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地彝族婚俗歌谣·下篇

所地彝族婚俗歌谣·下篇

1星价 ¥27.0 (7.5折)
2星价¥27.0 定价¥3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9640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540964030 ; 978-7-5409-6403-0

内容简介

  凉山彝族所地(阿都)方言区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每逢娶媳嫁女、祭祀祖先、出征打仗、调解纠纷、乔迁新居、逢年过节等聚众场合上都以“克哲”来追溯本民族本方言区的历史、颂扬祖辈们的光辉业绩、赞美自己的美好家乡以及风土人情,特别是所地(阿都)方言区的婚俗歌谣、丧葬歌谣显示出“克哲”的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其表现手法上更是不拘一格,即兴表达、随口而出,可触景生情,以物达意,以诚示人,给人以欢乐,使它经久不息,千百年来仍在彝族民间中广为流传,像大江河水一样流不断,像深山树木一样砍不尽,像大地石块一样捡不完,要问它为什么能经得起历朝历代所行的狂风暴雨般的生存环境,为什么能在大风大浪面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保存并不断发展、弘扬到如今呢?因它是一种说唱语言艺术,集通俗性、灵活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并且语言生动,富有哲理、想象丰富、句式整齐、音调铿锵,便于吟咏,旋律和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颇受所地(阿都)方言区彝族人民的喜爱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彝族人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故此成为世代相传,家喻户晓,成为人生旅途中的精神食粮,成为经久不衰的民族传统文化,形成资源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从凉山彝族“克哲”本身来看,可归为两大脉络,其中“什扎”和“依诺”为主导的是以毕摩脉络承载着传统性的悠久文化;所地(阿都)方言区是民间百姓在生产、生活以及所处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来形成其古老的文化。因此,在民间口传“克哲”内容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了各大方言区的特殊性。在口传“克哲”中,除讲究说唱的艺术性、通俗性、灵活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外,还要分清婚嫁喜庆、丧葬礼仪、节日庆典、送祖念经、调解民事等各种场合,故所地(阿都)方言区将婚礼歌谣、丧葬歌谣通常分“寒暄、引题、赛说、嬉戏、溯源、克嚷、自诩、尾声”等阶段;“依诺”“什扎”地区的对此没有严格的区分,将彝族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民风民俗、道德教育、知识传播、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等各方面没有足够的区分,而所地(阿都)方言区的说唱者对此就有很严格的区分,特别区分婚嫁与丧葬这两大场合所唱的内容,这就告诫人们,演唱“克哲”要分清喜事和丧事内容。假如红白喜事不分而乱讲就会遭到众人的遣责,甚至会发生暴力行为而不欢而散。

作者简介

  贾司拉核,彝族,凉山日报社退休职工,对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语言风俗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所地彝族典故》《彝族火把节情歌》《彝族丧葬歌谣集》等。    拉马文才,1982年生,彝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学士、西南民族大学民俗学硕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主持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彝族传统文化对四川彝区基层社区治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编号:15CM2033),参编《藏羌彝走廊民俗文化卷》《2016四川大百科全书民俗卷》等书,参与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宗教艺术遗产与数字化调查保护研究》以及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云贵川彝族百部经典译著研究》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