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主动学习版(原书第13版)

教育心理学:主动学习版(原书第13版)

1星价 ¥90.3 (7.0折)
2星价¥90.3 定价¥12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6924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28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111692454 ; 978-7-111-69245-4

本书特色

全球名校学生喜爱的心理学教材,心理学、教育学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适用,涵盖儿童发展、认知、学习、动机、教学等方面研究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领衔翻译

内容简介

《教育心理学:主动学习版》(原书第13版)延续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风格,强调有关儿童发展、认知科学、学习、动机、教学和评估等各方面研究中所蕴含的教育启示和应用。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课堂片段、个案研究和实践指南,归纳了有经验的教师自己总结的教学法宝。本书是优秀的核心教材,同时可以作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教育领域相关人士可以了解如何将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获取的信息和理念运用于日常的教学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将探索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本书的内容深入浅出,也是大众读者了解教育心理学的不错选择。 适用于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及对教育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本书特色在于: ● 按模块组织本书内容,与“慕课”课程有相似之处,有助于读者有针对性地学习,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 学业。 ● 每章会在章首呈现“教师的案例簿”,描述真实的课堂状态,并会问“你会怎么办”,让读者有机会将书中的重要主题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 每章的“正方观点/反方观点”专栏都会列举一个与各章主题有关的争议性话题,从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的角度进行解释。 第13版新增内容: ● 增加了虚拟学习环境对当今学生生活及教师教学影响的相关内容 ● 增加了有关大脑、突触可塑性、执行功能等内容 ● 增加了语言多样性、掩蔽教学,以及学生主导的会议等方面的内容 ● 增加了保罗和埃尔德的批判性思维模型 ● 增加了多元智能、自闭症谱系障碍、识别超常和天才学生的方式等内容 ● 增加了高流动性儿童的教育和校园欺凌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学习、教学与教育心理学 / 1

模块1 学习与教学 / 2

1.1 当今的学习与教学 / 2

1.2 什么是优质教学 / 6

模块1小结 / 11

模块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理论 / 12

1.3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 12

1.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 14

1.5 教学理论与学习促进 / 19

模块2小结 / 21

第1章复习思考题 / 22

第2章 认知发展 / 23

模块3 发展的一般规律 / 24

2.1 发展的概念 / 24

2.2 脑与认知发展 / 26

模块3小结 / 35

模块4 皮亚杰主义与信息加工理论 / 35

2.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35

模块4小结 / 47

模块5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观 / 48

2.4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观 / 48

模块5小结 / 53

模块6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理论对教师的启示 / 53

2.5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理论对教师的启示 / 53

模块6小结 / 57

第2章复习思考题 / 57

第3章 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 / 59

模块7 生理成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背景 / 60

3.1 生理发展 / 60

模块7小结 / 66

模块8 发展的社会背景 / 66

3.2 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的社会背景 / 66

模块8小结 / 79

模块9 自我 / 80

3.3 同一性和自我概念 / 80

模块9小结 / 91

模块10 理解他人和道德发展 / 92

3.4 理解他人和道德发展 / 92

3.5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研究对教师的启示 / 98

模块10小结 / 98

第3章复习思考题 / 99

第4章 学习者差异与学习需要 / 101

模块11 智力与思维风格 / 102

4.1 智力 / 102

4.2 学习和思维风格 / 112

模块11小结 / 115

模块12 全纳教育:教育每一个学生 / 116

4.3 个体差异与法律 / 116

4.4 面临学习挑战的学生 / 120

模块12小结 / 135

模块13 超常和天才学生 / 137

4.5 超常和天才学生 / 137

模块13小结 / 141

第4章复习思考题 / 142

第5章 语言发展、语言多样性与移民教育 / 143

模块14 语言发展与读写萌芽 / 144

5.1 语言的发展 / 144

模块14小结 / 150

模块15 语言的多样性 / 151

5.2 语言发展的多样性 / 151

5.3 班级中的语言差异 / 157

模块15小结 / 158

模块16 移民学生和英语学习者 / 159

5.4 移民学生的教学 / 159

5.5 特殊的挑战:有障碍和特殊天赋的英语学习者 / 171

模块16小结 / 172

第5章复习思考题 / 173

第6章 文化与多元化 / 175

模块17 社会和经济的多元化 / 176

6.1 当今的多元化课堂 / 176

6.2 经济和社会阶层的差异 / 180

模块17小结 / 186

模块18 民族、种族和性别 / 187

6.3 教学中的民族和种族问题 / 187

6.4 教学中的性别问题 / 194

模块18小结 / 199

模块19 多元化与教学:多元文化教育 / 200

6.5 多元文化教育:创建文化融合的课堂 / 200

模块19小结 / 208

第6章复习思考题 / 208

第7章 学习的行为主义观点 / 210

模块20 学习的行为主义解释 / 211

7.1 科学地理解学习 / 211

7.2 早期对学习的解释:邻近学习和经典性条件作用 / 213

7.3 操作性条件作用:尝试新的反应 / 215

模块20小结 / 220

模块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 220

7.4 应用行为分析 / 220

7.5 当代应用趋势 / 231

7.6 挑战、警告与批判 / 235

模块21小结 / 238

第7章复习思考题 / 240

第8章 学习的认知观点 / 241

模块22 认知观的基础 / 242

8.1 认知观的构成要素 / 242

8.2 记忆的认知观 / 244

模块22小结 / 253

模块23 长时记忆 / 254

8.3 长时记忆 / 254

8.4 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长久保存:基本原则与应用 / 261

模块23小结 / 269

第8章复习思考题 / 270

第9章 复杂认知过程 / 271

模块24 元认知和学习策略 / 272

9.1 元认知 / 272

9.2 学习策略 / 275

模块24小结 / 282

模块25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 / 282

9.3 问题解决 / 282

9.4 创造性 / 291

模块25小结 / 296

模块26 批判性思维、论证和迁移 / 297

9.5 批判性思维和论证 / 297

9.6 为迁移而教 / 300

模块26小结 / 303

第9章复习思考题 / 304

第10章 学习科学和建构主义 / 305

模块27 学习科学和建构主义概述 / 306

10.1 学习科学 / 306

10.2 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 307

模块27小结 / 313

模块28 建构主义取向的教与学 / 314

10.3 建构主义理论观点的应用 / 314

模块28小结 / 328

模块29 课堂外的学习 / 329

10.4 服务性学习 / 329

10.5 数字世界中的学习 / 331

模块29小结 / 337

第10章复习思考题 / 338

第11章 学习与动机的社会认知观 / 339

模块30 社会认知理论及应用 / 340

11.1 社会认知理论 / 340

11.2 示范:通过观察他人进行学习 / 342

11.3 自我效能感与主体性 / 345

模块30小结 / 350

模块31 自我调节学习与教学 / 351

11.4 自我调节学习 / 351

11.5 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为目的的教学 / 359

11.6 学习理论的整合 / 362

模块31小结 / 363

第11章复习思考题 / 364

第12章 学习动机与教学 / 365

模块32 动机基础与需要层次 / 366

12.1 动机 / 366

12.2 需要 / 370

模块32小结 / 374

模块33 目标与信念 / 375

12.3 目标定向 / 375

12.4 信念与自我图式 / 378

模块33小结 / 384

模块34 兴趣、好奇与情绪 / 385

12.5 兴趣、好奇与情绪 / 385

模块34小结 / 393

模块35 学校中的学习动机 / 393

12.6 学校中的学习动机:TARGET模型 / 393

模块35小结 / 402

第12章复习思考题 / 402

第13章 学习环境的创设 / 404

模块36 积极的学习环境 / 405

13.1 课堂管理的内涵与价值 / 405

13.2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 409

13.3 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 416

模块36小结 / 421

模块37 预防问题和鼓励沟通 / 422

13.4 处理纪律问题 / 422

13.5 沟通的必要性 / 430

13.6 多样性:文化回应管理 / 436

模块37小结 / 437

第13章复习思考题 / 438

第14章 为每个学生而教 / 439

模块38 制订高效的教学计划 / 440

14.1 关于教学的研究 / 440

14.2 制订教学计划 / 442

模块38小结 / 448

模块39 教学方法 / 449

14.3 选择教学方法 / 449

模块39小结 / 461

模块40 差异教学与适应性教学 / 462

14.4 实施差异教学 / 462

14.5 教师的期望 / 468

模块40小结 / 472

第14章复习思考题 / 473

第15章 教学评估与测验 / 474

模块41 教学评估 / 475

15.1 教学评估的基本含义 / 475

模块41小结 / 480

模块42 课堂评估、测验和评分 / 480

15.2 课堂测验评估 / 480

15.3 真实课堂评估 / 484

15.4 评分 / 490

模块42小结 / 496

模块43 标准化测验 / 497

15.5 标准化测验概述 / 497

模块43小结 / 508

第15章复习思考题 / 508

参考文献 / 510


展开全部

节选

前 言 读者朋友们,我相信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参加了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因为这是你们在教学、咨询、言语治疗、护理或者心理学等领域内获得专业发展的一项准备。也许你是一名来自护士学校的志愿者,也许你是一个成年残疾人社区项目的指导者,但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关注教育和学习,那么这本书中的内容对你而言,就应该是很有意思的。要理解这本书的内容,你并不需要具备太多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专业背景知识。我们尽量避免在本书中使用专业性太强的词语,努力让这一版本的《教育心理学》更加清晰有趣。 本版本保留了之前“主动学习版”中新颖、独特的自主学习形式。如果你没有读过之前的版本,那么这本教材可能与你以往所见的任何教材都不同。本书被划分成了43个易于阅读的模块。关于这种形式为何能够帮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如下依据:**,将学习材料分解为小的组块,将学习活动分散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进行的分散学习,相比于在短时间内往头脑中塞进太多学习材料的集中学习,其学习速度更快,学习效果也更持久;第二,如果能够在原有的知识与现在的新知识间建立连接,将原有知识运用到对当前所学内容的理解上,那么将实现更深层次和更有意义的学习;第三,如果有具体的学习目标、适度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及合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那么学习动机会更强烈;第四,经常测量和评估自己的理解,将会帮助你修正错误概念,防止你记住错误的信息。*后,我们知道你的生活很忙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处理,篇幅短小和合理谋篇的读本也许更切合你个人的日程安排。如果你掌握了这些自主学习模块,你会变得更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更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因此,欢迎大家以一种基于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教育心理学这门我*喜欢的学科。 自从《教育心理学》第1版出版发行以来,这个领域取得了众多振奋人心的发展成果。本书的第13版继续沿用以往的风格,强调有关儿童发展、认知科学、学习、动机、教学和评估等各方面研究中蕴含的教育启示和应用。在本书中,我们不会分开介绍理论与实践,而是同时兼顾两者。你从本书中可以了解到如何将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获取的信息和理念运用于日常教学问题的解决。为了帮助你探索研究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课堂片段、个案研究和实践指南,甚至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的实用技巧。当你认真阅读本书时,我相信你可以感受到教育心理学巨大的实用价值,它能够为那些热爱教学和热爱学习的人提供独到的见解和重要的知识。 第13版增加的新内容 纵观全书,你会发现书中增加了数个重要主题。 在第1章以及后面的多个章节中,我们对当前有关教学和专家型教学模型的研究进行了新的探索。 在第2章以及后面的多个章节中,我们增加了有关脑、神经科学与教学关系的阐述。 增加了有关技术和虚拟学习环境对当今学生生活及教师教学影响的内容。 更加强调当今课堂的多元化(请见第1~6章)。对教育环境中的学生的描述,能让读者对多元化有更加真实和人性化的感受。 具体每一章重要内容的变化如下。 第1章:我们期望这本教材能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帮助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建立起在任何情境下、面对任何学生都能开展有效教学的真实的自我效能感,因此第1章新增了三种优质教学模型的信息。这三种优质教学模型分别是夏洛特·丹尼尔森(Charlotte Danielson)的教学框架,密歇根大学TeachingWorks确定的高阶教学实践,以及由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赞助的有效教学测量。此外,有关研究的部分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以及从不同类型的研究中你能学到哪些知识。 第2章:新增了有关大脑、突触可塑性、执行功能以及对教学的启示等内容,其中对教学的启示还涵盖了一种以维果茨基(Vygotsky)理论为基础的、被称为“心智工具”的教学法。 第3章:新增了有关游戏中的文化差异、体育锻炼和残疾儿童、进食障碍和致力于改善该情况的网站、自我概念和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的道德心理学模型等内容。 第4章:新增了有关9种可能的多元智能、根据504条款进行的调整、自闭症谱系障碍、学生药物滥用以及识别超常和天才学生的方式等内容。 第5章:增加了有关学会阅读、读写萌芽和语言多样性、掩蔽教学,以及学生主导的会议等方面的新信息。 第6章:新增了有关无家可归的和高度流动的学生等内容,并对贫困与学业成就、机会差距和刻板印象威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扩充。 第7章:扩充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启示等内容。 第8章:更新了有关工作记忆、发展差异以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等方面的内容。 第9章:更新了元认知和学习策略、创造性和迁移等部分的内容,并新增了保罗(Paul)和埃尔德(Elder)的批判性思维模型。 第10章:新增了有关探究学习和数字世界中的学习等方面的资料,其中包括“贝蒂的大脑”(Betty’s Brain)—虚拟学习环境的范例,教学中游戏的使用以及主动对计算思维和编码进行教学等。 第11章:更新了有关自我效能、自我调节学习等方面的内容,并新增了情绪自我调节方面的信息。 第12章:更新了有关自我决定理论和目标理论的内容,对帮助学生应对焦虑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扩充,并新增了心流和动机方面的信息。 第13章:增加了有关课堂管理的信念、营造关爱的关系、欺凌、恢复性正义、马文·马歇尔(Marvin Marshell)关于后果和惩罚的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第14章:增加了近期有关教学的研究,以及“共同核心”和“通过设计来理解”等新的内容。 第15章:新增了教师对高利害测验、增值性评估以及入学入职准备度评估合作伙伴(PARCC)测验的看法的内容。 清晰明了地描述了教育心理学领域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第13版《教育心理学》沿用了本书一贯的简明笔调。本书不仅准确地、与时俱进地涵盖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如学习、发展、动机、教学和评估,并且对目前在这一领域和社会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影响学生学习的新趋势进行了理性的梳理,如学生的多元化、对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的全纳教育、教育和神经科学、教育政策和技术等。 为始终如一地强调教育心理学对课堂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的实际作用,本书包含了大量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争论、教学案例、课程片段、个案研究以及来自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实践意见。 “正方观点/反方观点”。每一章出现的“正方观点/反方观点”专栏都会列举一个与各章主题有关的争议性话题,并从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的角度进行解释。这些主题包括:指导教育的研究类型(第1章)、基于脑的教育(第2章)、自尊运动(第3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药物治疗与技能训练(第4章)、英语学习者的*佳教学方法(第5章)、分层教学(第6章)、运用奖励来促进学生学习(第7章)、机械记忆之正误(第8章)、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教学(第9章)、基于问题的教育(第10章)、教师效能感(第11章)、让学习变得有趣的价值(第12章)、对欺凌行为的零容忍(第13章)、家庭作业(第14章)、留级的利弊(第15章)等。 除第1章外,每章还包含“实践指南”,这部分内容提供了一些理论或原则的具体实践应用。 “与家庭和社区建立合作关系的实践指南”部分提供了一些具体方法,以鼓励所有家庭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特别是现在,对父母投入的要求空前地高,家校合作的需求也极为重要。 “教师的案例簿”在每章的开头呈现,它们会描述真实的课堂状态,并会问“你会怎么做”。它实际上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机会,将本书中所有的重要主题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每章的“关注到每个学生”主要提供一些用于评估、教育和激发全纳课堂中所有学生的理念。 “对教师的启示”部分提供了以研究为基础的简明、实用的教学原则。 致谢 在我撰写这本书的岁月里,从*初的草稿到如今*新的版本,很多人给予了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这本教材是无法完成的。 很多教育工作者对第13版和先前的版本做出了贡献。Carol Weinstein撰写了第13章中有关学习空间的章节。Nancy Perry(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Philip Winne(西蒙弗雷泽大学)撰写了第11章中有关自我调节的内容。Brad Henry(俄亥俄州立大学)精心创作了两章中有关技术的内容。Michael Yough(普渡大学)仔细检查了包括第5章“语言发展、语言多样性与移民教育”在内的多个章节,第5章也因俄亥俄州立大学Alan Hirvela的建议而得以改进。鲍尔州立大学的Jerrell Cassady为第11章“学习与动机的社会认知观”和第12章“学习动机与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指导。第1章和第6章中对相关学生的描述是由Nancy Knapp(佐治亚大学)提供的。Raye Lakey负责整合媒体以及更新测验库、课件、教师资源手册。 在我决定如何修订这一版本的过程中,我受益于全国各地很多同行的想法,他们花费了不少时间完成调查、回答我的问题以及审阅有关章节。 感谢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Gregg Schraw、库茨敦大学的Theresa M. Stahler、得克萨斯A&M大学的Jeff Liew、华盛顿州立大学的Heather Welsh-Griffin、南卡罗来纳大学的Kate Niehaus、纽约州立大学奥尼昂塔分校的Nithya Iyer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lan Hirvela等人的修订和评论。 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很多教师为教师案例簿贡献了他们的经验、创造力和专业知识。我非常享受自己与这些富有经验的教师的联结,我很感激他们为这本书带来的新的视角。 许多人为出版该书这一重大项目做出了重要的贡献。Carrie Mollette、Jorgensen Fernandez和Janet Woods总是辛勤地工作,常常周末都在加班,使我们获得了这本教材和补充材料中复制的材料的许可。教材设计师Diane Lorenzo 让本书的外观在迄今为止的所有版本中看起来*棒,要知道这本书已历经12个版本,能做到如此是非常困难的。来自S4Carlisle的Roxanne Klaas和来自培生集团的Lauren Carlson这两位项目经理以惊人的技巧、优雅而不失风趣的方式,让项目的各个方面都不断向前推进。他们总能理性地应对那些可能变得混乱的局面,为单调乏味的工作带来乐趣。现在,这本书在Christopher Barry和Krista Clark两位优秀的营销经理的手中。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他们为我所做的规划。这是一个多么能干、富有创造力的团队,我很荣幸能与他们所有人共事。 在这个新版本中,我再次有幸与一个出色的编辑团队合作。透过这本书的每一页,我们都能看到这个团队的才智、创造力、明智的判断力、风格以及对质量的持久承诺。出版商Kevin Davis以艺术家的眼光、学者的头脑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般的运筹能力,指导这个项目从审稿到出版的全部环节。事实证明,他是一位出色的合作者,对这一领域有清晰的把握,并对未来充满想法。编辑助理Caitlin Griscom让所有事情顺利进行,并一直与我保持电子邮件联系。Luanne Dreyer Elliott细心而专业地编辑加工了每一页—他知道我可以发明出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拼写。在这个版本中,我很幸运地得到了Gail Gottfried的帮助,她是一位杰出的内容编辑,完美结合了丰富的知识、组织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没有她的不懈努力,本书的特色—教师案例簿以及出色的教学支持是不会存在的。Lauren Carlson是本书*初的项目经理,Kathy Smith负责处理所有*终的制作细节—多么杰出的女性!我喜欢和她们一起工作。 *后,我想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在我为这本书工作的漫长日夜里给予的善意和支持。我想对我的家人Marion、Bob、Eric、Suzie、Lizzie、Wayne K.、Marie、Kelly、Tom、Lisa、Lauren、Mike和新成员Amaya说:“你们真棒!” 安妮塔·伍尔福克

作者简介

安妮塔·伍尔福克(Anita Woolfolk) 曾就读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终取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她一直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1994年调任至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如今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她的研究主要关注动机和认知,尤其是学生和教师的效能感以及教师对教育的信念。 安妮塔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教学与教师教育分会的副主席,以及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教育心理学分会的主席。代表作为《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还与南茜?佩里(Nancy Perry)合著《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等图书。 译 者 伍新春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心理学科学位委员会主任、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等。主要从事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及国际国内合作课题5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32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和科普著作等50余部。曾荣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励20余项。 董琼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现任教于安徽大学。 程亚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现任教于宁波大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