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汉魏六朝文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汉魏六朝文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1星价 ¥49.7 (7.2折)
2星价¥49.7 定价¥6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5762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56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020157624 ; 978-7-02-015762-4

本书特色

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新文体、新思路、新风貌。本书从“才调更无伦”的贾谊至集六朝之大成的庾信,精选出名家50人,7□篇文章,详加注释,精彩点评,所撰前言对汉魏六朝文的发展变化及其艺术成就,做了简要的梳理和评述。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之一。

内容简介

汉魏六朝时期文学少见繁荣,涌现了许多新文体、新思路、新风貌。本书从“才调更无伦”的贾谊至集六朝之大成的庾信,精选出名家50人,72篇文章,详加注释,精彩点评,所撰前言对汉魏六朝文的发展变化及其艺术成就,做了简要的梳理和评述。
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之一。

前言

前 言





从公元前□06年西汉王朝建立,到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历时近八百年,史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也有人称这一时期为汉魏六朝。这一时期的文学在继承先秦文学发展的基础上,开创了文学发展的新局面,出现了许多新文体、新思路、新风貌,特别是诗文,获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应当承认这一时期的文学是空前繁荣的,其成就也是辉煌的。也正因为如此,汉唐文化才能成为历史上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文学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与成就我们姑且不论,现在仅就汉魏六朝文的发展与成就略抒己见。

汉代的文引人注意的有四个板块,一是西汉初以贾谊、晁错为代表的政论文,本书选注了贾谊的《过秦论》和晁错的《论贵粟疏》作为代表。这一类文章的出现自有它的时代背景的: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之后,为了求得王朝的长治久安,开始注意总结历史上王朝兴败盛衰的原因,特别是秦朝速亡的原因,更是他的前车之鉴,《过秦论》、《论治安策》等,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同时,汉初的经济在经过了秦末的社会大动乱之后,本来就不太发达的生产力,又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时的社会还潜伏着许多的矛盾和危机,这种状况直到汉文帝时代,还不见太大的转机,所以贾谊在《陈政事疏》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贾谊是没有胆量在皇帝面前危言耸听的,他不过是敢于正视现实又敢于讲真话罢了。晁错也与贾谊有点相似,他也是个敢讲真话的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极力主张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为此他付出了血的代价。他的《论贵粟疏》也能洞察当务之急,所言都颇中肯綮。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贾谊、晁错的文章“疏直激切”,其评价是中肯的。

汉文的第二个板块是汉赋,它是整个汉代□主要的文体,是纯文学作品,也是汉代发展演变□为迅速的文体。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篇说赋是“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说它“受命与诗人”,其着眼点是《诗大序》有“风、赋、比、兴、雅、颂”的“六义”之说,赋的得名即从“六义”之中位居其二的“赋”而来。“六义”中的赋,不过是一种表现手法,并不是一种文体。从汉赋开始,变成了一种文体,而这种文体的特点便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所谓“拓宇于楚辞”,就是说汉赋是从《楚辞》的领域开拓发展而来。从赋的发展史而言,楚辞是骚赋的时代,骚赋的写作一直延续到汉初,王逸的《楚辞章句》就收有汉人的作品。西汉人的骚赋在体式上与《楚辞》是十分相似的,如我们所选的贾谊的《鸟赋》与《吊屈原赋》,在句式上还保留着《楚辞》的“兮”字,把它们视为骚赋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可是枚乘的《七发》就与贾谊的赋有所不同了,不仅没有了“兮”字,在描写上铺张扬厉之风也开始形成,赋中也有了主客的对话,他虽然没有以赋名篇,实际上在体式上已接近大赋,可视为骚赋向大赋(辞赋)的过渡。萧统的《文选》没有把《七发》放在赋类里,而是单设了一类“七”体,我想萧统所以这样做,可能有两个考虑。一是《七发》的体式确实与赋有所不同,《七发》虽有吴客和楚太子的对话,但并没有主客之间或客与客之间的互相辩难。在《七发》中楚太子没有说几句话,吴客却连用七事来循循善诱地启发太子,可以说《七发》就是启发,就是用七件事来启发太子,□后以太子据几而起曰:“听圣人辩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作结,这与汉代大赋以“卒章显其志”、“曲终奏雅”的方式□后来一点讽谏又有所不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七发》还不能算赋,此其一。其二是,枚乘《七发》问世之后,仿效者颇多,逐渐形成了一种体式,这就是《七》体。曹植在其所写的《七启·序》中说:昔枚乘作《七发》,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辩》,崔骃作《七依》,辞各美丽,余有慕之焉。遂作《七启》。并命王粲作焉。这说明在曹植的时代,《七》体已初具规模。《文选》把它列为一类,也自有它的道理。另外《七发》还不能说是“拓宇于楚辞”的,它的体式与风格与楚辞没有多少相似之处,倒是与战国时代的游说之士的言谈风格有些相似,所以楚太子把吴客之所言,视为“圣人辩士之言”。但《七发》在赋的发展史上也应占有一席地位,它是向赋过渡的桥梁。

汉代的大赋的模式是司马相如奠定的,我们所选注的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实则是《天子游猎赋》一篇大赋的两个组成部分。此赋在艺术描写上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赋中又虚构了三个人物:子虚、乌有、亡是公,有主有客,有互相之间的对话,也有互相之间的辩难。楚国使者子虚先生在看到齐王举行的盛大的游猎活动之后,在齐国的乌有先生与天子使者亡是公面前大夸楚国的园囿之大、游猎之盛、物产之富,以期压倒齐国。乌有先生加以辩难。□后天子的使者亡是公出来,盛夸天子的上林苑之大、车骑游猎之壮观,皆非齐楚可比。又通过亡是公之口,说出天子已觉察到这样做未免太奢侈了,“于是乎乃解酒罢猎,而命有司,曰:‘地(指上林苑)可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隶。墙填堑,使山泽之人得至焉。……发仓廪以救贫穷,补不足,恤鳏寡,存孤独。出德号,省刑罚,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与天下为更始。’”这就是“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大赋的“体物写志”也于此可见。

自司马相如奠定了汉赋的模式之后,两汉的大赋模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汉代赋的发展并没有凝固化,而是处在迅速的变化之中,这不仅表现在题材的开拓上,也表现在体式的发展变化上。

《文选》六十卷,从卷一到卷十九都是选的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它把赋又分为十五类,这是从题材内容上分类的。有些分类在今天看来也并不完全科学,但也初步体现出汉赋内容的丰富性,特别是描写京都与畋猎的大赋,闳丽巨衍,雍容典雅,它是汉代国力富强的表现,是汉代文人润色鸿业的力作,也是当时的时代产物。要正确而全面的评价汉赋,不能不看到这些方面。

对于汉赋如何评价,在汉代就有所争论,司马迁对司马相如的赋已略露微词,他指出相如曾向汉武帝献《大人赋》,本意是讽刺汉武帝好神仙之术的,汉武帝看了之后反而飘飘然有凌云之意,可见赋的讽刺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司马迁又说:“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既批评了司马相如赋的“虚辞滥说”又肯定了它的讽谏作用,其评价还算公允。而扬雄对汉赋的批评,比司马迁更为激烈。他在《法言·吾子》篇中,把赋看作是“童子雕虫篆刻”的玩意,是“壮夫不为”的。他本身就是赋家,却对赋如此的轻视,令人难以理解。当谈到赋的讽刺作用时,他认为赋的讽刺作用是劝百讽一的:“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汉代的文论家比较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对文学的审美作用则不太重视,所以批评汉赋的虚辞滥说、雕虫篆刻还是可以理解的,有它合理的因素。司马相如奠定的汉赋模式,自有它自己的局限,所以在东汉后期,出现了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王粲的《登楼赋》等抒情小赋,它们汰除了铺张扬厉之风,以及堆垛寡变、板滞凝重之弊,用清新俊永、短小精悍的抒情小赋,取代了闳丽巨衍的大赋,也增强了赋的抒情性,是赋史上的一次变迁。

两汉文的第三个板块是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历史纪传文,因限于篇幅,本书没有选录。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其思想与艺术成就均在班固的《汉书》之上,在汉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两汉文的第四个板块是应用文,应用文的范围很广,章、表、书、记、碑、诔等都包括在内。汉代的应用文起点很高,它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像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可以说是用血泪写成的,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回肠荡气,叹为观止。

汉代写碑文的以蔡邕□为有名,刘勰《文心雕龙·诔碑》篇云:“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我们只选了蔡邕的《郭有道碑文》一篇。东汉的“谀墓”之风颇为盛行,有钱的人家只要肯出高价,便可以对碑主大加美化,以至出现“生为盗跖,死为夷齐”的现象。蔡邕曾对人说:“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后汉书·郭太传》)可见这篇碑文是比较真实的。

建安时代孔融和陈琳的应用文成就也是比较高的。孔融有两篇举荐人物的文章,一是《论盛孝章书》,一是《荐祢衡表》,两篇文章都是写给曹操的,这说明他曾经对曹操抱有很大的希望。他的书信和章表曾受到李充《翰林论》和刘勰《文心雕龙·章表》篇的称赞。我们只选了《论盛孝章书》一篇。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是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它以先声夺人之势,历数了曹操的种种罪状,并连及曹操的父祖,申明讨曹的目的是防止曹操篡权,以匡扶汉室。并号召各州郡起兵响应,在非常之时,建非常之功。文笔酣畅,气势若江河奔泻,是檄文中的优秀之作,对唐代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有明显的影响。



汉文的成就是相当高的,从唐宋的古文运动所宗法的文统来看,两汉文是它们的主要宗法对象。

韩愈学古文是从三代而至两汉,苏轼是“将以追两汉之馀,而渐复三代之故。”他们二人同样在提倡古文,韩愈主张由三代而下至两汉,苏轼则主张先追两汉,再逐渐地复三代之古,认为学习两汉文更是当务之急。到了明代的“前后七子”便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了。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两汉文是古文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古文的始盛期。

东汉末的建安(196—□□0)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乱的时期,也是“文学自觉”的开始,所谓“自觉”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就是在文学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这又与思想解放相联系。这种新的风气也自然会影响到文的创作,文的抒情性加强了,对文的艺术形式美也更加讲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诗赋欲丽”,正是对文学作品提出的新的审美要求的表现。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的文章,文字都渐趋省净、清丽,在赋的领域,这种变化表现得更为明显,我们姑且以祢衡的《鹦鹉赋》和王粲的《登楼赋》为例,来看一看他们的赋有什么新的特点。

《鹦鹉赋》是咏物之作,但它意不在物,而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赋中所写的“挺自然之奇质”、“体金精之妙质”、“性辩慧而能言”、“才聪明而识机”,以及“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等等,其咏物都带有象喻性,是其恃才傲物的性格写照。后文所写的“流飘万里,崎岖重阻”,“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更是他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为一个个统治者所不容而流徙播迁的写照,此赋可谓名为咏物实为咏怀。写鸟又写人,处处不离所写之物而又不粘于物,咏物与抒情融化无迹,辞采华丽而又朴茂清新,是难得之佳作。

……

东晋的文以陶渊明的成就为□高,这与他的“质性自然”与恬淡的心境有关。《归去来兮辞》是其代表作。这是一篇陶渊明与官场决裂的宣言书,他率真地向读者打开了他的心扉,他把对官场的认识,对人生真谛的思索,对做官与弃官归田的原因,对前半生人生道路的反思与觉醒等等,都和盘托出。他的心态,他的精神境界,均在一篇《归去来兮辞》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它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语言清丽、简净,自然而又有韵味,千百年来赢得许多人的称赞。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这话说得虽然有点绝对,但这篇文章确实是晋文中的佼佼者。《桃花源记》是一篇闪耀着理想光辉的优美散文,桃花源是作者理想中的天国,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尔虞我诈,民风淳朴的一片净土,它与污浊的官场和黑暗的社会现实是对立的,而且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它在艺术构思上颇为巧妙,奇中求真,引人入胜。且笔法疏淡,语言简约,在时代文风渐趋骈偶的东晋,陶渊明独能拔出流俗,采用纯粹的散文体来写作。他的《五柳先生传》其语言风格也大体如此。而其《闲情赋》确是别具一格的文章,赋中描写了一位令人日夜悬想的绝色佳人,作者幻想日夜与她相处,形影不离,甚至想变成各种器物,附着在这位美人身上。这完全是人们心目中的另一个陶渊明,其主题思想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为了避免穿凿附会,我们比较倾向于爱情说。

南朝宋的文向骈体的发展又进了一步,刘勰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文心雕龙·明诗》)这虽然是针对诗歌而说的,也基本上适用于文,这时山水题材的文多了起来。我们所选的谢惠连的《雪赋》和谢庄的《月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雪赋》用赋的传统的主客对话的形式,假托西汉的梁孝王在兔园赏雪,召来了枚乘,邹阳、司马相如三人一起咏雪,主客各借典故,刻画雪景。司马相如的一大段咏雪是赋的主体,写雪景之美,瑰丽奇绝,极尽化工之妙。赋中又有枚乘的“积雪之歌”和“白雪之歌”,添加了携佳人饮酒赏雪的艺术描写,增强了赋的抒情成分。枚乘的乱曰,由赋景、抒情而转向议论,赞美了雪的品格,将雪人格化。雪的随物赋形、从风飘零、遇热而融、遇染而变、无虑无营的特点,正是老庄随遇而安、委运任化、恬淡自然思想的反映。这种结尾与当时山水诗的玄言尾巴有点相似。《月赋》也采用了“假主客以为辞”的传统赋法,用曹植等四位文学家作为赋中人物,“先叙事,次咏景,次咏题,而终之以歌,从首至尾,全用《雪赋》之格。”(祝尧《古赋辨体》卷六)比起《雪赋》来,《月赋》的议论和玄言尾巴都不见了,它写月之美,运用的是烘云托月之法,重在借月色抒情,抒写出在深秋季节的寂寞月夜中,人们对月的感受。赋末的歌“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云云,又着上一层月夜怀人的凄楚气氛。从《雪赋》到《月赋》,我们可以看出宋初赋的一些演进之迹。《雪赋》和《月赋》在形式上已基本上可说是骈赋了。骈赋也称俳赋、“四六赋”,它是汉赋(辞赋)的变体,在体式上的特点是重对偶,句式多为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交错使用而形成对偶,这就是所谓的“骈四俪六”。在用辞上讲究辞藻绮丽,同时也讲究声韵的婉谐。读之声韵铿锵,朗朗上口。其后鲍照《芜城赋》的出现,标志着骈赋的发展已臻于成熟的境地。

……

以上通过一些有代表性作品的分析评价,粗略地勾勒出汉魏六朝文的发展演变及艺术成就。本书精选50家7□篇,依丛书体例,文前撰有作家简介,文后有详细注释,注〔1〕交代所用版本,并对文章稍加点评,希望对读者的阅读有所帮助。责编葛云波先生在本书修改过程中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并纠正了不少错误,在此谨表谢忱。书中不当之处,还请广大读者和海内外专家指正。





刘文忠

□00□年1□月初稿

□009年1□月改定贾谊

目录

目录



前言


贾谊三篇

过秦论

鸟赋并序

吊屈原文

晁错一篇

论贵粟疏

枚乘一篇

七发

司马相如三篇

子虚赋

上林赋

长门赋并序

司马迁一篇

报任少卿书

杨恽一篇

报孙会宗书

扬雄一篇

解嘲并序

张衡一篇

归田赋

赵壹一篇

刺世疾邪赋

蔡邕一篇

郭有道碑文

孔融一篇

论盛孝章书

曹操二篇

让县自明本志令

举贤勿拘品行令

祢衡一篇

鹦鹉赋并序

陈琳一篇

为袁绍檄豫州

王粲一篇

登楼赋

诸葛亮一篇

出师表

曹丕一篇

与吴质书

曹植三篇

洛神赋并序

与杨德祖书

求自试表

阮籍二篇

诣蒋公

猕猴赋

嵇康二篇

琴赋并序

与山巨源绝交书

向秀一篇

思旧赋并序

李密一篇

陈情事表

张华一篇

鹪鹩赋并序

潘岳二篇

秋兴赋并序

闲居赋并序

左思二篇

三都赋并序(节选)

白发赋

陆机一篇

叹逝赋并序

刘琨三篇

为并州刺史到壶关上表

与石勒书

答卢谌书

王羲之一篇

兰亭集序

鲁褒一篇

钱神论

陶渊明四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

闲情赋并序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谢惠连一篇

雪赋

谢庄一篇

月赋

鲍照三篇

芜城赋

瓜步山楬文

登大雷岸与妹书

沈约一篇

愍衰草赋

江淹二篇

恨赋

别赋

孔稚圭一篇

北山移文

陶弘景一篇

答谢中书书

丘迟一篇

与陈伯之书

谢脁一篇

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

吴均二篇

与宋元思书

吴城赋

温子昇一篇

寒陵山寺碑

萧统一篇

《陶渊明集》序

萧绎二篇

采莲赋

荡妇秋思赋

徐陵一篇

玉台新咏序

张正见一篇

石赋

卢元明一篇

剧鼠赋

郦道元一篇

三峡

杨衒之一篇

王子坊

庾信二篇

小园赋

哀江南赋并序

颜之推一篇

涉务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文忠,江苏丰县人,1965年山东大学汉魏六朝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编审。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秘书长。著有《中古文学与文论研究》等。整理有《东坡志林》、《梼杌闲评》等,选注有《汉魏六朝诗选》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