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留守儿童:朱东黎说舞蹈(爸妈我想你)

关爱留守儿童:朱东黎说舞蹈(爸妈我想你)

1星价 ¥26.5 (6.2折)
2星价¥26.5 定价¥42.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458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44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218145822 ; 978-7-218-14582-2

本书特色

群舞《爸妈我想你》是*早用儿童舞蹈触碰社会痛处的作品,敢于触碰现实题材。现实题材作品有“三怕”:“一怕”不敢揭示矛盾;“二怕”揭示了矛盾,无法解决矛盾;“三怕”解决了矛盾,但是虚假。这个作品很好地解决了这三怕。《爸妈我想你》是近十年广东改革开放划时代的作品……该作品走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对全国的少儿舞蹈甚至成人舞蹈的创作具有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冯双白(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著名舞蹈编剧家、理论家) 朱东黎是目前少儿舞蹈创作的领军人物,她的儿童舞蹈创作永远充满了童真、童趣、童心、童语,她的激情与个人魅力总能忠实地体现于她的儿童舞蹈作品当中。舞蹈《爸妈我想你》以少儿视角,层层递进的方式和技巧、不竭堆积的情感表述体现了留守儿童的深刻的社会问题,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少儿舞蹈创作观念和范式上的突围与构型,实在难能可贵。 ——罗斌(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著名舞蹈理论家、评论家) 朱东黎的儿童舞蹈创作,有内涵,有深度,有成熟的表达,有让人潸然泪下的画面。她总是能够捕捉到生活中虽不起眼但感人至深的生动瞬间,通过极富舞台意识的艺术处理,让舞台形象栩栩如生。她在创作中不做作,也没有废话,透过她的那些成功作品,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她通过儿童的视角和话语告诉了我们成年人许多正确的道理。朱东黎的儿童舞蹈创作现象,是中国儿童舞蹈创作领域中不可多得的鲜活果实。 ——江东(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

内容简介

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舞蹈《爸妈我想你》着力表现留守儿童对在外打工的父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本书以这一反映现实题材的叙事舞蹈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舞蹈创作的动机、题材、结构、语汇以及对比、重复、动静、虚实等修辞技法,以独特的视角阐述生活动作与舞蹈语言的关系,创作与排练的关系。很后,以访谈的形式和轻松的笔触述说朱东黎教授的创作成长历程,揭秘她的舞蹈编导之路。书中附有演出视频和原版音乐的二维码,供舞蹈爱好者学习与交流。本书凝结了作者三十多年群众舞蹈创作实践的成功经验,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对于舞蹈编导、舞蹈教师和舞蹈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全书约40千字,约20张图片。

目录

**章 用舞蹈讲述留守儿童的故事——《爸妈我想你》

**节 盼

第二节 寻

第三节 怨

第四节 亲

第二章 从生活动作到舞蹈语言——以舞蹈《爸妈我想你》为例

**节 师法自然——从生活动作到舞蹈动作

第二节 生命精神的表达——从舞蹈动作到舞蹈语言

第三节 《爸妈我想你》从生活动作到舞蹈语言

第三章 三分创作,七分排练——舞蹈编导漫谈

**节 厚积方能薄发——舞蹈编导的素养

第二节 排练场上的创作与表演

第四章 教育必须诠释爱——作为教师的舞蹈编导

**节 作为教师的舞蹈编导

第二节 挑选演员

第五章 《爸妈我想你》国家艺术基金立项始末

**节 梦开始的地方

第二节 一路走来,繁花相伴


展开全部

节选

引 言 1985年,舞蹈教育家吴晓邦先生在《确立艺术观是舞蹈教育中的头等大事》一文中谈论生活与舞蹈的关系的时候,坦率地指出,那种脱离人民、脱离生活的舞蹈是“没有前途”的,“*终是一定会被人民所唾弃的”。他还告诫年轻的舞蹈家们,不要像“时代的旁观者”那样对于周围生活中的事物“无动于衷”,而要创造出“反映时代精神的新节目”,做“继往开来的舞蹈闯将”,等等。吴晓邦先生在该文中一再强调生活对于舞蹈的重要性,提醒年轻的舞蹈家们正确认识“生活”这一创作之“源”,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忠告。真可谓言之谆谆,意之殷殷! 时至今日,这位中国舞界“真正的先知”所言依然在诸多方面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并指引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而他对年轻舞蹈家的告诫,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不正是做时代的“见证者”和“先行者”吗? 这不仅涉及艺术观问题,而且涉及舞蹈家的社会责任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后者在作品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就需要舞蹈编导以敏锐的眼光捕捉不断变化的现实,用*炽烈的情感、*强烈的生命情调、*质朴的舞蹈语言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内在经验”,让观众在舞蹈作品中看得到自己的身影,听得到时代的声音,感受得到时代的主旋律。 2012年,我国留守儿童已超过5800万。 说句实在话,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难免会让人心生感慨。过去我从未想过这个群体与“我”有什么关联,更不用说为他们做些什么了。没想到,后来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的一个电视节目改变了我原有的认识,那是央视播出的一起留守儿童杀亲案。 看完那期节目以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恢复平静。过了很长时间以后,每每想起这个案例,回忆起具体的情节,我的心还在隐隐作痛,甚至难以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默默地流淌着,那是一种莫名的哀痛与感伤…… 当我开始探寻那“疼痛”的缘由时,方才如梦初醒!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留守儿童家庭以他们的辛勤劳动和骨肉分离为代价,换得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因此,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身心健康等问题并非与“我”无关。他们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也是整个家庭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其实是每一个关心教育、关心孩子的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就舞蹈创作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2012年暑假,我开始创作舞蹈作品《爸妈我想你》。 在创作初期搜集素材时,我看到了一个留守儿童纪录片,不禁为孩子们凄苦的生活境遇感到震惊。他们对父母思念之深,令人动容!因此,我将作品名字从原来的《打工的爸妈回来了》改为《爸妈我想你》。这一改变意味着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叙述视角的变化,一个是旁观者的视角,一个是孩子的视角;其次是叙述方式的变化,一个是客观的描述,一个是发自肺腑的呼喊;再次是叙述内容的变化,一个是“回”,一个是“想”,后者更加贴近作品要表现的内涵。这一改变也决定了这一作品不是以他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而是透过留守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站在留守儿童的立场看问题,借留守儿童的喜怒哀乐来表达“思念”这一人类共通的情感,以唤醒那些忽视教育和陪伴之重要性的父母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其必要的关爱与尊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从河南来到广东中山,儿子当时年纪小,他在老家待了两年后才被接回中山。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的痛苦和父母的无奈,我深有同感。当这一经历与我所听到和见到的留守儿童境遇汇聚一处,并发生融合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原来的我缺乏“一种真正的自我参与进去的哀痛”,那属于每个生存共同体、每个民族的哀痛。 “哀痛,就是自我,就是历史和传统,就是在面对未来时过去的影子。”由此,这一作品创作的过程也成了我本人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这种反思推动着我一路前行,直至触碰到社会的“痛处”。 的确,这是一个由“疼痛”所引起,在“疼痛”中诞生的作品。这种疼痛之感若有若无、若隐若现,贯穿着我创作、排练和演出的整个过程。每次演出时,表演的孩子们在流泪,现场的观众在流泪,作为编导的我也在流泪…… 不过,我创作这一作品并不打算仅仅停留在浅层的情感宣泄上,而是希望对留守儿童的内在心灵进行深层的剖析。正如梁鸿在《出梁庄记》中写的一样,“试图发现梁庄的哀痛,哀痛的自我”,我也试图在《爸妈我想你》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哀痛、打工父母的哀痛,还有,那个哀痛的自我…… “哀痛和忧伤不是为了倾诉和哭泣,而是为了对抗遗忘。”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承担起来,否则,我们的‘自我’将彻底地失落。”因此,对于《爸妈我想你》这个反映当代社会现实的作品,我希望人们从中所感受到的,不仅是生活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厚度与思考深度,更为重要的是——对“自我”的要求。“如果不能对‘自我’提出要求,那么,这样的生活还将继续。我们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情感和深沉的哀痛……”

作者简介

朱东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少儿舞蹈委员会委员,中山市文联副主席、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副会长、舞蹈家协会主席。她从事群文舞蹈创作30余年,编导舞蹈作品近百部,获奖过百项,央视综艺频道《舞蹈世界》栏目先后两次对她进行专题报道。她编导的作品在全国普及,39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媒体平台,连续多届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全国电视舞蹈大赛少儿舞蹈专场金奖等荣誉。 徐红媛,文学硕士,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曾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出版音乐哲学译著一部(合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