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书里的教育学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童书里的教育学

¥29.9 (6.6折) ?
1星价 ¥29.9
2星价¥29.9 定价¥45.0
商品评论(1条)
ztw***(二星用户)

家里有小朋友的买来看看很合适,要做一个合格的妈妈

2021-11-18 09:05:1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00516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4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72005169 ; 978-7-5720-0516-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家长、教师、教研员、教育工作者阅读。☆ 卓越教师、民主妈妈徐莉亲授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秘诀。
☆ 14个故事,抚慰你的心灵,平和你的心态,帮助你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

内容简介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不听大人的话,怎么办?孩子不遵守规则,怎么办?孩子与家人、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怎么办?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家长或老师讲,甚至出现撒谎、作弊的情况,怎么办?孩子脾气暴躁,经常大哭大闹,怎么办?孩子总跟“坏”孩子一起玩儿,怎么办?孩子早恋,怎么办?……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大人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身陷教育困境,大人该怎么办?湖北首批“荆楚教育名家”“楚天很好教师”徐莉老师从童书中寻找答案,用经典童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启迪我们,可以运用故事的力量,而不是说教的力量,来智慧应对孩子带给我们的挑战。一本本很好的童书,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孩子,洞悉教育的真谛;帮助我们疗愈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目录

自序 改变的勇气,是相互给予的


1.大人要为关系质量承担全部责任

——孩子特别顽皮,怎么办?

2.故事知道怎么办

——孩子不听大人的话,怎么办?

3.必须是大人说了算

——孩子总想得到更多,怎么办?

4.与孩子共建规则

——孩子不遵守规则,怎么办?

5.大人后退,后退

——孩子经常与家人、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怎么办?

6.问题行为背后,那些积极的力量

——孩子什么也不愿意跟大人说,还撒谎、偷窃,怎么办?

7.情绪认知与自我调整

——孩子脾气暴躁,经常大哭大闹,怎么办?

8.友谊的*佳样式

——孩子总跟“坏”孩子一起玩,怎么办?

9.大人要无条件接受孩子当下的一切

——孩子老是犯错,怎么办?

10.异性是超越的力量

——孩子早恋,怎么办?

11.在安全的、恰当的关系内,谈论私密话题

——孩子对性感兴趣,怎么办?

12.每个孩子都爱阅读

——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办?

13.孩子不会为了学习去玩耍,然而学习会在玩耍中自然发生

——孩子贪玩、不爱学习,怎么办?

14.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


参考文献

后记 有过度操控心的大人,不适合当父母或教师


展开全部

节选

故事知道怎么办
——孩子不听大人的话,怎么办?
德国著名绘本作家尼古劳斯·海德尔巴赫创作的《女王吉瑟拉》,运用的是德国文学经典的框形结构:
一个爸爸带女儿去海边度假,每天晚上给女儿讲睡前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和小女孩有个很相像的名字叫吉瑟拉。故事中的吉瑟拉有一个愿望,不用爸爸妈妈陪着,一个人乘着豪华游轮环游世界,却因为经历风暴,漂流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灰沼狸友善地给吉瑟拉提供水和食物,她却支使灰沼狸做这做那,态度还非常无礼,她要求灰沼狸称呼她女王,强迫它们为自己服务。为了在举行加冕典礼时穿上礼服,吉瑟拉残忍地要用灰沼狸的皮毛做衣服,剥夺它们的生命。在加冕典礼上,吉瑟拉没有等来用灰沼狸皮毛做的衣服。灰沼狸们将吉瑟拉放逐到海上,让她永远孤独地在海上漂流。
故事里的吉瑟拉自私、无礼、残忍,她提出的要求越来越过分,终于招致顺从的灰沼狸们的集体反抗。童书中*有意味的是框架外,听故事的小女孩家里除了有三个弟弟,还有一个小婴儿。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生活在这样的多子女家庭中,一定有很多困难:父母必然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小婴儿身上,弟弟们成天“制造麻烦”,并不贴心。所以离开家时,只有爸爸向家人挥手告别,而小女孩却一脸轻松地微笑,头也不回。她一定有很多不满和怨气,她一定意识不到正是因为自己长期的不满,因为自己对家人有太多不恰当的要求,所以家人才会安排这次只带她一个孩子的特别旅行,爸爸才会讲述这个特别的故事吧。七天的假期结束之后,她对爸爸说“故事真好听”“这是我*美好的假期”,当她和爸爸一起回家时,她主 动挥手和妈妈、弟弟们打招呼。
这真是一次神奇的旅行。我们可以猜测,除了领略天高海阔,小女孩还在吉瑟拉身上看到了自己,她离开日常的艰难处境,度过了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既感到被父母重视,又经由故事反省自己是否也是一味要求别人,是否自私、无礼、残忍而不自觉。旅行结束后,她开始主动热情地对家人表达善意。这是新的开始,也是好的开始。
大人常常认为,讲故事是为了帮助不识字的孩子阅读,等到孩子会识字了就应该让他们自己阅读。不论是讲故事,还是阅读,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仅仅为了提高认知能力和读写能力而进行的亲子阅读,实际上是对阅读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损失。大人讲故事给孩子听,坚持陪伴孩子阅读,给他们读书,或者大人和孩子之间互相朗读,更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大人和孩子交流沟通,帮助大人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丰富彼此的自我认知,学会理解他人、理解世界。这是精神活动和文化活动,不只是为了识字、阅读和写作。
美国作家爱丽丝·奥兹玛在《为爱朗读》中记录了她和父亲3218天的共读之旅,9年多坚持的*终指向,不是考上心仪的大学或者成为作家,而是“在未来分离的日子永远铭记共读时光里彼此的付出”,那是他们一起度过的*美好的时光,也是他们共同的美好记忆。
大人和孩子借着故事交谈,分享彼此的感受,相互陪伴,就会更加亲近。就像故事中的父亲一样,借着故事和小女孩平等对话、沟通交流:
●运用故事帮助孩子辨识情绪——“它们会生气的!” “你要是老打岔,我也会生气的。”
●运用故事替代说教——“真狠毒!”“是的。灰沼狸们说不定也是这么想的。”
●运用故事替代训斥——“她太无礼了!”“嘘!爸爸接着往下讲。”
●运用故事表达期望——“所以*后这天晚上,我直到深夜还睡不着,一直看着大海。”
故事的多种功能在《女王吉瑟拉》这本童书里得到充分展现。故事同时具有促进儿童发展功能、矫正儿童行为功能和疗愈功能,讲故事不仅能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经由故事阐述人生道理。此外,讲故事还是一种对话、交流,乃至生活方式。在大人和孩子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里,故事能够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建构和自我修复,帮助大人学会好好地与孩子相处,与孩子对话。
有心的大人在讲故事之前,首先会对儿童行为进行识别,然后试图找到或创作合适的故事,与孩子建立联系。随着对孩子了解的深入,还可以不断地改编同一个故事,以应对孩子的变化。故事里面有一个又一个和我们的孩子既相似又不一样的孩子,他们的处境和困难往往也是我们的孩子自己的处境和困难,他们面对问题的态度和应对问题的技巧,暗含着一个个健康而正面的解决方案。一定是暗示,不是读后感、道德知识考核,或者思想汇报。
大人可以罗列常见的儿童问题行为,然后着手慢慢建立一个大人和孩子共有的故事库。除了收集故事,还可以创作故事。我们对孩子的帮助不能总是提出直接的要求和意见,不能总是强调规则和后果,那些都外在于孩子的心灵。大人要试着不带说教和矫正的意图去讲故事,让孩子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把大人对自己的期望转化成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自己去发现并主动与自我、家人、师长、朋友建立更高质量的关系。孩子能够自己寻找启示、建立连接、作出决定,这是长期听故事的必然结果。
儿童的很多行为问题都不需要通过表扬或批评,奖励或惩罚去解决。大人用故事唤醒孩子自身的力量,可以激发孩子更多的情感和思考,能够帮助孩子从亲子交流中汲取力量,让他们从被动的服从变成主动的判断、选择,从而成为更好的那个自己(见表1)。

作者简介

徐莉: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教师,21世纪教育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曾获“荆楚教育名家”“楚天卓越教师”等称号,系第二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著有《未来课程想象力》《没有指责和羞辱的教育——小学品行教育实践》《能说的,都不痛》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