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523536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305235368 ; 978-7-305-23536-8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文学史和新文化史相结合的方法,以赵树理为线索人物,采撷大量被长久忽略的二十世纪中国民众文化生活资料,动态描述1930-1955年间华北地区通俗文艺改造运动过程,特别聚焦于民众文化能动性的观察,揭示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与城乡民众之间思想、情感和文化互动的复杂面貌,为二十世纪以来的下层社会启蒙、大众文艺运动、民族形式论争等理论问题的思考拓展了新的空间。
内容简介
本书以赵树理在20世纪30至50年代的文学活动为线索,梳理他的“新文学通俗化”文学思想形成的源流及发展过程。书的上半部分侧重对“新文学通俗化”道路的探讨,考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大批新文学作家与工农读者、民间艺人之间的文化互动和文学探索。下半部分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赵树理等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进入城市,在全国各地展开城市通俗文艺改造的活动,在描述北京的通俗文艺改造过程的同时,分析赵树理所创办的全国性通俗文艺杂志《说说唱唱》获得成功的原因,以及很后走向失败的复杂背景。本书的主旨在于勾勒新文学通俗化运动的基本面貌,展现中国共产党和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之间多层面的文化互动关系,特别关注到普通民众的文化能动性,并对这一时期通俗文学的代表作和相关创作现象作出全面的阐释。
目录
绪论
**章 通俗文艺改造的理论准备
**节 通俗文艺改造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赵树理通俗化创作思想的产生
第二章 根据地、解放区的通俗文艺改造运动
**节 赵树理的形式实验
第二节 “赵树理方向”:多种文化趣味的平衡
第三节 知识分子与民间艺人的合作
第三章 建国后北京的通俗文艺改造运动
**节 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的成立
第二节《说说唱唱》的创刊与创作的繁荣
第三节 城市传播渠道的开辟
第四章 通俗文艺改造运动中的派别纷争
**节 太行山的“新”“旧”派之争
第二节 东、西总布胡同的是是非非
第五章 通俗文艺改造运动的危机
**节 背景:市民趣味与工农兵文艺标准的抵牾
第二节 前兆:《说说唱唱》的检讨
第三节 爆发:《说说唱唱》的终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赵树理的名声意味着通俗文艺改造运动在农村的成功。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改变了新文学的叙述方式,使之由只适合案头阅读的文学,变能够口头说唱文学,大大拓展了新文学在民间的传播范围。同时,赵树理的通俗文艺改造,不仅为知识分子进入下层社会找到了路径,而且,也让新文学的启蒙诉求与通俗文学的娱乐、教化功能和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政治宣传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旧道德与新思想间实现了不同价值体系的翻译。这一改变的显著效果就是实现了不同的文学形态、价值取向以及政治需求之间的平衡。这一平衡点的出现意味着三股文化力量和谐相处的可能。我们不应该把这种靠近的尝试简单地视作一种创作风格上的妥协,或者是迫于政治压力而牺牲文学性的无奈之举。这个平衡点的发现与其说是赵树理个人对于“大众化”形式难题的突破,不如说是左翼作家群体对阶级解放的理解的深化所带来的必然收获。
—— 节选自第二章 为了能够让改造了的通俗文艺在北京生根,为改造通俗文艺培养理论研究人才,赵树理决定把天桥的艺术送到知识分子中去,唱到高等学府里去。1951年秋季,赵树理与燕京大学教授林庚协作,在燕京大学中文系开了一门民间文艺课,两周一次,每周两小时,讲授内容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文艺,如相声、大鼓、牌子曲,甚至还有被民间蔑称为“蹦蹦戏”的评戏等曲艺形式,计划每次介绍一种民间文艺体裁的历史沿革和艺术特色。有点出乎意料的是,这门课受到了燕京大学高级知识分子们非常热烈的欢迎。
这门课程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是因为它的讲授方式不同以往,不是由教授在讲台上授课,而是采取专家讲课和著名演员现场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在燕京大学的音乐系礼堂里讲演和表演的有作家赵树理、说山东评书的连阔如、说山东快书的高元钧、唱京韵大鼓的良小楼、唱评戏的新凤霞、唱奉调大鼓的魏喜奎、说相声的孙玉奎,以及表演旗人曲艺八角鼓的顾荣甫和尹福来等等。这种新鲜的讲、演方式吸引了不少燕京大学的学生和老师前来观看。据上过这门课的燕京大学学生潘俊桐回忆,上课地点原定在睿楼,后来转移到音乐系小礼堂,因为那里可以自由加座,也便于说唱。可容纳一百多人的礼堂还是被挤得水泄不通,后来者只有在后边站着,或者靠在门外,在听课的学生中还包括不少讲师和助教。给他印象*深的是新凤霞的评戏《刘巧儿》和连阔如的山东评书《潘金莲》,称新凤霞歌喉婉转,“听后大有绕梁三日之叹”;而连阔如声音洪亮,模仿人物惟妙惟肖,百多名听众“屏住呼吸,一动也不动”。
——节选自第三章
作者简介
张霖,祖籍山西,生于北京,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兴趣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中外文学关系。已出版译著《灰色上海,1937-1945:中国文人的隐退、反抗与合作》(2012),编著《末法时代的声与光——学者张晖别传》(2014)、《朝歌集》(2014)、《张晖晚清民国词学研究》(2014)等,并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八品)
¥26.4¥6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9.3¥55.0 -
孤独海子:海子经典诗选
¥18.9¥45.0 -
理想青年:朱光潜谈修养
¥18.1¥49.0 -
诗经演
¥10.5¥39.0 -
我与地坛
¥15.4¥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8.4¥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汉字里的中国
¥12.2¥45.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8.4¥49.8 -
藏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22.1¥63.0 -
茶馆
¥10.8¥36.0 -
我是一只骆驼
¥19.2¥32.0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8.5¥45.0 -
熊镇.2
¥17.4¥49.8 -
活出生命的本真
¥16.7¥45.0 -
一曲难忘
¥15.1¥35.0 -
美好的生活:失败与想象力不可或缺(中英文对照)
¥14.8¥39.9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我在史铁生
¥13.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