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70567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6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47056738 ; 978-7-5470-5673-8
本书特色
《柿子熟了》多角度,大视野,包罗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只鸟、一株花、一封信、一块豆腐、一个鸡蛋,大到一座城、一处古迹、一段历史、一群人……作者以灵动的笔触,写身边的人和事,写初心和乡愁,写爱情和友情,写绿水与青山。细细地品读全书,仿佛能触摸到作者热烈跳动的脉搏。他们不是单纯地为文,也不是单纯地写人、写事、写物,而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和浓烈的情感寓之于中,让我们看到了文字与思想感情,生活与人生境界,自然与人文精神,浑然天成地完美交融。
内容简介
《柿子熟了》是文学伉俪刘金恩、李金红继《樱桃红了》《杏花开了》两部作品后的第三部散文作品集。收录了作者2017—2021年间创作的散文115篇。有随笔、游记,也有回忆录、杂文、政论和小品。分为家事盘点、初心牢记、国景秀美、英国纪行和杂文随笔5个板块。作者倾尽才学,饱蘸笔墨,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历史场景,每一篇都感人至深,处处触动着读者的内心。 原沈阳军区白山出版社宋杰副总编辑在该书序言写道:《柿子熟了》取材广泛,包罗万象,洋洋洒洒三十多万字,以灵动的笔触,写身边的人和事,写初心和乡愁,写爱情和友情,写绿水与青山。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有迷人的乡愁和亲情,更有深深的家国情怀。作品语言文字朴实亲和,极具感染力,浸透着作者对国家的殷殷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在浅唱低吟娓娓道来中,令读者获得启迪和教益。
目录
邂逅百年
家事盘点
老爹何日携筢来
邝老汉卖破烂
寻找中奎寺
种花生
有信的日子
自觉的文化传播者
从《老母为我“扎红”》说起
老屋故事多
阅读如拜师
虾圈虾民
一条陨落的小生命
香炉坨子逸事
半支蜡烛
父亲的疼痛与乡愁
礼赞朝天椒
獐岛风光
睹物如面
你来了——春雪
父亲的教子方略
自强不息的退伍军人
家有小棉袄
厨房天籁
八十述怀
母爱是一条河
七十天之痛
天佑我家乡
初心难忘
跳皮筋
留恋
小环——无法忘记的童年伙伴
柴变
草木亦有情
碗
难忘自行车
炊烟袅袅红薯香
正月十五挂红灯
在那偏僻的小山村
餐桌又见山野菜
化妆
那片青纱帐
印记
又逢秋凉渍菜时
鸡蛋的况味
岁月里的豆腐
柿子熟了
饮水思源
山水走笔
草原踏歌
鸭绿江畔静悄悄
乔致庸和他的家训
久别重逢
拜天井
“土”字碑
千里谋真容
武侯祠:崇拜者向往的地方
乐山大佛
桥魂
怀古都江堰
予览杜甫草堂
宽窄巷子扫描
夜思
大树礼赞
与鸟儿为邻
喜遇爬墙虎
秦淮河畔笔记
人杰地灵话镇江
阅江楼揽古
重阳夜登古长城
鸟儿传奇
走进“祖树园”
平民饭店散笔
天女木兰
樱花园感怀
千山九爪蟠龙松
孔雀开屏
为藤点赞
从沉睡中醒来的古村落
英国纪行
“不同”与“一样”
伦敦老屋
鸟舞人欢
草木风光
街头风景集锦
游泰晤士河
拜谒马克思墓
白金汉宫与温莎城堡
鹿园·薰衣草
西洋服装店
天下**栈桥码头
周游英国
牛津与剑桥
古城堡
迷人的小镇
福斯湾铁路桥
静静的工地
走进丘吉尔父子的故居
情调伦敦
杂文随笔
点燃激情
作者与编者
借个平台说句话
一辈留一辈
于成龙三授“卓异”的启示
感受幸福
析“屋笆开门”
头等舱
人老话惜时
店名雅俗谈
城市的脊梁
甲子风光无限好
酒事散议
小议广告
读书、著书和赠书
邻居
*后的嘱托
值得强化宣传的历史节点
当家人的苦衷
平民语丝
季羡林的语言艺术
后记
节选
老爹何日携筢来 李金红 寒食节那天,刮着飕飕的小北风,吹透了衣衫,吹散了头发。我踏着软绵绵的树叶和杂草,走在又窄又陡的小径上,嗅着漫山遍野散发着干草苦涩而清香的味道登上山顶,去祭祀已故的公公婆婆。思绪蓦然回到了45年前爹(公公)在山上弄柴火的情景。 那年腊月,**次去男朋友家。临走前母亲嘱咐:“看看他们是不是过日子人家。”我不解地问:“什么样的家是过日子的人家?”母亲说:“先看看院子里有没有大柴火垛,再看看院落和屋子收拾得是否干净利落。”我心里琢磨,怪不得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识字的母亲也知道这些过日子之道呢。那个年代在农村,人们把柴火垛大小和多少,看成是富裕程度的标志,要不怎么会把柴排在头一位呢。 走进院子,一眼就看见不大的小院儿院墙边垛着两大垛柴火:一个是玉米秸、高梁秸混垛,另一个是树叶、杂草垛。整整齐齐的柴火垛四周,收拾得干干净净。我心里暗自高兴,我找到母亲说的会过日子的人家了。 一年后,我们结婚了,工作由城镇调到群山环绕的农村小学。 爹是三里五村人所共知的勤快庄稼人。他除了参加生产队劳动,下工回家总是没黑没白地拾掇自家的自留地。种菜,种粮,割草,搂草,他可是一把好手呢!农闲季节,人们三五成群坐在树荫下避暑唠嗑,或走亲访友,爹却一天不闲地薅草、割草、晒草、搂草。每年立秋后,他便起早贪黑地张罗着弄柴火。一有空就拿起扁担、镰刀到小河边、地头、坝埂旁,找到稗草、蒲草、老苍耳、艾蒿秸秆等杂草,就左手捋一把草,右手挥镰,贴着地皮“唰唰唰”地割起来,一把一把地堆在一起。够一担了,甩杂草搭绕,分成两大捆,插上扁担挑回家。再打开捆,一把一把靠院杖边摆开晾晒。买不起手套,他不惧荆棘扎手,每天大把大把地翻腾这些杂草,晒干了再捆好,立在院墙根晾。腾出来的地方,再割再晒。一茬茬地割,一担担地挑,翻来覆去地晒,晒干了再一捆捆地捆起来,直到天气冷了,草也彻底晾干了,再一捆捆地垛起来。 寒风呼啸的冬天,爹从不在家猫冬,天天上山弄柴火。每天一根布腰带捆在腰上,一串绳子挂在筢杆上,一大早就上山。不到晌午,就能背回树叶子、小树枝、杂草秆等一大捆柴火。快到家门口了,老远就能看见小山一样的柴草堆在蠕动,看不见爹的身影,待他慢慢地走进院子停下来,抽出挎在草堆间的胳膊时,我才看清楚额头上汗气腾腾的爹,笑呵呵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严冬腊月,天寒地冻,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可爹还是闲不住,照样扛起筢子走出家门,到山上刮大家已经搂过数遍的“山皮”。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山上根本没有柴草可搂,可爹每次上山回来,都会背回一大捆柴火。刮回来的“山皮”,我们都爱烧,因为“山皮”不像茅草,一大把填到灶洞里一会儿就烧完了,“山皮”由小树枝、草棍和松树篓等组成,耐烧,填进灶洞,火头旺,能燃烧好长时间。烧起来嘎巴嘎巴地响,还能嗅到一种香香的味道,婆婆说这是松树篓的香味。 我们天天都烧火做饭、烧水洗衣服、烧炕取暖,可柴火垛还是高高地立在那里。天太冷了,我劝爹别出去弄柴火了,够烧的了。爹却说,居家过日子,柴火不能缺,没有柴火做不了饭,吃不饱饭没有劲儿干活,不干活日子怎么过下去?过日子吃穿用的都有余头,心里才踏实。 翌年开春,大地复苏,黑黝黝的玉米地里露出玉米茬子,那是头年留在地里的玉米根部。爹扛起镘头去刨茬子,刨了一片又一片。头天刨出来的茬子,第二天抡起镐头打根子,砸掉泥土,再用柳条筐挑回家,摊在院子里晒干。晒干的根子烧起来火苗更旺,不但做饭快,还不用顿顿饭都掏灰。刨茬子打根子的活儿比搂柴火累多了,爹的手磨出了血泡和茧子,爹说不疼,不耽误干活。我从心里佩服爹勤劳吃苦的精神,有时趁孩子吃饱不闹了,我也学着帮爹干些农活,减轻点他的负担。一天我下班路过地头,看见有人在地里拔豆棍儿(割完大豆留下的根),回到家放下孩子,换上衣服挑起土篮子直奔大地而去。大地松松软软,不太费力气就拔出一把豆棍儿来,我高兴地拔呀拔,拔满了土篮子挑起就往家走,一路上心里美美的,很有成就感。一群孩子在路边玩耍嬉闹,跑来跑去,看见了我,突然一起大喊:‘‘老太太拔豆棍儿,越拔越有劲儿。”我奇怪地看着孩子们,心想,我还不到30岁,怎么就成了老太太呢?也许他们看我穿了一身破旧衣衫像老太太似的,不管他们了。傍晚,爹回来了,看见院里的豆棍儿惊奇地问:“这是谁拔的豆棍儿?”我说我拔的。爹抿着嘴笑嘻嘻地说:“呵!城里人还能干庄稼活,真行啊!”看得出爹从心里高兴! 如今,农村做饭和取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婆婆说:“现在人享老福了,那叫什么做饭?不用抱革,不用掏灰,也不用蹲在灶坑前一把一把往锅底添草,像玩儿似的就把饭做好了。” 踏着厚厚的野草,一步步往山上走,远远地我看见了爹的坟墓,仿佛又见到他老人家在山上弄柴火那一幕幕……遥望南山,亦是山草绵
-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八品)
¥26.4¥6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9.3¥55.0 -
孤独海子:海子经典诗选
¥18.9¥45.0 -
理想青年:朱光潜谈修养
¥18.1¥49.0 -
诗经演
¥10.5¥39.0 -
我与地坛
¥15.4¥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8.4¥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汉字里的中国
¥12.2¥45.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8.4¥49.8 -
藏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22.1¥63.0 -
茶馆
¥10.8¥36.0 -
我是一只骆驼
¥19.2¥32.0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8.5¥45.0 -
熊镇.2
¥17.4¥49.8 -
活出生命的本真
¥16.7¥45.0 -
一曲难忘
¥15.1¥35.0 -
美好的生活:失败与想象力不可或缺(中英文对照)
¥14.8¥39.9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我在史铁生
¥13.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