捶背”事件075
人格课程的*佳表现方式076
推广“我,就是教育”的文化078
发现学校中默默无闻的人081

第三章唤醒学生的灵魂

**节身心健康放在**位087
【案例】如此悲催的课间087
别让整个民族晕倒088
“空心病”离我们的孩子有多远090
由“消极矫治”转向“积极建设”093

第二节寻找学生成长的秘密096
【案例】一个另类家长的“遭遇”096
尊重成长规律才能真正“目中有人”097
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100
让学生做更好的自己104

第三节没有自我管理,教育就不会发生109
【案例】一年级的“自我管理”109
学生的自觉性决定着一所学校的高度111
搭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平台113
我的大门随时开,欢迎大家走进来117

第四节听到每一个孩子的梦想120
【案例】二十五年前的梦想120
留给学生“做梦”的空间121
要摆脱“过度现实”的教育124
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126

第四章提升课堂的力量

**节 为学生的二十年后而教131
【案例】一场关于“有用”和“无用”的辩论131
有滋有味儿的“无用”更让人受益终生132
为学生的未来而教:培养学生的关键技能134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138

第二节 教学管理的真实属性140
【案例】取消公开排名带来的困惑140
学生不是成绩册上的一个符号141
“绿色升学率”带来的思考143
让课堂“安全”起来145

第三节 课堂教学之辩149
【案例】一个教研员的“自白”149
一份流产的高效课堂评价表150
公开课要立足于提供研究的样本153
不要过度模式化155

第四节 看得到人的课堂158
【案例】一次课堂教学的探讨158
不仅“心中有案”,更要“目中有人”159
“备学生”才不会“对牛弹琴”160
让课堂评价语言靠“人”近一些163

第五章 重构学校的文化
**节让文化成为一种力量169
【案例】一所校园文化“名校”的诞生169
日益庸俗化的学校文化170
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共同价值观172
不能丢掉教育自信175

第二节 废弃基于害怕的管理178
【案例】一封被怒怼的关于“体罚”的信件178
赋予“安全校园”更丰富的内涵181
让“舒展”成为学校的一个关键词183
故事:让教育温暖起来186

第三节 向前再走一步就是创新189
【案例】一次特殊的“班级管理现场会”189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出教育的味道190
让系统思考成为所有人的工作方式194
创造真正有“仪式感”的仪式197

第四节建设学校良好的文化生态201
【案例】你是“差生”,我不跟你玩201
好学校是一方池塘202
生态构建从改变人的形象做起206
“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209
展开全部

节选

“目中无人”的学校比比皆是 八九年前,西安市某小学采取了一项管理措施,给表现差的学生佩戴绿领巾,表现好的学生佩戴红领巾,并且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这件事引发了极大争议,不少家长表示:“绿领巾是很傻很邪恶的教育暴力”,“小学生戴绿领巾比抽教鞭还恶毒”,“绿领巾是‘象形之刑’”。这种带有鲜明特征的惩戒型教育,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水浒》中宋江的“面上刺字”。 或许有人说校方的初衷是好的,但将心比心,一个戴着“差生”标记的小学生,混杂在一群戴着“良民”标记的同学中,整日承受着老师、学生异样的目光,其背负的精神压力将是怎样的?如此重压施诸小学生,究竟会让其“幡然醒悟”还是自暴自弃?这会给本应平等、纯真无邪的同学关系,带来怎样的阴影? 重新回顾这个事件,是因为“绿领巾事件”绝不是孤立的,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缩影。很多学校总是乐于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匪夷所思的事情。譬如:成绩差的学生伺候优等生吃饭,目的是让“差生”“知耻而后勇”;课间将学生“圈养”在教室里,只准喝水上厕所,美其名曰“为学生的安全着想”;将学生推入“书山题海”,要熬到后半夜才能完成作业,完全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还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都是学校文化中一个严重的问题:“目中无人”。 “唯分数论”大行其道,考试成绩公然张榜,不仅有“红榜”,甚至有“黑榜”,学生每每“胆战心惊”“无颜以对”,尊严都没有了,谈何健康成长? 动辄罚抄几十遍、几百遍,体罚、变相体罚屡禁不止。因一分之差在年级排名中掉了十几位,就被视为“退步”,老师批评,父母抱怨,整个假期就得补课。学生沦为成绩册上的一个代码。 课堂教学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搞统一“规格”,实行“标准件生产”。学校成了工厂,课堂教学成了流水线,把培养人等同于生产产品,漠视人本有的差异性。 走廊里挂了那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可有多少是孩子们的?悬挂的作品有多少符合孩子的欣赏角度?我们在活动区里放置的游戏器械,有几样能够让孩子们自由使用? 开设的各类课程,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只考虑到了部分孩子,还是满足了所有孩子的需求?我们有没有努力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无论他智力如何,成绩如何? ……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自以为是”。我们觉得给了孩子需要的一切,觉得只要愿望是好的结果就不会差。可是我们了解孩子吗?他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们愿意给他们“所需要的”吗?我们又有能力给吗?说起教育“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没有人会反对,但如果我们连孩子当下的幸福都不肯真正关注,孩子们怎么可能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怎么可能坚定地寻找未来的美好呢? 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促进人的发展是学校*根本的任务。一个教育者,首先应该尝试努力减少学校中“目中无人”的现象。这也是本书致力探讨的核心话题。

作者简介

王福强,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全国语文优秀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主讲教师。先后出版《用心做教研》《经营你的课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成为好教师的7项修炼》(与李维华合著)等教育作品,出版音像制品《驾驭课堂的艺术》《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挖掘学生潜能:教师**的唤醒艺术》。先后在全国各地为中小学教师、校长、家长、学生做专题报告百余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