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高考命题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高考命题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1星价 ¥29.4 (4.9折)
2星价¥29.4 定价¥59.9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35826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4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515358260 ; 978-7-5153-5826-0

本书特色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命制就是一切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出发。 以考试改革撬动教学改革,这是国家的教育改革战略。 ——臧铁军 本书不是写给学生的,直接读者是一线教师,也不是用来指导复习备考的,而是用来指导教育教学的。作者用正确的考试观点来分析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高考改革,进而落实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和要求。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说明以高考改革撬动教学改革,引领教师认识高考改革理念在试题中的体现,深入研究高考改革特点,全面理解高考试题对化学教学的导向作用,准确引领化学教学实践。 在化学教学中,从“树木”到“森林”引导化学教师实施整体教学设计;从“封闭”到“开放”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从“做题”到“做事”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单一”到“多元”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无序”到“有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被动”到“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孤立”到“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程、新高考的推进过程中,本书作为“高考命题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系列的化学分册,以高考试题作为窗口,反观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培养,zui终实现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目录

前 言

关键问题 1:立德树人在高考化学中的体现

一、明确高考化学命题方向

二、将育人的功能融入试题

关键问题 2:高考改革理念与化学课程标准的关系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五、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关键问题 3:高考改革理念在化学试题中的体现

一、需体现时代发展的理念

二、需体现教学发展的理念

三、需体现学生发展的理念

关键问题 4: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要求进行整体教学

一、高考化学试题具有选择性

二、高考化学试题具有整体性

三、试题特点呼唤整体教学

关键问题 5: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整体教学设计——从“树木”到“森林”

一、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架构设计

二、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组织设计

三、对教学评价的完整层级设计

关键问题 6:高考化学试题的时代性要求化学教学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一、高考化学试题中的素材特征

二、选择、使用素材的教学启示

关键问题 7:高考化学试题的时代性要求化学教学紧密联系科学技术前沿

一、环保素材的育人教学功能

二、绿色化学的育人教学功能

三、研发新物质的育人教学功能

关键问题 8:高考化学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一、什么是开放性试题

二、开放性试题具有怎样的特点

关键问题 9: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从“封闭”到“开放”

一、试题开放性对教学的启示

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关键问题 10:实践应用能力对化学教学的正向拉动

一、化学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问题 11:高考化学考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试题特点

一、指向实践应用的试题定位

二、体现上位综合的试题目标

三、还原真实情境的试题背景

四、展示思维逻辑的问题设计

关键问题 12: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做题”到“做事”

一、目标引领学生由“能力”走向“素养”

二、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

三、教学指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

四、综合情境帮助学生将“孤立知识”变成“联系知识”

关键问题 13: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单一”到“多元”

一、多点关联式组成复杂问题情境

二、实际生活情境是多点关联情境

三、学生面对多点关联情境能够提出问题

关键问题 14: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无序”到“有序”

一、高考化学简答题中逻辑思维的类型

二、高考化学简答题的逻辑思维分析方法示例

三、高考化学简答题的逻辑思维分析方法的图示及分析

四、研究高考化学简答题的逻辑思维方法对教学的启示

关键问题 15:高考化学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试题特点

一、实验探究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探究关注以实验现象为证据的推理

三、实验探究体现科学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实验探究后需要总结、反思和评价

关键问题 16: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被动”到“主动”

一、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提出创新性问题

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创新意识

三、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做题”转向“做事”

关键问题 17:从高考化学命题改革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一、什么是综合能力

二、高考试题如何体现综合能力考查

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综合能力

关键问题 18:综合能力是具有生长和更新意义的创造

一、综合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综合能力培养中教师的教学方式

三、综合能力培养对教学的启示

关键问题 19:高考化学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特点

一、高考化学综合性试题的分类

二、高考化学综合性试题的考查方式

关键问题 20: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孤立”到“联系”

一、课堂教学力求真实地还原生活

二、课堂教学力求从整体观念出发

三、课堂教学力求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关键问题5: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整体教学设计 ——从“树木”到“森林” 高考的选择性和高考化学试题的整体性对化学模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关注学生自觉实现学科内知识甚至学科间知识的整合能力,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要真正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接下来,我们以2011年北京卷第25题为例,进行分析和阐释。 【案例】(2011年北京卷第25题)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方程式 K(t1) K(t2) F2 + H2 2HF 1.8×1036 1.9×1032 Cl2 + H2 2HCl 9.7×1012 4.2×1011 Br2 + H2 2HBr 5.6×107 9.3×106 I2 + H2 2HI 43 34 (1)已知t2﹥t1,HX的生成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HX的电子式是 。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X2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 (5)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6)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 (选填字母)。 a. 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b. 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c. HX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d. 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答案】(1)放热 (2) (3)HF、HCl、HBr、HI (4)卤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数均为7个 (5)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6)a、d 不难看出,题中提供不同温度下的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据,以化学平衡常数作为关联点,将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热效应、化学键极性、平衡转化率、 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HX的稳定性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深入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的整体理解,体现了高考化学试题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从教学内容上分析,题中不仅包含“化学平衡常数”这个核心概念,还有反应吸/放热、键的极性、平衡转化率及物质性质等知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知识的关联度很高。这充分体现出化学平衡常数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只是一个定量表征化学反应限度的工具,更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完善认识视角的理论支架,可以和众多知识建立联系,可以判断或比较反应限度大小,可以通过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反推反应吸放热,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调控反应进行的方向或者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调控反应等。而这样一个理论支架的建构,从教学目标上看, 学生不仅要对“化学平衡常数”这个概念有清晰、理性的认识,更要学会判断知识关联的角度,能够从化学反应特点出发,有效地整合、关联相关知识,不断完善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和意义的整体建构,并学会利用平衡常数分析和解释相关问题,真正实现学科内知识的整合。 在建立联系的过程中,随着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入,学习效果的评价一定也是分层次、逐级发展的。因此,化学模块教学中的整体教学设计,就是要基于模块教学中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的整体架构、教学内容的整合关联和教学评价的完整层级几个角度进行精心设计。 一、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架构设计 模块课程结构是“分步到位”——同一个主题在不同模块中出现,先学的模块讲概念,只讲“是什么”;下个模块再涉及这个知识点时,讲原理和“为什么”;模块再涉及“怎么用”时,讲应用。这种分模块的课程不仅使学生接受了各自分离的知识体系,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定式,并且带有课程结构的惯性。这会导致学生习惯于从模块的特定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和观察思考,容易造成教学目标的阶段化和片面化,不利于学生形成对学科的整体认识。因此,化学教师要对课程总体目标、模块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好整体架构设计,梳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和铺垫。 1.要从学科目标、模块目标上整体把握和设计课堂教学 教师要关注总体课程目标与化学模块课程目标的关系,既要在主题的引导下开展教学,又能让学生对化学学科有整体性的认知。 2.要确定模块的教学目标以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模块教学目标相对上位而抽象,要进一步将其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要清晰地意识到 :如何用每一堂课的目标去实现整个模块的目标。 3.要深入理解各模块的主题 与教学目标维度不同,在“主题中心”的维度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主题开展,设计上要从模块主题入手,才能避免教学过程由于主题背景的多层次而过于发散。 例如,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教学内容,上位的主题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和解释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相关实际应用。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去认识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本质。当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能够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必修阶段既能够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也能够初步认识到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直接转化。而在选修模块的电化学基础部分,学生则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如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原电池),以及如何利用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来实现氧化还原反应(电解池)。教师必须整体设计,整体把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逐渐实现“初步认识—明确实质—认识应用—学会应用”的认知能力层级发展过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作者简介

冯彦国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化学教师,化学特级教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优秀导师,海淀区兼职教研员。 赵长宏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化学学科骨干教师,海淀区化学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导师,海淀区兼职教研员。 李瑩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化学教师,北京市化学学科骨干教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学员,海淀区兼职教研员。 任宝华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化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化学组组长,教育部领航工程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基地导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