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18326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28开
- 页数:337页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100183260 ; 978-7-100-18326-0
本书特色
《文学与美学的深度与宽度》展现了作者高建平关于美学的思考和多年的研究心得。作者对中国美学的源流、发展、转向、处境与趋向,既有纵向的深入探索,又有横向的国际视野比较。作者既站在理论的高度思考当代中国美学的处境与发展方向、理论的传承与中华美学精神的发展、“美学的复兴”与当代做美学的新方式、中国文论的发展、文艺批评的价值等问题;又深入实践进行接地的研究,探讨诸如日常生活审美化、大众文化、乡村与城市之美等问题。既对中国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了详细溯源,又以全球化的视野和背景进行中西对比,进而反思中国美学的发展。本书理论扎实而深厚,语言通俗且生动,展现了作者做学术的“深度”与“宽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对中国美学的源流、发展、转向、处境与趋向, 既有纵向的深入探索, 又有横向的国际视野比较。作者既站在理论的高度思考当代中国美学的处境与发展方向、理论的传承与中华美学精神的发展、“美学的复兴”与当代做美学的新方式、中国文论的发展、文艺批评的价值等问题 ; 又深入实践进行接地的研究, 探讨诸如日常生活审美化、大众文化、乡村与城市之美、网络文学等问题。
目录
论理论话语的传承性与实践性
理论的理论品格与接地性
在交流对话中发展中国文论
大众文化挑战下艺术性的重建
论学院批评的价值和存在问题
“形象思维”的发展、终结与变容
从“他”到“你”:他者性的消解
“美学的复兴”与新的做美学的方式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复兴
什么是艺术?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
全球化与中华文明发展的选择
全球化与中国文学的身份与姿态
你选哪一个哈姆雷特:回到“以意逆志”上来
美学的围城:乡村与城市
论城市美之源
西方当代美学的发展
日常生活美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论艺术与技术间的距离与“间距
生态、城市与救赎
漫谈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重新寻找美学的当代意义
美学的文化学转向
消费主义时代的生产主义是否可能?
科学与人文关系辨析
附录
探索美学的新的宽度与深度
——著名美学家高建平教授访谈录
节选
《文学与美学的深度与宽度》: 当然,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志”,很可能是处在游动之中,转瞬即逝,或者不断改变,甚至会出现文学作品中人物故事违背作者的意图而发展的现象。然而,作家艺术家之“志”的存在,仍是理解作品艺术品的基础。 “以意逆志”还强调一种接受者的主动性。读者和观众总是主动地走在这条回归之路上。接受者要有依照常识,设想作家艺术家意图的存在,从而以这种意图为支撑来理解作品。从作品背后看到人,看到人的行动,人的创造,以及人的喜怒哀乐。否则,作品就是不可理解的。 不同时代和社会氛围中的人,不同教育和知识背景的人,不同个性、性别、年龄的人,对哈姆雷特这一历史上的文学人物的理解也不同。这是许多人爱说的意义的社会性,即作品随着时代发展获得新的意义。但是,除了这一点,还有读者和批评家的意向性,即是否尽其所能地去实现对哈姆雷特的真实理解。如果是,我们就可以将他们归成一类。读者和观众,即作品的接受者,都具有一种意向性。这种意向性,不仅仅是由接受者所具有的条件,即他们的个性、性别、年龄,甚至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所生活的时代所决定。更重要的是,这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持什么样的态度所决定的。是同情地理解,还是有意曲解,这由态度所决定。 这种同情的理解,还要更进一步,要把作者对时代和环境的了解考虑进来。文学艺术品的接受,从根本上讲,还是人与人之间透过作品而实现的相互了解。孟子在说完了“以意逆志”的道理后,又接着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他的这段话,说出了一个对话关系,即作品的接受,是与作者的对话,并且,这是一种朋友的对话。这就是他著名的“知人论世”的观点。对于文学艺术作品,要持同情地理解的态度,而要实现这种同情的理解,就要“知人论世”。 人与人的相互理解是否可能?如果我们抽象地谈论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可能结果是这样,有人说是可能的,有人说不可能。他人即朋友,还是他人即地狱?这本身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所有的回答都是通过阐释附加上去的。但是,如果我们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就会说,有人是朋友,有人不是。为什么我们与有的人能相互理解,而与有的人则不能理解?原因不仅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同与不同,也在于理解的意愿。这种意愿,由接受的态度所决定,而隐藏在态度背后的,是立场、利益、欲望和个性。其实,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也是如此。 从这里,我们可以再来谈论另一种情况,即没有理解意愿的对作品的阐释。批评家并不试图去理解作者,也不愿意预设作者的存在,并以此作为阐释的支点。他们所要做的事,是借助文学文本,特别是一些著名的文学文本,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一种文学使用的情况。 前面谈到中国春秋战国时在贵族间的社交和诸侯国之间外交中的《诗经》使用。这些使用,特别是《左传》中所记载的对《诗经》的使用,是这种阐释类型的很好的范例。当时的人引用《诗经》的句子,目的在于将他们的表达显得更加雅致,也更含蓄得体。他们的表达,常常不以阐释《诗经》为目的,甚至有时与《诗经》本身的内容无关。 在现代社会中所出现的文学批评专业化的现象,也造成了类似的两种结果:一种是对有关作品的人与世,做出比非专业读者更为深入的研究;另一种是通过文学表达其他的意思,从而达到其他的目的。 学者们对《红楼梦》的研究,既有严肃的人物和情节分析,也有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和社会的分析。但是,也有人会借用文中的一两句话,说一点别的意思。刘姥姥进大观园借钱,王熙凤对她说:“大有大的难处。”此言就被人们当作哲理名言到处运用。富人有富人的难处,大官有大官的难处,大国也有大国的难处。哭穷婉拒求助,可说这句话;面对强敌给自己助威壮胆,也可用这句话。再如,评《水浒》,可以用来赞扬“逼上梁山”的正义性,也曾被用来批投降派。当代生活中,到处有运用对文学经典解读来表达意义,借助名著的权威在民众中赢得亲和感的现象。 在理论家和批评家成为一种职业时,人们会倾向于扩张这一职业权力,任意赋予文学作品以意义。由此,故意曲解也成为一种文学批评现象。 ……
作者简介
高建平,江苏扬州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学博士。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国际美学协会原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原副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山月记
¥14.8¥39.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