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宜昌抗战研究文集

宜昌抗战研究文集

1星价 ¥37.7 (6.3折)
2星价¥37.7 定价¥59.8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4876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6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03487651 ; 978-7-5034-8765-1

内容简介

  《宜昌抗战研究文集》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宜昌抗战的学术论文专集,其中有论宜昌抗战的文章,也有关于宜昌抗战中日军使用化学武器研究成果的文章,还有海外华侨学者李瑜先生关于日军在宜昌进行化学战的论文及宜昌本地长期从事宜昌抗战历史研究的一批学术论文。这些文章涉及宜昌正面战场抗战、敌后战场、宜昌民众支前、抗战时期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抗战人物、抗战遗址遗迹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目录

特载
试论宜昌抗战
日军宜昌作战中的化学战
重新评价宜昌抗战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侵华日军1940年“宜昌作战”与战略调整

中国共产党与宜昌抗战
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宜昌的建立与实践
论中共对宜昌抗战敌后战场的认识与实践
《新华日报》视野下的宜昌抗战
宜昌抗战中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抗战
试论鄂豫边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工作方式

学术概念研究
宜昌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宜昌抗战研究综述
宜昌抗战蕴藏强大的“宜昌精神”
对宜昌抗战研究的一点思考
关于“宜昌抗战”的几点思考

宜昌抗战态势研究
宜昌抗战作为中国抗战重要战略支点的形成与巩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空战转折探析
宜昌反攻战中日军使用毒化武器研究
中日海军激战长江上游石牌研究
论枣宜会战之宜昌作战的几个问题
论宜昌抗战中的反攻宜昌战役
第六战区受降与宜昌光复

抗战遗址遗存
宜昌抗战遗址遗存调查
见证宜昌抗战的三游洞题刻
枝江的日寇侵略罪证和抗战遗迹与宜昌抗战

抗战人物研究
全敬存抗战诗研究
宜昌作战时的国民党军十八军军长彭善

社会动员
抗战初期人员物资宜昌大转运辨析
抗战时期宜昌社会经济及人员物资大转运情况考察
宜昌抗战剧团在开展民族救亡运动中的作用刍议
宜昌失守后的人员物资转运研究
抗战时期宜昌初等教育发展述论
中国抗战史的“敦刻尔克”
宜昌失守后物资转运在香溪

其他
侵华日军在宜昌的慰安妇问题研究
论五峰民众对于抗战的奉献
宜昌妇女抗战训练团的历史作用考察
宜昌——抗战英雄城
展开全部

节选

  《宜昌抗战研究文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到来,宜昌市政协与中共宜昌市委党校课题组编辑《宜昌抗战史料汇编》即将蒇事。我作为专家组组长,曾在2014年11月参加了该课题结项审查,深感欣慰。宜昌的朋友邀我为该书作序,辞而不得,方勉为援笔为文。  今年是甲午战争结束、《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又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出版《宜昌抗战史料汇编》既有历史研究的学术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阶级形成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国策,把侵略琉球、朝鲜和中国作为“大陆政策”的主轴。1879年日本强行吞并了琉球王国,1894年7月挑起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并在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回报,从此战争机器就一直在转动,也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侵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的经济危机。日本为了转嫁和化解国内因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矛盾,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陆续侵占东北三省全境。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挢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终爆发。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暴行屡发,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战争灾难,罄竹难书。  面对日本侵略军踏人国土,中国人民不能不奋起抗战。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战争。国内阶级矛盾让位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形成战略的配合,与凶恶的日寇鏖战八年,终于取得了*后的胜利。  八年抗战初期,由于国力悬殊,华北沦陷,长江流域的上海、南京、武汉接连失守,陪都重庆岌岌可危,宜昌旋即成为陪都门户。1940年6月宜昌失守,蒋介石极为震惊,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率其所辖第十、二十六、三十三集团军及江防军等部队,与日军第三、十三、三十九师团鏖战于宜昌及周边地域,先后发生了1941年9月的“宜昌反击战”、1943年5月的“鄂西会战”、1944年6月的“夏季攻势”等战役,其中,“鄂西会战”的胜利尤其具有重大意义,此战一举粉碎了日寇自宜昌西窥陪都重庆的图谋,在中国抗战*为困难的时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奠定了战略反攻的基础。  宜昌学者提出了“宜昌抗战”概念。我在听取汇报以及阅读若干史料后认为这个概念是值得研究抗战历史的学者注意的。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之后,日军一路西进,正面威胁中国战时首都重庆,宜昌自此成为拱卫陪都的战略支点和战役中心。宜昌地处长江西陵峡口,上控巴蜀,下引荆襄,自古为“川鄂咽喉”,兵家必争。武汉失守,这一战略地位再次凸显。  1939-1945年期间,在以宜昌为中心,包括信阳、南阳、随县、枣阳、襄阳、荆州、常德、益阳等地在内的近2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中日两军进行了6年之久的拉锯、抗衡,以争夺对江汉平原、洞庭湖流域地区和陪都门户的控制权,这一局面对国民政府能否坚持抗战是个严峻的考验,因此鄂西宜昌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的战略目标一开始在于占领宜昌,控制长江水道,逼降重庆政府,早日结束战争。这一战略目标未能达成,但控制宜昌,亦可以威胁陪都安全,分化中国抗战力量。坚持宜昌抗战,东可以威胁日军控制的中心城市武汉,西可以阻止日军西进的战略态势,拱卫陪都重庆安全,中国的这个战略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宜昌一度成为战时全国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战略中转站。早在1938年10月,上海、南京、武汉接连失守后,这三大城市乃至全国各地西迁的重要物资、人员积压在宜昌,在40天时间之内,全部安全转运内迁,教育家晏阳初先生称之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宜昌沦陷后,经长江出川的弹药、粮食、被服等军需物资在三斗坪、香溪下船,由人力背运,从宜昌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山区,分送供应第五、第六、第九战区,“铁肩队”的事迹,至今还在民间传颂。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