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1星价 ¥39.6 (7.2折)
2星价¥39.6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95850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6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100195850 ; 978-7-100-19585-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关注中国乡村扶贫事业的专业人员,以及对中国乡村建设感兴趣的读者本书以扶贫案例的形式,通过在不同地区的乡村推行的不同扶贫项目,总结教训吸取经验,提炼出了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内容简介

作者以细致流畅的文笔,描述了自己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同事们实施各个乡村扶贫项目实施的经过,以及对尝试探索贫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思考。作者20年来扎根贫困乡村,不断试错,历经坎坷失败,成功摸索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村民合作为基础的乡村发展之路。 本书内容是基于扶贫基金会的以上实践。 *部分为四川大凉山的故事,反映的是通过集中投入资源解决贫困乡村发展的尝试过程,虽然项目带来了很多改变,但是并没有达到堵住贫困漏洞这一主要目标。大凉山的实践说明,仅仅靠资源的堆砌是不足以解决乡村的持续发展问题的,乡村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发展产业项目,就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传统乡村单家独户的小农生产经营方式,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必须要进行变革。 第二部分为甘肃民乐村的故事,反映的是以大凉山项目经验为基础,对产业方向与合作社模式的探索。扶贫基金会认识到村民合作的重要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价值,并形成了以合作社为基础,以产业为导向的民乐村项目模式。但是民乐村产业项目的失败说明,不能低估村庄带头人在转变村民观念方面的作用。 第三部分为青海甘达村的故事,在扶贫基金会的帮助下,甘达村以合作社为基础,动员村庄能人参与,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产业项目,从一个吃不起酸奶的贫困村,变成富裕村的经过。从2013年开始,中国扶贫基金会尝试将这个方法应用到其他的乡村。根据乡村固有的资源禀赋,我们推出了百美村宿项目和善品公社项目。前者是改造村民的老宅打造乡村民宿精品,吸引城里人到乡村来,消费自然山水与乡村文明;后者是组织村民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终端消费者建立联系,把乡村的产物送到城里去。目前百美村宿已经在20个村落地,善品公社今年年底也将在100个村落地,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本书明确回应了当今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对乡村振兴实务工作和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章 大凉山的故事——规模的迷思
一 万事开头难
引子:扶贫漏斗现象
中外合作的机缘
目标:1000万元
筹备期长达四年
项目设计框架
二 项目准备——从“象形文字”开始的培训
“参与式方法”启蒙
“象形文字”般的交流工具
从案例教学直接进入实战
“投豆计数”断纷争
高压下的能力提升
三 贫困而神秘的大凉山腹地
四 大特征
通神者与仲裁人
节庆文化与习俗
男人与女人
原始的小农经济样态
四 项目活动与成效
社区能力建设
经济活动开发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改善
生态环境修复与提升
五 问题与反思:可持续性是个大问题
项目存在的问题
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二章 民乐村的故事——合作社的本质
第三章 甘达村的故事——带头人的作用
第四章 百美村宿——引入市场主体,合作共生
第五章 善品公社的使命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男人与女人  实在是时日过于久远,我已经不能确切记得**次去大凉山的具体日期。但是**次去大凉山所见情景,却深刻在脑海里,至今还历历在目。  记得那是夏天的一个早上,我们乘车路过一座彝族村寨。透过车窗,我忽然有些吃惊地发现,三五成群的青壮年男子蹲坐在土路边、矮墙头,有的人身上还披着查尔瓦(即蓑衣),不知道他们在那里干什么。  从时间上看,当时正是上午工作的时间,人们聚集在一起,按常理应该是在开会;但是他们待的地方又比较分散,神情也有些慵懒,显然又不是在开会。从他们的状态上看,好像是在休闲,但是这样不冷不热的大好光阴,为什么这么多壮劳力不去田间劳作,却在这里无所事事地发呆?这是我不能理解的,也是我去过那么多乡村从未见过的现象。  我问村里的干部,那些人待在那里干什么?村里的干部似乎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告诉我说那些乡亲们是在晒太阳。这还真有点超出我的想象,心想不于活如何解决贫困的面貌?我请教当地干部,他们解释说村民们不是不愿意干活,而是没活儿可干。  当时我对当地干部的解释不以为然,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想可能是因为当地的生存环境过于恶劣,艰难生存的人们不管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深刻的贫困*终磨灭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丧失了对未来的指望,只能以消极的态度应付无望的生活:既然干和不干一个样,那还不如干脆少干点,舒舒服服地晒晒太阳。  直到后来,随着我对彝族文化多了一些了解,才发现还真是误解了他们。原来在当地的文化传统里,这是一种权力的体现。  按当地习俗,彝族家庭性别分工比较明确,男女通常是各负其责,互不关涉。如果不是外出打工,男人在家里主“大事”和难事。所谓大事,就是参加社区族群的集体活动,比如火把节、狩猎节、选美比赛、家支会议等;难事则主要包括砍柴、耕田、打猎、打架、杀牛、杀猪这样一些相对粗重或带有一定风险的体力活动。  而女性则主“小事”和家事,既包括带孩子、缝洗衣服、背柴、背水、喂猪、喂鸡等家务事,也包括积肥、锄草、挖马铃薯这些庄稼活。相比之下,男性的工作虽然看起来粗重危险,但是由于这些活动不是经常性的,所以他们经常有时间休闲晒太阳。而女性的工作虽然每一项看起来都要简单轻松一些,但却事无巨细,永远有干不完的活计在等着她们。  男人们宁可闲在村头无所事事,也不会去帮助他们的女人分担一些劳作,是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男人去做女人的事是丢脸的,是怕老婆、没有家庭地位的表现,会因此遭到邻人的讥笑。所以在彝族村寨常可以见到与其他乡村迥然不同的景象:女人们在家里家外辛苦劳作,男子们却在村头无所事事地闲聊、晒太阳。  这也充分说明,在彝族家庭中,妇女地位较低,在重要事务上几乎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家庭财产和主要收入如外出打工收入、出售大牲畜和农产品的收入等由男性管理,但卖鸡和卖鸡蛋的钱归女性管理,用于各种家务支出。已婚女性很少有机会参加社群的正式活动。大部分家庭妇女劳务负担繁重,缺乏和家庭以外的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因为和外界交流不多,所以彝族妇女怕见生人,见了生人一般也会因羞涩说不出完整的话语来。  ……

作者简介

刘文奎,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00年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自2012年起担任秘书长。领导了中国扶贫基金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策划实施了“善行者”“顶梁柱”、“童伴妈妈”、“百美村宿”、“善品公社”、“活水计划”等品牌扶贫公益项目;推动中国扶贫基金会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公益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参与创办了当时国内*大的社会企业――中和农信。 二十年来矢志贫困乡村发展,并成功探索出一套以村民合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对农民合作社、产业扶贫和社会企业等有深入实践和思考。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