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妮日记(2021)/安妮?弗兰克

安妮日记(2021)/安妮?弗兰克

1星价 ¥23.9 (6.0折)
2星价¥23.9 定价¥3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4525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12-01-01
  • 条形码:9787540452544 ; 978-7-5404-5254-4

本书特色

1. 语文基础阅读提升丛书。丛书收录内容均为《语文》教材中及其推荐阅读的篇目。 2. 品类全面,版本权威且完善,编校严谨,校勘精良。特别是外国名著作品,精选名家译本。 3. 温儒敏(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成一(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鼎力推荐,邀请特级语文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梁捷为本丛书总审订人,并邀请一线名校特级、高级语文教师团队为每本书编写导读且为重点内容做解析。 4. 注重对青少年阅读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培养阅读鉴赏技巧,注重培养青少年写作技巧。体现“语文核心素养”要求。 装帧精美,选用优质纸张,护眼的同时方便翻阅

内容简介

语文核心素养提升阅读丛书,是专为中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而策划的,采用经典版本、名家译本,编校严谨、校勘精良,保证可读性。特邀请一线名校特级、不错语文教师撰写精当导读并为重点内容做出深入解析,价值导向强,实用性高。 本书主要是安妮·弗兰克遇难前对密室生活和身心成长历程的记录,首篇写于1942年6月12日,末篇写于1944年8月1日。在被压抑和恐惧气氛笼罩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虽然有时像大人一样情绪低落,但始终心存希望。她把日记本“吉蒂”作为假想的收信人,以写信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内心。日记中既记载了安妮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母亲)的好恶、对密室内部争论的分析、对战争的看法,甚至涉及对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的见解,也记述了安妮对发育中的身体的好奇、对理想爱情的憧憬与渴望、对人性与人生的深刻探索。安妮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鼓励下,逐渐独立和自主。

节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文坛出现了不少反法西斯题材的作品,其中不乏众口称赞的传世名作,如美籍德裔作家雷马克的《流亡曲》、美国作家马尔兹的《十字奖章与箭矢》等。然而,这些书,无论是印行版本、读者数量还是影响力,恐怕都比不上一个默默无闻的犹太少女的作品——《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并不是犹太人在战争年代写的唯一一本日记,但它是其中*典型、*受重视的日记,曾被翻译成约60 种文字,发行3000 多万册,在世界上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另外,安妮·弗兰克的形象通过各种大众媒体——舞台、银幕、电视、舞蹈、歌曲、歌剧、绘画、邮票、纪念币等得到传播。2009 年7 月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安妮日记》等35 份珍贵的文献资料被正式收入每两年评选一次的《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工程”的延伸,旨在抢救和保护正逐渐老化、损毁及消失的人类记录,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包括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正是作为人类共同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共创美好未来的公众记忆,《安妮日记》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那么,上升到人类共同记忆高度的《安妮日记》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安妮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安妮·弗兰克(1929—1945)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人大屠杀中*著名的受害者之一,1999 年入选《时代》杂志“20 世纪全世界*具影响力的100 个人”,一颗编号为5535 的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 结合本书前言和其他材料,我们可以简单勾勒出安妮的生活经历。1929 年6 月12 日,安妮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为家中次女。1933 年到1934 年德国排斥犹太人的风气愈演愈烈,安妮随家人移居荷兰阿姆斯特丹。1940 年5 月,德军入侵荷兰,排犹法律在荷兰实行,荷兰犹太人开始受到迫害;安妮全家移民美国计划失败。1942 年6 月12 日,安妮收到作为生日礼物的日记本,开始写日记。这本日记成了她的知心好友和*大安慰。1942年7 月6 日,安妮一家佯装逃难,实则搬入位于安妮父亲公司楼上的密室,从此开始两年多的隐匿生活。8 个犹太人在密室中生活,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因为楼下的办公室和库房白天都有人工作。他们在这种名副其实的暗无天日的情况下生活了两年多。安妮就是在这种极其特殊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1944 年8 月,因有人告密,安妮等8名隐匿者被捕,随后被关入集中营。1945 年2 月或3 月,安妮在集中营里死于伤寒。 基于一些幸存犹太妇女的证词,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威利·林德威复原了安妮在韦斯特博克、奥斯维辛和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的时光,使后人了解了安妮直到生命*后所遭受的迫害与折磨,提供了有档案根据的目击者的叙述。下面是安妮在贝尔根- 贝尔森集中营的狱友雷切尔的话,描述了安妮的临终时刻:“我又在营房里看见安妮和她姐姐玛戈特……弗兰克姐妹自从头发被剃掉后,几乎认不出来了。她们比我们穿得要少得多……她们和我们一样寒冷……看得出来,她们病重了。弗兰克姐妹十分瘦弱,看起来很恐怖。她们因病而有些躁动,很明显,她们得了斑疹伤寒……她们皮包骨头,脸瘪下去了。她们冷得要命。她们住在营房*差的地方,靠着频繁开合的门。你常听到她们叫:‘关门呀,关门呀’,声音一天天衰弱下去。你真可以看到她俩日渐死去……”这段对安妮·弗兰克临终日子的描述,也被其他幸存者的证词所肯定。安妮被监禁的那段时间,斑疹伤寒症在集中营是失控的。疾病、饥饿和迫害*终让成千上万人死于这座集中营。不到16 岁的安妮·弗兰克就躺在贝尔根- 贝尔森无名的死尸堆中。解放了纳粹死亡集中营的美国军官索尔·帕多佛这样描述战争结束时的惨象:“成千上万的、*终有数百万被解放的奴隶从农场、工厂、矿山涌向大路。……他们都在那里,除了犹太人。六百万犹太人,包括老弱妇孺已经在焚尸炉里化为灰烬、在藏尸房里化为白骨。”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到,安妮的悲惨经历和德国排犹运动密切相关。从1933 年到1945 年这12 年里,德国排犹运动是逐渐升级的。**阶段(1933—1938),主要是在德国本土颁布一系列反犹法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的迫害。第二阶段(1938—1941),反犹政策和法令被照搬到德占地区,并发展为驱赶和隔离相结合的行动方针。纳粹的反犹活动也扩展到了荷兰。荷兰的犹太人被赶入隔离区,后来则被送上火车押往东欧的集中营。第三阶段(1941—1945),纳粹当局转而实行“*后解决”政策,即从肉体上消灭整个犹太民族。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约有600 万犹太人死于纳粹的魔掌中,约占当时全部犹太人的三分之一。了解了安妮的经历之后,我们接着来谈谈进入《世界记忆名录》的《安妮日记》。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日记”为“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安妮日记》,顾名思义,就是“少女安妮的日记”,不过,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日记。它是以犹太少女安妮的视角记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使用了作为13 岁生日礼物的日记本,记录了自己从1942 年6 月12 日到1944 年8 月1 日的亲身经历。安妮将自己的日记本取名为吉蒂,她的日记便是以假托写给吉蒂的书信形式写成的,写作风格是典型的纪实手法,对事物进行描写时,作者尽*大可能进行客观描写,对读者如实传达,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从小主人公的视角来看待整个事情的发展经过,往往比其他一些带有写作技巧的作品更有趣味,更有明显的个人风格。正是这个犹太少女的平凡而真实的记录,引起了人们内心的震撼和共鸣,打动和吸引了世界上众多读者。《安妮日记》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灭绝犹太人的著名见证。 《安妮日记》是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独白。作者用她十几岁小女孩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对父母和邻居吵架的不满,对亲人感情的变化,对爱情的懵懂,对陪伴的渴望,对和平的希望,以及她对未来的美好梦想都在日记中一点点展现出来。作者聪明、善良、纯洁、敏感,富有热情,上进心很强,学习努力,对一切问题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拥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为难得的是,即使在生命随时都有危险的绝望处境中,她也从未对生活丧失信心,她始终坚强、勇敢,对自由的热烈渴望和追寻丝毫不改。 《安妮日记》展现了少女的聪慧与才华。作者以与朋友谈心的形式,以勤奋的笔耕来探索人生的意义。她对生活的记录和洞察超越了密室那个弹丸之地,也超越了她所处的战争年代。她冷眼观察周围这一群普通人,记下了她对成年人的看法,以及对各种问题的思考。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狭小的天地里,没有必需的生活空间和活动余地,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自然会受到损害。作者正是通过对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对密室避难者之间的种种矛盾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法西斯统治下人性的扭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一方面,作者能将自己一分为二,无情地剖析自己,纠正自己的偏颇。 《安妮日记》因其强烈的个人化写作和真实性在所有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发行量*大、影响力*大的二战文学作品;安妮·弗兰克的名字和故事所具有的影响力也是其他作品无法匹敌的。数十年来,安妮被世人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人大屠杀中*著名的受害者之一,被社会公认为一个有很高写作水平的作家和人道主义者;而《安妮日记》——这本“小女孩的日记”也被誉为能够代表六百万犹太人心声的作品。 阅读这本日记,你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二战期间的这段历史;阅读这本日记,你能够感受本书作者安妮·弗兰克在长达25 个月的密室生活中展现出的惊人勇气与毅力;阅读这本日记,你能够发现在苦难中人类精神*耀眼的尊贵。正如评论者所说:“一本书不但涉及某个特定的年代或地点,它还展示出人们普遍认同的人性。”生活在21 世纪的你会怎样来感知和评价这本日记呢?快来一起阅读吧,想必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悟和深刻的见解。

作者简介

安妮·弗兰克(1929—1945),德籍犹太人,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1933年起德国反犹主义日盛,弗兰克一家为了免遭纳粹党的迫害,从德国移居到荷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荷兰被德国侵占,处于德国纳粹的残酷统治之下。1942年7月,安妮一家在阿姆斯特丹安妮父亲的办公大楼的密室中开始了藏匿生活,直至1944年8月4日被人告发而遭德国纳粹党逮捕。1945年2月底或3月初,安妮因伤寒病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