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

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

1星价 ¥30.9 (6.2折)
2星价¥30.9 定价¥49.8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1866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14-03-01
  • 条形码:9787300186658 ; 978-7-300-18665-8

本书特色

★假如我有100万,我会给美国每个高中生买一本此书。假如我有200万,我会将另外100万用作现金奖励,激励他们每个人都阅读这本有可能成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本书——一本可以帮助他们评价这一生所阅读信息的书 ——《匹兹堡邮报》执行总编,大卫·M·施里布曼 ★作者向我们传授了如何从既定观点中分辨出真相的必要的“确证式技术”……在这本有价值、富有深刻见解的书中,作者将新闻学与公民学融合在了一起,有助于我们适应这个要求读者成为自己的编辑和新闻聚合器的时代? ——《书目杂志》(星级) ★富有深刻见解……介绍了经优秀记者实践过的按部就班的分析过程,可以让艰难跋涉于现有信息泥潭中的消费者来评价他们的作品。 ——《柯克斯书评》 ★两个具有开创精神的记者有力地证明,当千变万化的信息迎面扑来,我们可以——而且必须——掌握促使伟大记者前进的怀疑精神。恰逢新闻业经历大变革之际,这本引人入胜、简明扼要的书告诉公民如何发现虚构的事实,分辨利益集团新闻中的中立信源,以及从句法上检验新闻。 ——《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社长迪恩·巴奎特 ★现在是新闻非常多的时代,也是新闻非常差的时代。我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追究真相更难。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民新闻时代了。人人都可以发布新闻,但事实的真相反而难以辨别了。看起来,民众似乎掌握着未有过的新闻控制权,但这也意味着民众自身必须拥有把握这种控制的能力。为了辨别真相,也是为了避免被操纵,“新闻素养”就应该成为公民素养的一部分,全民都要掌握必要的新闻知识。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

内容简介

在网络时代,面对脱口秀评论者和博客的众声喧哗、推特聊天室的附和声以及网络无休止的链接和添加,“真实的新闻”(true journalism)是否已经死亡?旧的非常不错已被推翻,新的非常不错正在被创造,我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但是寻找真实、可靠的信息,仍然是新闻媒介很重要的目标。同时,这也是信息消费者的目标。但是,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辨识哪些信息是可靠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决定,哪些信息、观点是可信的呢?本书旨在回答上述诸多疑问,探讨信息文化正在发生着何种改变。它为所有的公民提供了一种路径导航,如何从事实中分辨出谣传,获得事实的真相。

目录

**章 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
第二章 我们曾经历过
第三章 怀疑性认知方法:确证技术
第四章 完整性:有什么,少什么?
第五章 信源:这是从哪儿来的?
第六章 证据与确证式新闻
第七章 断言,肯定:证据何在?
第八章 如何找到真正重要的新闻
第九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下一代新闻业
尾声 新的认知方法
后记
附录
致谢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  直接目击者和时间问题  在律师和警察看来,即便是直接目击者,也不意味着他/她的叙述就可靠。我们暂且不讨论那些有意误导或撒谎的人。但就算有人亲眼见证了新闻事件,而且想要提供准确而公正的叙述,他们的记忆也有可能出错。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某些细节,也有可能想表现得比实际知道的更多。心理学家的研究一再证明,记忆具有高度暗示作用。人们容易因提醒而回忆起一些从未发生过的事件,而且被提醒后可能会坚持认为错误的记忆真实存在。因此,如今律师都会就目击者的记忆准确性问题、记忆形成过程中是否得到过其他人的帮助而追问。  根据心理学文献,记忆出错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记忆具有即时性,时间流逝很容易造成记忆失真。因此,判断目击者信源可信度的一个要素是看新闻事件发生了多久。  相关的例子是北卡罗来纳州一名强奸案受害者在事发11年后无法确认案犯。虽然她从未怀疑自己当初指认的那个人就是强奸犯,但11年后嫌犯凭借DNA证据被判无罪。  “这太令人震惊了,真的,”此案警探在CBS《60分钟》节目的目击者证词环节向特派记者莱斯利·斯塔尔(Lesley Stahl)描述受害者反应时说。“不,那不可能是真的。那不可能……我确定是他”,受害者当时说。  “到目前为止,DNA证据已经为230多名男性开脱了罪状,这些人大都牵涉性犯罪和谋杀案,”斯塔尔说,“因此犯罪学家们能够回过头去研究这些调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他们关注的,”斯塔尔说,“是错误的目击者证词。在这些无辜的嫌犯中,有75%以上是因为目击者认错了而被判有罪。”  判断目击者信源可信度的第二个要素是看叙述能否被其他信源证实。这就涉及信源数量问题。对于同一新闻事件而言,援引一个以上信源的报道要比只有一个信源的报道可靠。在卓越新闻项目进行的新闻内容分析中,信源数量被视为判断报道权威性的一个标志。  由于不同的信源会提供不同的叙述,所以多重信源很重要,对于发生已久的新闻事件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即便存在多重叙述,能够证实什么仍取决于具体情况。很多新闻事件具有争议性和受到政治压力,这让回忆变得更复杂。  2009年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卷入了与中情局(CIA)的一场争论中,双方争执的焦点是佩洛西在7年前的简报会上被告知了什么,没被告知什么。  关于国会领导人是否知道美国政府对犯人使用水刑和其他严酷审讯方法的争论源于中情局递交给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称,自2002年9月4日起,他们就这些问题向国会领导人汇报过40多次。佩洛西说,她只参加了2002年9月4日那场简报会,而且她从未被告知存在对犯人使用水刑和其他酷刑措施的情况。她说,她被“告知政府正在考虑未来使用的审讯技巧,而那些技巧被认为是合法的”。记者可以发现,中情局报告发布后的两周内,分属两党的国会议员都已经准备好措辞,断言自己在这些简报会上被告知了什么、没有被告知什么。谨慎的记者和信息消费者会仔细寻找多种不同的信息来源。他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新闻事件发生在7年前,某种程度而言,在法律上它还被归为机密。  这个例子不仅证明记忆不堪一击,而且表明身处温室气氛,即记忆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选择中,信源往往会与记者相互作用。中情局局长就基于多年前记录的记忆提出警告:“*后,您和委员将决定这一信息是否是对实际发生情况的准确总结。”  证实目击者信源:双信源规则  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美国人肯定都在水门事件中听《华盛顿邮报》执行主编本杰明·C.布拉德利提到过“双信源规则”。布拉德利当时的意思是,除非匿名信源可以被第二个信源证实,否则《华盛顿邮报》不会刊登援引匿名信源的报道。  然而证实一件事情远比看起来复杂。首先,相互佐证的信源必须各自独立,也就是说他们不能重复从同一个人那里听来的相同的二手叙述。  ……

作者简介

比尔·科瓦奇,在5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担任《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社长,《亚特兰大宪章报》主编,以及哈佛大学尼曼基金协会项目负责人。他是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的创始主席和很好新闻项目的不错顾问。 汤姆·罗森斯蒂尔,做过30多年记者曾担任《新闻周刊》首席国会特派员,《洛杉矶时报》和微软全国广播公司《与布莱恩·威廉姆斯一起看新闻》的媒体评论员。著有《我们中断了这个新闻节目》。罗森斯蒂尔是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的副主席和很好新闻项目的负责人。 科瓦奇和罗森斯蒂尔还合著过另外两本书:获得2002年哈佛大学金匠奖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和《扭曲的速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